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1.50 KB
- 2023-12-07 05:30:02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高分作文二十计15:把论证落实为结构
1.写议论文,最头疼的不是没有内容,而是不懂得怎样展开这些议论的内容。
2.搭一篇议论文的框架并不难,难在条分缕析地说理,深入透彻地论证。
【作家在线】
[作家范文]
受教育也是义务
刚刚颁布的《教育法》让我们明确了:受教育也是义务──就像公民必须履行纳税,应征入伍的义务一样,它不仅是自己的事,而且是自己与国家之间的事。
接受这样一种观念,我们就不难理解:在广州,家长以任何原因中断孩子上学,都要被罚款300-5000元,甚至追究刑事责任。这是今年年初广东通过的在广州市强制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地方立法。本报1月份报道此事时,大家听着还很新鲜,《教育法》颁布了,才感到广东的这个地方立法,体现了《教育法》中“义务”的含义。
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它不仅赋予公民以权利,而且要求公民承担义务。但《教育法》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却是同一种行为──接受教育,即使他自愿放弃受教育的权利,仍无“权”拒绝履行受教育这个义务。这里面当然包括中小学生的父母或监护人依法使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并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责任。因为,所谓义务,就是依法必须承担的责任。
但目前,有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受不受教育得自己说了算。怎知,自以为可以“说了算”的事情,实际上关系着民族的命运。想一想一个文盲给社会造成的负担与一个有知识的人为社会创造的价值的强烈反差,人们就会明白:受教育与否,的确不完全是自己意志和权利范围之内的事。因此,宣传《教育法》,推动《教育法》的实施,就意味着这样一种启蒙:人们必须在教育这个问题上重新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自己与国家的关系,自己与民族前途的关系。只有端正了认识,才能依法承担义务。
(马少华)
[范文启示]
文章开篇亮出论题:受教育也是义务。接着引广州惩治家长中断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的法规,用实例阐释了《教育法》的这一新政策。然后,从正确理解和反面误解两个方面对立地展开论证。最后,在严密分析的基础上,再次申明观点。
文章虽不长,理辩却清晰有力,成份体现了作者缜密的思维和架构文章的能力:
1.展开论证,实际上就是从作者的思想认识出发,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论述论题中的道理,阐明作者的见解和主张。
2.展开论证,应依据论题本身的内容,按照论题内部的逻辑联系,确立清晰的论辩思路,使文章形成明朗清新的结构。
【实用兵法】
便于展开论证的几种结构模式
掌握几种常用的便于展开论证的结构模式:
1.分层并列
例如:请根据下面这则材料写一篇议论文:
有人曾问三个砌砖工人:“你们在做什么?”第一个工人说:“砌砖。”第二个工人说:“我正在赚钱。”第三个工人说:“我正在建造世界上最富有特色的房子。”据说到了后来,前两个人一生都只是普普通通的砌砖工人,而第三个工人却成了有名的建筑师。
材料中,三个人的理想不同,结果就不同。我们就以《谈理想》为题,运用并列式结构进行构思:
中心论点:树立崇高的理想是获得事业成功的前提。
(1)理想是奋斗的起点。
(2)理想是奋斗的目标。
(3)理想是奋斗的动力。
[提示]
运用“并列式”结构展开论证,要注意:
(1)多角度分析问题、认识事物,不能停留在一个层面和角度。
(2)并列层次之间的轻重程度及其相互关系,确定合理的顺序。
(3)形式要一目了然。每段的中心句最好放在开头。
