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6.00 KB
  • 2023-12-07 04:50:07 发布

中考语文 高分作文二十计1激活、转换 四字功 素材-2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高分作文二十讲1—“激活、转换”四字功 初中生必备的20项作文技巧1----作文不过“四字功” 平时我们写作文的时候,大约总要摆一副这样的pose:坐在桌前,咬着笔头,做凝思状——以此告诉自己:我要写文章了。 其实,文章不过是写在纸上的生活。 只是,把“生活”“写在纸上”,需要你弄明白四个字。 【作家在线】 [作家范文] 五元钱的故事 5元钱能够干什么?那一天我突然问自己。我4岁的女儿听见了,大声地说可以买两支冰淇淋。我什么也说不出来,我想起了父亲和5元钱的故事。 那一年父亲上完小学,并以优秀的成绩考取了县一中。正当他满怀希望地迎接新学年到来的时候,我爷爷对他说,别上了,在家里割草吧。父亲的梦一下子被打碎了,他整日地哭泣,并拒绝干任何事情。爷爷没有办法,最后说,你自己挣够学费,你就上。 学费是5元,对今天的孩子来说只是两支冰激淋的价格,但对30年前的父亲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爷爷说这句话其实压根儿就没想让父亲去上学。 父亲沉默了好多天。最后他拿起镰刀,第一次向命运挑战。他冒着盛夏的酷热,钻进田问地头给生产队割青草。一天下来,割的青草捆起来比他人还高,足有100多斤。100斤青草,生产队结算5个工分。那几年一个工分大约合5分钱,这样父亲一天能挣到0.25元了。不用一个月就能挣够5元钱!他一遍又一遍地计算着,仿佛一个登山者不断地抬头看着距离山顶的路。最后,父亲离自己的目标只有一步之遥了,再割100斤青草,就凑够5元钱了。 那一天早上父亲起得特别早,他激动地走在田间小道上,仿佛看到了自己已身处课堂。那一天特别炎热,但父亲已顾不得了,他拼命地割着草。汗水湿透了他的衣服。他感到头晕脑胀。他迷迷糊糊举起的镰刀一下子割在了自己的腿上。血从他的腿上流出。他倒在了地上。 等他从病床上爬起来的时候,县一中已开学半个多月了。而爷爷也说,为了结他治腿伤,花了十几块钱。 学上不成了。 在我的记忆中,每当我跟父亲要钱的时候,他从来没有说过不给。甚至在外求学时,我想喂一喂肚子里的馋虫却说谎要订复习资料的时候,父亲都从未问我什么,而是东借西借也把钱如数寄来。直到有一天,父亲给我讲了5元钱的故事,我后悔地跑到校外树林里,把头撞到一棵小树上,让疼痛减轻我内心的愧疚。从那时起,在校期间我便再也没有吃过食堂以外的任何食品了。 我感谢父亲给我讲的故事,让我再告诉我的女儿吧,也许长大了的她会说5元钱能做很多事情,甚至,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李丛峰) [范文启示] “5元钱能够干什么?”看似不值一答的问题,激活了“我”的记忆库,“我想起了父亲和5元钱的故事。” “父亲和5元钱的故事”是怎样变成一篇文章的? 1.确定写作主题,把生活转换为认识; 2.选定表现手法,把故事转换为文字。 【实用兵法】 作文就是四个字:激活-转换 凡事都有个程序。作文的程序是什么?很简单: (激活) (转换) 写作指令→→→→生活积累→→→→文章 1.写作指令→→(激活)→→生活积累 作文题目的催动、特定情境的触动、偶发的心灵感受等,使作者有意识、有目的地联想到相关的生活积累。 [点拨] “激活”的关键是“有意识”、“有目的” 具体怎么做? 一句话:闭上两只眼,睁开第三只眼。跟我做: 抱定目标,排除干扰,仔细回忆或设想事情发生时的情境,反复揣摩自己或故事主角当时的心情,思考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直到像看电视一样,事情在你眼前清晰地浮现出来,下面,你的任务就只剩下记录了。 (1)“抱定目标” 我们看具体案例—— 一同学写妈妈,很动情,想要说的话很多,这也说一点,那也说一点,说来说去,都没有多少新鲜的东西;看来看去,自己都不满意。一不满意,情绪就低落下来;情绪一低,自然就更不想写;一不想写,情绪就更低…… [例文] 我爱你,妈妈 我有一个温馨的家,家里种满了妈妈无私的爱。 记得刚上学的时候,每天上学,妈妈总是替我背上书包,帮我理好衣角,嘱咐我“要好好学习,认真听讲……”,这话虽然简短,但字字蕴含着父母对我的期待的爱。每天放学,妈妈总是给我做“加餐”。不是西红柿鸡蛋汤,就是鸡蛋炒西红柿。后来才知道,是妈妈在报纸上看到吃这些有营养。 