• 186.50 KB
  • 2023-12-07 06:00:07 发布

中考语文 高分作文二十计18 这样写小小说 素材-2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高分作文二十计18:这样写小小说 小小说的写法。 【作家在线】 [作家范文] 书法家 书法比赛会上,人们围住前来观看的高局长,请他留字。 “写什么呢?”高局长笑眯眯的提起笔,歪着头问。 “写什么都行。写局长最得心应手的好字吧。” “那我就献丑了。”高局长沉吟片刻,轻抖手腕落下笔去。立刻,两个劲秀的大字从笔端跳到宣纸上:“同意。” 人群里发出啧啧的惊叹声。有人大声嚷道:“请再写几个!”高局长循声望去,面露难色地说: “不写了吧——能写好的就数这两个字……” (司玉笙) [范文启示] 通过这篇小小说,我们可以归结小小说的特点了: 1.在选材上,往往截取生活的一个片段,一个镜头,一幅剪影; 2.在布局上,不必求全,力求单纯; 3.在表现手法上,大都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就使人物活起来; 4.在构思上,讲究含蓄,使人读后回味无穷。 【实用兵法】 这样写小小说 1.有“敏感”的立意 作家王蒙认为:小小说是一种敏感,从一个点、一个画面、一个对比、一声赞叹、一瞬间之中,捕捉住了小说——一种智慧、一种美、一个耐人寻味的场景、一种新鲜思想。 [点拨] 可从三方面努力: (1)变向思维,选择新鲜视角; (2)放开胸怀,生发真知灼见; (3)独有只眼,捕捉独特形象。 [举例] 孟伟哉的小小说《插图》梗概—— 一天,父亲下班回家,看见儿子正在画一个人,脑袋很小、身子很大,不成比例。父亲责怪儿子。儿子却说画的正是父亲,因为父亲几十年来只是人云亦云,现在刚刚有点头脑,但不大。第二天,父亲拿了一张画给儿子,这张画上的人正是儿子,头大身小。父亲解释说:“你不是说我现在有一点自己的头脑了吗?这就是我对你观察的结果!” [赏读] 作者选取了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片段,表现了对新老两代人的看法:各有长短。父亲一代身上有不合比例的东西,儿子一代身上也有,于是,“小中见大”,从很小的事情中概括了丰富、深刻的社会内容。 [启示] 写小小说要善于“小中见大” “小中见大”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在日常的凡人小事、常见情景中,切入重大而严肃的主题。 (2)把具体事物的某些特征同某种哲理、风格、品质联系起来。 要善于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借自己所选的具体的人事景物来表达人类普遍的感情和抽象的道理。 (3)把题材放入广阔的社会背景和时代高度。 优秀的文章总是跃动时代脉搏,传递时代信息,表现时代精神。 2.有传神的细节 小小说是细节的艺术。因为一篇小小说以写好生活的“一朵浪花”为己任。 那“一朵浪花”就是一个细节,整篇文章就要围绕这个细节来谋篇布局。 [提示] 虽然是“一个细节”,却能映照出一个世界。因为它: ◇取天地之精华,藏风土之人情,蕴万物之精气…… ◇是激动人心的,是令人扼腕叹息的,是发人深思的…… ◇是一个闪电,是一声霹雳,会带来一场大雨,淋湿了读者的眼睛,浇透了读者的全身。 [启示] 既然小小说是细节的艺术,所以只有把这个细节写足写透写尽写精,才能振聋发馈攫取人心。 [例段] □郭敬明《猜火车》选段—— 我抬头看见一个骑在自行车上的男孩子,我抬头看见一个骑在自行车上的男孩子,头发长长地飞扬在风里面,笑容清澈如水,他好像很快乐的样子,笑得露出白色的牙齿粉色的牙床。我看见了他有两颗尖的虎牙。 通过肖像细节,抓住了长发、笑容和虎牙这几个特征,突出了人物的青春活力。 □李解《初中里的体育生》节选—— 食堂里买饭的人特别的多,李理正在排队,这个时候,一个身穿骷髅T恤衫的男生走了过来,他霸道地把前面几个排队的推开,嘴里嚷嚷着:闪开,我先打!一边说着一边把饭盒送入窗户,嘴里依旧不干净地骂着,这些猪食也有人抢,老子几天不回四中,看来这些新来的小弟弟是不认得老子啊! 有几个认识这位的学生急忙让开了。 李理有点火了,这些年来他也变了,在田径队的训练使得他变得强壮,而且他不像以前那么怕事了,他毫不犹豫地走上去,一把抓住了那个“骷髅头”的手腕,不卑不亢地说:不管你是谁,请你排队! 通过行为细节:①抓住“推开”、“嚷嚷”、“送入”、“骂着”等一系列动作,生动地刻画了一个校园小霸王“骷髅头”的形象:行为粗暴,语言粗鲁,思想品质恶劣;②抓住“毫不犹豫地走上去”、“一把抓住”、“不卑不亢地说”等一系列神态行为,形象地刻画了一个见义勇为的体育生李理的形象:身体健壮,思想正派,品行端正。 □张思静《我考北大,是想离开上海》选段—— 我在案头贴了“是非成败不问,浓淡冷暖自知”的条幅。我幻想能够写出一本书,名字要叫《潮打空城》。因为觉得自己被封闭在与世隔绝的天地里,只有独处的时候才能体味到生的喜悦和满足。心海潮涌,唯我聆听。我幻想着这本书能够畅销,最好为我赚个十万八万,我带着这一笔钱,在某个城乡的小镇,租一间小小的平房,一个人过上三年五栽。像我在高一的随笔中讲的那样:将来,我要有属于我一个人的空间,我会把它筑成一个温暖的鸟巢。没有床,大的床垫放在地上,我成日坐在云淡风轻的落地窗旁边看书。屋顶是斜的,低而矮,有天窗。月光会洒下来一片。下雨的时候,滴滴嗒嗒敲打青白色的玻璃。录音机里不断放着Enya的歌;或者古琴,我百听不厌的“平沙落雁”;在阳光灿烂的好日子里,我放京剧,诸葛亮在唱空城计;也或者昆曲,杜丽娘唱,似水流年啊…… 通过心理细节,抓住“我”在特定情境下独有的心理状态:自由宁静独处,“享受生的喜悦和满足”。 [例文] 在柏林 一列火车缓慢的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卡嚓切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不是重复数起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种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假思索的嗤笑起来。那个老兵狠狠扫了他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一,二,三,”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又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起来。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战时后备役老兵挺身板,开口了:“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时,那么大概不会再小了。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往疯人院啊。”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奥莱尔) [赏读] 小说选取了火车上的“一朵生活浪花”,主要刻画了两个人物,从这朵“浪花”中我们看到了战争给人民造成的巨大灾难。 [启示] 要努力刻画人物 小小说主要人物宜少不宜多,要写出性格特点鲜明的人物,要避免见事不见人。 [链接] 建议找读 《立正》(许行) 《客厅里的爆炸》(白小易) 《诱惑》(刘国芳) 《小心头上悬着一把刀》(蔡楠) 《秘密》(凌鼎年) 《其实我也这么想》(谢志强) 《预感》(滕刚) 《绿豆》(宗立华) 《河魂》(焦耐芳) 《刈麦》(史春花) 《理发的民工》(于公乐) 《枪手》(纪富强) 《坠落过程》(吴万夫) 《女匪》(孙方友) 《让别人多活活》(生晓清) 《爷爷与孙女》(王奎山) 《将军树》(李永康) 《朱经理》(沈祖连) 《皇帝的指甲》(汝荣兴) 《水中望月》(秦德龙) 《小站歌声》(修祥明) 《身后的人》(袁炳发) 《一串墨滴》(高海涛) 3.有精巧的结构 小小说“以写好生活的一朵浪花为己任”的情节特点,决定了它一定要有精巧的结构。 介绍几种“巧构”法: (1)巧合 通过人物出乎意料的奇遇或事情的某种巧合,构成曲折的故事。 [例文] 寒冬里 寒风凛冽。 一个秃头的老乞丐在街头乞讨。 人们缩颈揣手,行色匆匆,老乞丐一个子儿也没有讨到。 饥寒交迫中,他发现一个衣冠楚楚的绅士朝这边走来。乞丐忙迎上前去,伸出脏兮兮的手,颤巍巍地说:“上帝保佑您,尊敬的先生,行行好,赏几个铜板吧。” 绅士看了看这个裹着破烂棉袄在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的秃头老汉,便开始摸自己的衣袋,但摸遍了衣袋也没有找到一个铜板——他身上没有带钱。 可怜巴巴的老乞丐非常失望。 绅士踌躇了一下,摘下自己的帽子,放在乞丐摊着的手上。 老乞丐捧着温暖的帽子不知所措,呆呆地看着绅士在寒风中渐渐远去——因为他发现,绅士也是个秃头。 (周维娜) [赏读] 巧合一:绅士欲给乞丐钱,但却没有带钱; 巧合二:绅士把帽子给乞丐,秃头乞丐发现绅士也是秃头。 