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7.00 KB
  • 2023-12-07 05:10:02 发布

中考语文 高分作文二十计19 越来越香的议论性散文 素材-2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高分作文二十计19:越来越香的议论性散文 1.怎样写好议论性散文 2.议论性散文论点的提炼 3.议论性散文分论点的提炼 4.议论性散文的论据选用 [链接] 越来越“香”的议论性散文 在中考作文中,议论性散文很“吃香”。因为较之其他文体,它的优势多多:形式自由,便于抒发自己的见解和感受;语言表达容易显示个性化特色,易于展示自己的文采和才华;议论便于联系话题;散文形式较灵活自由,便于广泛选材。 据权威统计,中考考生选写议论性散文的比例在逐年升温,2000年6%,2001年23%,2002年44%……相反,选用规范性议论文写法的人数则呈逐年减少的趋势:2000年40%,2001年36%,2002年12%…… 【作家在线】 [作家范文] 坦然看生活 活着真叫累,有人这么感喟。 活着真叫烦,更有人这么嘘叹。 活着真的美丽,而我却喜欢这么对生活绾结的。 寻找了千百种理由之后,才得以发现:生活在我的视野下呈现出与别人的不同,不是生活赐予我有什么不同,却仅仅是因为,在我的胸襟之中,盈盈地盛满这么两个字:坦然。 我坦然,于是我心美丽。 我心美丽,于是我的人生跟着美丽。 曾经看到了那些假日垂钓者,一大早出门,夕阳之下拎着空空的鱼篓回家的时候,仍是一路欢歌,不禁讶然:付出了一天的等待却一无所获,怎么还可以这般快乐满怀?给我的回答却是:鱼不咬我的钩那是它的事,我却钓上来一天的快乐!对钓鱼的人来说,原来最好的那条鱼便是快乐。 坦然是一种失意后的乐观。 曾经看到那些下零点班的纺织女工,写满倦意的脸上却交织着与朝霞一样灿烂的笑靥,我便想:怎么说女孩子从事这种职业也不是最让人满意的呀?给我的回答却是:公主永远只有一个。但如果没人为她织出那么多彩锦,一个公主也没有哇!对织布的人来说,原来最美丽的那匹布却是穿在了自己的身上。 坦然是沮丧时的一种调适。 曾经看到了一个扫了三十几年大街的老伯,每天把一条长长的大街扫得一尘不染,让上早班的人粲然走过。我便想:这么几十年这样平平淡淡地走过,这老伯可以说是小城里生活得最不顺心的一个了?给我的回答却是:这条街只有我扫得最干净。对扫街的人来说,原来扫得最清洁的恰恰是自己的心。 坦然是平淡中的自信。 …… 忽然想起来泰戈尔的最有名的一句诗:“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这不便是对“坦然”作了最好的诠释?是的,许多的事得失成败我们不可预料,也承担不起。我们只需尽力去做,求得一份付出之后的坦然和快乐;许多的人我们捉摸不透,防不胜防、往往是我们想走近,人家却早巳设起屏障。我们不必计较,我们惟一能做的是,在我们必须面对他们的时候,奉上我们的真心,然后感铭自己的博大;许多的选择如果能让我们抓住,有可能抵达我们的成功,但我们一次次失却机会。没有关系,那只是命运剥夺了你活得高贵的权利,却没有剥夺你活得伟大的权利。 记住: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小溪的悠雅;没有原野的芬芳但可以有小草的翠绿!生活中没有旁观者的席位,我们总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光源,自己的声音! 我们有美的胸襟,我们才活得坦然;我们活得坦然,生活才给我们快乐的体验。 (余秋雨) [范文启示] 既有议论文的鲜明论点、丰富论据和严谨论证,又有散文的飘逸结构、跳跃语言和轻松表达,两者水乳交融,读来爽目、开心。 【实用兵法】 怎样写好议论性散文 一篇成功的议论性散文,靠什么来支撑? 1.一个清晰明确的观点 议论性散文,是用散文的笔法写成的议论文,同样要有明确的中心论点。 [点招] 议论性散文的论点的提炼 (1)词语型话题作文,中心论点可用其造句进行提炼。 (2)句子型话题本身就是中心论点。 (3)关系型话题作文,重在辨清构成话题的词和词、短语和短语之间的特定关系。这种关系即为中心论点。 [举例] ①话题:平凡与伟大 ——两者是“对立统一”关系。所以,正确的观点有: ◇平凡蕴育伟大; ◇伟大源自平凡; ◇没有平凡,也就不会有伟大; ◇我们只有从平凡的点滴小事做起,才能构筑伟大人格的大厦。 ②话题:自信自满自负” ——两者是“是非对立”关系。正确的观点应该是:要自信,不能自满,更不能自负。 ③话题:和而不同。 ——“和”与“不同”是“并列共存”关系。正确的理解是:既要做到“和”,又要做到“不同”,即“既要善于调和矛盾,与别人和谐相处,同时又要有不同于别人的独立见解,不能随风倒、随大流”。 [点拨] 多重关系话题的观点提炼 有的关系型话题,具有多重性,要善于对材料和提示语进行认真分析,以准确地确立论述观点。 [例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登山队员参加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活动,在海拔8000米的高度,他体力不支,停了下来。后来当他讲起这段经历时,大家都替他惋惜,为何不再坚持一下呢?再攀一点高度,再咬紧一下牙关! “不。我最清楚,海拔8000米是我登山生涯的最高点,我一点都没有遗憾。”他说。 