妈妈在生活上虽然如此关爱我,但对我的学习要求却非常严格。有一次,妈妈要我背《兄道友》那一篇古文,可我怎么也背不下来,急得我把那篇文章给撕了。您打了我,打的真狠。之后,妈妈给我边上药边说:“你一定很疼吧!其实妈妈……”大滴大滴的泪珠落在我的手上。 我不止一次向您提出要我自己骑车上学,不能再麻烦父母接送了。然而妈妈却对我说:“现在外面治安不太好,你一人上学多不安全。”妈妈的这番话让我感动极了。我因有这样的妈妈而感到荣幸、自豪。因为,她让我感到了人间那浓浓的真情,这用多少金钱也买不到无价之宝。 “儿行千里母担忧”,“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不正是母爱的体现吗?母爱是无私的、伟大的、淳朴的。 我想衷心的对妈妈说一声:“妈妈,我爱你!” [点评] ①思路很乱,没有重点。第二自然段写妈妈在生活上对自己的照顾;第三自然段写在学习上对“我”严格要求;第四自然段又写生活上对我的关爱。 ②缺乏中心意识,事例描述的详略不够分明。 ③议论缺乏目的性,事例写到哪里,议论发到哪里,随意性太强。 ④人称随意变换,忽然“妈妈”,忽然“您”,更增加了文路的模糊性。 [分析原因] 不是写作储备没有被激活,也不是没有话说,而是激活后“意识”不清晰、“目的”不明确。 [解决方案] ①紧紧围绕写作目的,理清思路。写前列提纲是最好的办法。 ②注意事例的详略处理,更好地表现文章主题。 ③围绕中心生发议论,为全文主题服务。 ④统一人称,使感情和文路更流畅。 (2)“事情在你眼前清晰地浮现出来” 还是先看案例: 一位同学在《我的妈妈》中这样写道—— 妈妈对我的要求非常严格。她是一位中学语文教师,深知严爱的重要,所以她用严爱教我自立、教我自强。 [点评] 这段文字的中心很清楚,作者的目的是想写出一个在学习上对自己严格要求的妈妈形象。但是,从表现效果来看,文字只停留在“观点”层面上,没有具体写出妈妈对自己严格要求的情形;妈妈的特点,是通过作者用评论的口吻讲出来的,因此,人物形象不具体,当然更谈不上生动感人,所以很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解决办法] 为妈妈贴一个“严爱”的标签,总得有个根据吧?请从记忆中找出一、二个能够体现妈妈“严爱”的事例。 下面是作者同学“从记忆中找出”的事例: 记得我上三年级以后,妈妈要求我每篇课文全要背诵下来,除了这些以外,还要我背古诗文,背不过就要挨打。 [分析] 事例还算恰当,但还是不够具体,应该“仔细回忆或设想事情发生时的情境,反复揣摩自己或故事主角当时的心情,思考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直到像看电视一样,事情在你眼前清晰地浮现出来”,然后将“具体情形”变成文字。 我们来看该同学修改后的文字—— 记得我上三年级以后,妈妈要求我每篇课文全要背诵下来,除了这些以外,还要我背《弟子规》等古文。有一次,妈妈要我背《兄道友》那一篇古文,可我怎么也背不下来,急得我把那篇文章给撕了。妈妈见了从门后拿出枝条,要惩罚我。我立刻哭着求饶:“妈妈,我不敢了……”可她还是打了我,“把手伸出来,不许哭!”妈妈脸上的青筋暴起,随着心脏跳动而起伏着……那次打的真狠,手肿了好几天,连字都没法儿写了。之后,妈妈给我上边上药边说:“一定很疼吧!其实妈妈……”,一听“疼”这个字,我立刻委屈地扑在妈妈怀里哭了,“不哭,不哭!”妈妈替我擦去眼泪,而大滴大滴的泪珠却落在我的手上。 2. 生活积累→→(转换)→→文章 “转换”,主要有两个任务: (1)确定写作主题,把生活转换为认识。 [举例] 《五元钱的故事》中: “每当我跟父亲要钱的时候”,“父亲都从未问我什么,而是东借西借也把钱如数寄来”。也许父亲已经意识到什么,他给“我”讲述了一个令人辛酸、催人泪下的“5元钱的故事”。故事强烈地震撼了“我”。 父亲为什么没有像“中国传统”的“严父”那样告诫、批评甚至体罚一通,而是采用这种春秋笔法式的教育方式感化“我”?答案只有两个字:父爱。 ——作者成功地把生活故事转换为对父爱的认识。 (2)选定表现手法,把故事转换为文字。 为把生活素材成功“转换”为文字,你需要考虑: ①表达的形式。 ②表达的程度。 ③表达的顺序。 下面我们通过一篇虚构的考场作文,看生活积累是怎样被“激活”和“转换”成一篇文章的: [考题] 以“下岗后”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分析] 如果家里和认识的人中没有下岗的,怎么写这个题目?只能靠虚构。 