这种巧合,突出了绅士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乐善好施,而是舍己助人。 (2)悬念 用悬而不决的“扣”吊读者的胃口。 请读“佳作验招”例文《县长的笔记本》。 (3)误会 因误会引起矛盾,造成冲突,从而推动情节的发展。 请读“佳作验招”满分作文《画》。 (4)曲折 结构的曲折变化,故事尺水兴波。 请读“佳作验招”美文《河豚子》。 (5)峭收 结尾出人意料,成为“引爆审美想象的雷管”。 [例文] 好朋友 约翰在街上碰到他的好朋友麦克,便对他说:“唉,我遇到一件很麻烦的事,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什么事?我们是好朋友嘛,你有什么麻烦事就该对好朋友说,也许我能帮你想想办法。” “我发现我正处于热恋之中。” “这是好事啊,你怎么会觉得麻烦呢?”麦克不懈地问。 “我同时爱上了两个姑娘,她们一个长得漂亮,但没钱;另一个长得不漂亮,却很有钱。你看我应该跟谁好呢?” “当然是那个长得漂亮的。这年头,钱算得了什么?”麦克坚决地回答道。 “对!”约翰说道:“谢谢你的好主意,再见。”说完转身就走。 “等一下,约翰。”麦克叫住他,“你能不能把那位有钱姑娘的住址告诉我?” (马克•吐温) [赏读] “好朋友”麦克的回答看似高尚,但在结尾处,作者却来了个意外的笔法,十分俏皮又含蓄,暗示了他的“醉翁之意”。 [启示] 合理虚构 既然写的是小说,那就不必拘泥于真人真事,应该在生活的基础上,进行大胆而合理的虚构。 譬如,使用“捏合法”,把现实中几个人物的事情有选择的集中于典型人物身上。 4.有精练的语言 小小说由于篇幅所限,稍有一点“语言垃圾”,即会“脱颖而出”,败坏作品的整体,因此这方面的要求更高更严。 语言之贵不在字多,也不在字少,而在于精练。精练,就是以最经济的文字,表达出应该表达的最丰富的内容。 [例文] 鞋 一天,两天,一个多月过去了,每当日落西山的时候,小鞋匠都忍不住要向路口张望,希望能从落日的余辉中看到那个高大的身影出现。但是,他没有看到。 又是一个傍晚,一位瘦瘦的军人来到修鞋摊旁边:“一个多月前,是不是有位大个子军人来这儿修过一双皮鞋?” “啊……对呀。” “要付多少钱?” 小鞋匠略一沉思,说:“修鞋费一块五,外加一个月的保管费五角,你给两块钱得了。” 军人把两块钱递给他,小鞋匠收好钱后,问:“怎么大个子没有来?” “他……上前线去了。”说完,军人转身要走。“哎,”小鞋匠提起那只鞋,赶忙喊道,“鞋子,鞋!” 军人止住脚,用低沉的声音对小鞋匠说:“用不着了,他的双腿,已经在前线医院里…… 他特意来信嘱咐我把钱送给你,谢谢你了!”说完,军人迈着大步走了。 (佚名) [赏读] 通过精练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如:“他……上前线去了。”;转身;止住脚;迈着大步),成功地塑造了高尚的军人形象。 [链接] 袖珍小说欣赏 其一 “会说外语真好!” 猫捉鼠,鼠钻洞,捉不到。屡战不胜。 一日,猫在鼠洞口学鼠叫。鼠不知,大摇大摆出洞,丧命。 猫洋洋得意。逢人便说:会说外语真好! (佚名) 其二 “赶紧去对门叫醒邻居的猫呀!” 半夜,妻子叫醒熟睡的丈夫:“快起来,有老鼠。” “啊?有老鼠?” “是呀。” “那你叫醒我干什么?赶紧去对门叫醒邻居的猫呀!” (佚名) 【佳作验招】 [上榜佳作] 县长的笔记本 评点 辉在局里干了十多年,因为和领导没交 情,至今连个小科长还没有混上。前几天, 交待“背景”。 他听说从外地调来一个新县长,一打听,是 自己的老乡,爹还说,岂止是老乡,咱跟他 “大姑父县长”一 有亲戚,你叫他大姑父呢! 出场,该有戏看了。 辉和爹径直到县政府大院,认了这门亲 戚。临了,县长高兴地把他俩送到大门外, 还说,等家搬来后,请他们有空常到家里坐 埋下伏笔。 坐。 过些天,县长的家搬来了。辉买点豌豆, 蒸些豌豆糕,来到了县长家。县长和老伴正 在吃饭,辉拿来豌豆糕,他一下子吃了三个。 从此,辉成了县长家的常客,大姑很高兴, 有一天对辉说,好好干,以后让你大姑夫给 辉认亲的惟一目 你说句话。辉感激地说,先谢谢大姑。县长 的就是要做“官”, 笑笑,没言语。 县长夫人已表态,而 转眼三个月过去了,辉的工作一点也没 县长却只是笑笑没言 变化,他琢磨县长是不是没把自己放在心上 语,这就在读者心中 呢? 留下了疑窦。 有一天,县长到局里来检查工作,把几 三个月过去了, 个局长忙坏了,又是准备汇报材料,又是买 辉的工作一点也没变 水果安排饭。辉的任务是给县长倒水。他本 化,这实在让人费解。 以为县长能跟自己打个招呼,可县长对他连 县长来局里检查 声也没吱。 工作,这可是个好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