在这则材料中,登山队员对自我的认识与“大家”对他的期望是不一致的。在现实生活中,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一致、不一致都值得我们深思。请就“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试题引用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 自定I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分析] “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之间具有多重关系:有时对立,有时因果,有时一致。如何确立观点? ◇材料中别具匠心地给我们讲述了一位登山队员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故事。这位运动员事后对这次活动的“自我认识”以及别人对这件事的看法(即“他人期望”),实际上就是对话题“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理解的生动示例,对话题作了有力诠释,明确导向。 ◇而且,提示语提醒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一致、不一致都值得我们深思”,不但蕴涵着审题立意的深度,富含哲理思辨的金矿,而且还为我们提供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 请读“佳作验招”满分作文《菊花飘香的时节》。 2.一个开合有度的结构 议论性散文,看似信马由缰,形式多样,实则开合有度,紧凑完美。 [举例] 优秀考文《智慧和思想――我的选择》结构: 开头:我收到了三所大学的招生简章,我必须做出一种选择。 正文:分三个部分写对三种大学的态度和认识,各自单独成段,用小标题拉紧结构。 结尾:我选择了智慧大学…… [点招] 议论性散文的论据选用 归纳近年中考佳作,提供以下四种技法供参考: (1)名句串联 做法:根据表达需要,将一些名言名句镶嵌在文句中,串联成文,造成一种前呼后应、排山倒海的气势。如: 是啊!这一路艰辛,这一路坎坷,这一路无奈。苏轼没有消沉,没有失落,他永远也不会去吟唱那软绵绵的情诗与愁苦。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只属于李清照这弱小女子。 “杨柳岸,晓风残月”“竟无语凝噎”只适合柳三变的多愁善感。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忧虑只为李后主吟唱叹息。 苏东坡是“关西大汉”,他只吟“大江东去”的豪迈,他只唱“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 作者拈来李清照、柳永、李煜和苏轼等人有代表性的诗句,串联成文,既避免了完整的事实论据所使用的繁琐,又形成了文章本身的张力和质感,给人以内容的厚重感和更多的诗意回味。 (2)夹叙夹议法 做法:一边对自己选用的材料进行简要的概括叙述,一边根据材料的内容进行议论。如: 高尚的思维造就永恒的幸福。纵观古今,历览中外,楚之屈原,于“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中不同流合污而投身汨罗江,死亡的虽然是血肉的身躯,而升华的却是永恒的幸福。毛泽东在敌人的围剿之下,最后毅然决定长征,一个高尚清晰的思维造就了新中国十几亿人的幸福。被下放的邓小平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然而思维的火花却在他的脑中飞扬——改革开放,一个让亿万中国人富起来的制度就这样产生了。至此,我们不得不说,思维的方式决定了人类文明的幸福,幸福需要思维的解读。 以屈原、毛泽东、邓小平作为论据,证明“高尚的思维造就永恒的幸福”这一观点。每个事例后都有一两句精辟的议论,既深化了所叙述的内容,又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和强烈的震撼。 (3)素描列举 做法:用概括、凝练的语言把所引事例讲明白就可以了,而不必具体展开进行叙述。如: 与朋友交往,宽容是鲍叔牙多分给管仲的黄金。他不计较管仲的自私,也能理解管仲的贪生怕死,还向齐桓公推荐管仲做自己的上司。 与众人交往,宽容是光武帝焚烧投敌信札的火炬。刘秀大败王郎,攻入邯郸,检点前朝公文时,发现大量奉承王郎、侮骂自己甚至谋划诛杀自己的信件。可刘秀对此视而不见,不顾众臣反对,全部付之一炬。他不计前嫌,化敌为友,壮大自己的力量,终成帝业。这把火,烧毁了嫌隙,也铸炼了坚固的事业之基。 作者对鲍叔牙多分给管仲黄金、光武帝焚烧投敌信札这两件事情,没有更多地展开铺写,而是千方百计地加以浓缩,以素描的形式出现,从而较好地证明了宽容的重要性,收到了以少胜多、以简胜繁的艺术效果。 (4)正反展示 做法:正反列举,使所论述的内容正误分明,是非显豁。如: 商纣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最终落得个葬身火海的下场;唐太宗虚心纳下,开创“贞观盛世”;楚怀王闭目塞听,弃屈子的诤谏于不顾,无奈客死他乡;齐威王善于纳谏,门庭若市,赢得诸侯朝拜。