怎样虚构? [点拨] 虚构方法: 第一步,激活生活积累,找出现实生活中的相关素材; 第二步,把生活转换为认识,确定人物性格; 第三步,按照你设计好的性格来决定人物做什么事、怎样做事、怎样说话等等,故事成型; 第四步,确定表现手法,把情景转换为文字符号。 请读“上榜佳作”《下岗后》 【佳作验招】 [上榜佳作] 下岗后 点评 她,下岗了。 入题干净利落! 傍晚,她挎着黄包,推着一辆破旧的自 且设了深深的悬念。 行车走在回家的路上。一阵风吹来,吹乱了 是写头发,还是 她的头发,好凉啊! 写心情? “论文化知识,我只有小学文化;讲工 如此介绍背景和 作经验,我也不及别人……”她自言自语道。 处境,与其说是慢慢 可是她一想到在家养病的丈夫和上学的儿子, 揭悬念,倒不如说是 她的心头又感到沉甸甸的。 暗设新悬念。 第二天天没亮,他就背着黄包骑上自行 注意人物的“道 车出了门。开始,她满怀希望地走进一家百 具”。 货店。不一会儿,她又失望地走了出来,人 家说只上过小学,能力不够。接着,她又找 一系列概写的情 到一家食品店,可名额已满。一连几天,屡 节,是作者被“激活” 屡受挫。白天,她继续找工作;晚上,她陪 后整合出的“生活积 儿子一起学习。 累”。 一天,儿子无意中说公路上的汽车脏极 了,好像灰尘包裹着一样。她顿时冒出一个 作者根据“生活 灵感:咱来开个洗车店如何?说干就干。她 积累”设计的人物性 的洗车店很快开张了。 格:不甘失败,勇于 起初,洗车生意不怎么景气,但她并不 追求,敢于吃苦。 介意,总是细心再细心,把每辆车都擦洗得 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每送走一辆汽车,她 都习惯地扬起手臂,揩去颗颗细碎的汗珠。 细节描写及情节 一个冬日的晚上,她正要关店,突然开来一 虚构,都是作者“抱 辆货车。那车满是泥土,看样子是跑长途的。 定目标”,“仔细设 她连忙请司机坐下,又递毛巾又泡茶,随后, 想事情发生时的情境, 拿起工具干起活来。等把车擦洗完毕,她的 反复揣摩故事主角当 手都给冻僵了。回到店里,她看到茶杯下有 时的心情,,思考事 张纸条,上面写着:“真的感谢您!” 情发生的前因后果” 她热情的服务终于赢得了人们的信赖。 的结果。 洗车忙不过来时,丈夫便过来帮一下。一年 巧妙而自然的过 下来,她还挣下了数目不小的一笔钱哩。 渡。 又是一个朝阳升起的清晨,她仍背着那 注意人物“道具” 个黄包,骑着一辆崭新的自行车出门去了。 的前后对比。 今天,是她第二家洗车分店开张的日子。 一阵风吹来,吹起她那柔长的秀发, 还是“风”,风已 拂过她的脸庞,好舒服啊! 不同。回扣开头,天衣 (方捷) 无缝,主题凸现。 [满分作文]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改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以上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一则文字,论述了诗人观察和表现宇宙人生的态度和方法。其实这则文字所包含的思想,对我们为文、处事、做人以及观赏自然、认识社会,都有启发。 请根据你对这则文字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例文: 一双童鞋 骄阳炙烤着大地,热气侵袭着路人,焦急等候列车到站的乘客们也耐不住灼热的熏蒸,一律都躲到了站台内。我也不例外,为了透透气,并且希望能享受一两阵过堂风,我选择了一个靠门的位置坐下了。即便如此,我还是浑身冒汗,因为只有热流扑面而来,根本没有什么凉风。擦汗的毛巾早已拦不住决堤的汗水,我只有求助于其实早已贴紧身体的衣服了。 正当我怨声连天地擦汗时,站外太阳下,一个似曾相识的苍老而潦倒的身影吸引了我,对!祥林嫂的形象跃然于脑海之中——一根下端开了裂的破竹竿,左手的篮子里躺着半只破碗。这位老婆婆虽不致于此,但也与周遭的景物格格不入:右手一柄油漆早已剥落的拐仗,左手也是一只篮子,有点褴褛的衣衫也是紧紧地贴在她早已湿透的身上,这么大年龄了,怎么不怕热呢?她一动不动地盯着火车将来的方向,却又隔一段时间再看看左手的篮子,然后露出舒心的微笑,难道她真的不怕热?我正在纳闷她怎么不热,而且看着篮子还要笑,篮子里到底装了些什么呢? 正当这时,列车到站了,人们蜂拥着逼近列车,而一阵热浪又将人群赶退了几步,唯有她顶着热浪,急切地扒上了车。车上座位不够,我和后上的几位旅客站在走道里,列车开始疾驰在空旷的原野上。 她异常的举动和我的好奇心驱使我走到她的身边,原来篮子里放着一双童鞋,盒子十分精美,我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