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从谏如流”势在必行。 文段选用了商纣王、唐太宗、楚怀王和齐威王四个论据,反正结合,对照鲜明,充分说明了对待进谏不同的态度,必然会导致不同的结果,从而证明了“从谏如流”的重要意义。 3.一套逻辑严密的论证 要让叙和议密切联系,共同服务于观点,当然不可缺少严密的论证过程。 [举例] 优秀考文《是谁在赞美皇帝的新装》: 先用题记明确了文章的论点;然后用四个部分展开论证: 第一部分用苏格拉底、尾生、诸葛亮讲诚信的例子,证明“诚信”二字浸透了血泪; 第二部分则叙写了林肯竞选总统的例子,用具体生动地文字证明了“诚实的人最值得信任”的分论点; 第三部分用安徒生童话中“皇帝的新装”说明现实生活中有些“成人”却不敢讲实话,只狡猾地赞美“皇帝的新装多漂亮”; 第四部分则由重庆彩虹桥倒塌之前一个小学生写桥上有一条大裂缝,而遭到呵斥的例子,引出“是谁在扼杀真理”的诘问。 ——“形”不可谓不散,但各部分之间的逻辑性极强,乃从不同的层面证明了“人生应该讲诚信”观点。 [点招] 议论性散文分论点的提炼 (1)分解法 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展开与说明。 如:中心论点“奋斗是理想的阶梯”—— “奋斗”表现为“刻苦勤奋”“珍惜时间”“迎难而上”等,所以分论点可拟定为: ①刻苦勤奋,是理想的阶梯; ②珍惜时间,是理想的阶梯; ③迎难而上,是理想的阶梯。 (2)阐述法 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揭示与阐发。 如:优秀作文《这山望着那山高新解》—— 作者在辩证地引出学习、工作应有“这山望着那山高”的精神后,用了一组分论点来阐述它的含义: ①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永不满足的精神; ②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 ③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进取开拓的精神; ④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力争上游的精神。 (3)分类法 即分门别类地提炼分论点。 如:以《贫困也是一笔财富》为题作文—— 可用“分类法”设计分论点: ①贫困可催有志者奋发图强,改变命运,穷则思变; ②贫困可以培养人的意志和毅力,而人的意志和毅力是成功的重要条件; ③贫困能增长人的能力,人的许多能力是在困境中锻炼出来的。 (4)利弊法 即从“谈作用说危害”的角度提炼分论点。 如:优秀考文《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作者这样论证自己的观点: ①宽于待人,才会有知人之智; ②严于律己,则会有自知之明。 (5)因果法 即以“因”(分论点)证“果”(观点)。 如:观点“我就要风度”——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追“因”: ①风度是一种富有教养的臻于完善的气质和风采,是一种美德; ②有了风度,能受到别人的敬重; ③风度,能使人与人之间增进爱心,有利于和睦相处。 [点拨] 议论性散文要善于展示个性风采 议论性散文这种文体,更利于我们抒发自己的独特感受,更利于我们展示自己的个性才华。 可从这几个方面努力: 1.词语、句式、修辞,追求成熟老到或细腻生动,显示独特的语言表现力; 2.立意、构思、用例,追求新颖独到或新鲜活泼,表现独立的思想和见解; 3.语文素养、综合思维,全面显示自己的优势和亮点。 【佳作验招】 [上榜佳作] 题目:阅读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目前中国的人读书的人越来越少。1999年为60%,2001年只有52%。 造成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现在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说没时间,青年人说不习惯。还有的人说买不起书。 相反,网上阅读的人越来越多。1999年是3.7%,2003年已经有18.3%。 全面了解材料,沿着一个侧面和一个角度,自己确定题目和问题,字数800字。 例文: 水与火的华尔兹 评点 当您在用网络上五花八门的新兴事物充 实着自己的生活时,可曾想到现实中传统的 设问,醒目、郑 事物在被您一步一步丢弃?当您在用短信、 重。 电子邮件联络感情时,可曾想到那平凡的纸 笔?当您在新兴事物中寻求新鲜刺激时,可 曾想到传统给您带来的朴实与平易? 新兴事物像火,拥有火一般的热情与激 比喻贴切。语言 情,给人带去刺激,让人体味新奇;传统事 精当,流畅自然 物如水,拥有水一般的平和和谦逊,给人带 对比议论,精炼 去沉淀,让人体会真谛。水与火看似互不相 确切。 容,选择了火,丢弃了水,最后忘却了美德, 忘却了操守,只能被火吞噬;选择了水,丢 弃了火,最后愚昧无知,止步不前,只能淹 面对作文材料, 没于洪流之中。只有找到水与火那完美的契 作者敏锐地捕捉到了 合点,水与火才能为人类舞出一段美妙的华 “传统”和“现代” 尔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