2.层层推进
做法:可按照如下基本模式:
是什么(概念)→为什么(原因)→怎么样(方法)→会怎样(意义、作用、结果)
例如:
《要钻牛角尖》这个题目就可以运用“层进式”结构展开论证:
(1)什么是“钻牛角尖”:对任何事情,哪怕是极细小的事情,都采取认真钻研的态度。(是什么)
(1)搞学问,“钻牛角尖”才会有所成就;搞科技,“钻牛角尖”才有发明创造。(为什么)
(3)“钻牛角尖”要有认真的态度,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要掌握科学的方法。(怎么办)
(4)发扬“钻牛角尖”精神会多出成果,多造就人才。(会怎样)
[点招]
运用“层进式”论证,也可以简化为问题式的五步法:
1.提出问题(由材料提出,存在什么问题——即是什么);
2.分析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即为什么);
3.问题的严重性(危害——即怎样,其实属于分析问题);
4.解决问题(联系材料从不同角度说明如何解决问题);
5.说明方法的意义(会怎么样)。
3.展开对比
做法:把两种事物(或意思)加以对比,或者是用另一种事物(或意思)来烘托某一种事物(或意思)。
例如,《为“班门弄斧”叫好》论证部分:
(1)正面论证:处女作的发表;普通人的发明创造;甚至于科学家的新发现,正是敢于在“班门”弄斧而又有所突破的结果。
(2)反面论证:如果人人都不敢在“班门”弄斧,“班门”永远是至高无上的,“班门”终将消失;正如“长江后浪推前浪”,如果取消“后浪”,长江就成了一潭死水,最终摆脱不了干涸的命运。人类社会也是一样,没人“班门弄斧”,社会就不可能进步。
4.点面结合
“点”是指花费较多的、能有力证明论点的,并且是新鲜生动、比较独特的某个事例(“独家新闻”最好),这样的事例能让人过目不忘。
再用一个排比句,一个一个地罗列出与“点”内容相映的、同样有针对性、典型性的一般事例,这叫“面”,这些事例人皆尽知,所以只需提及。
虽然“面”可能一般化或陈旧,但这个“面”与“点”配合起来,能使文章显得充实饱满。
[举例]
习作《挫而弥坚》。作者先举了爱因斯坦成才的事例做重点论据,然后写道:
正是这种挫而弥坚的奋进精神,使爱因斯坦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由此,我还想到达尔文长达8年的环球考察;爱迪生经过几十万次试验,才有了那造福人类的一千多项发明;唐玄奘艰苦卓绝的印度取经之行,还有中国女排的姑娘们用汗水和眼泪换来的胜利。
“面”的事例纵横交叉,有古有今(纵向),有中有外(横向)。思路清晰,有说服力。
【佳作验招】 点评
[上榜佳作]
给爱一点空间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即将步入
婚姻殿堂的女孩问她的母亲:“怎样才能使 用故事引出问题,
爱天长地久?怎样留住爱人的心?”母亲无 使论题更加具有现实
语,她默默地弯腰,从沙地上捧起一捧沙子。 意义。
她双手平摊,沙粒在她的掌中稳稳而立,一
滴也未漏出。突然,母亲双手紧握,用力挤
压掌中的沙子,许多沙粒从她的指缝间滑落。
当她再次向女儿摊开手掌时,掌中的沙粒已
所剩无几了。她望着惊讶又疑惑的女儿,说: 用生动的故事、
“给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一个自由的空间, 通过妈妈的口提出文
过多的爱和压力会使爱窒息”。 章的论点,够巧妙!
听完这个故事,我沉思良久。爱是没有
错的,但爱的方式却各有千秋。不能否认有
些爱的方式只能给你爱的人带来禁锢和伤害。
报纸上曾经多次报道过“巨型婴儿”的
故事。一对夫妇中年得子,异常兴奋。对孩
子千娇万宠,一直让他睡在摇篮里,不管孩 摆现象。
子实际年龄是多少,还把他像婴儿一样呵护
着。不料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夺走了夫妇俩
的生命,当警察走进他们的家时,被一个躺
在巨型摇篮里的“巨型婴儿”惊得目瞪口呆,
不知如何处理这个已是青年的“婴儿”。他
既不会自己走路也不会自己吃饭,自理能力 析危害。
为零,不知如何走完剩下的大半人生。夫妇
俩爱孩子,这无可厚非,但他们如此溺爱他, 挖根源。
却毁了他本该灿烂美好的一生。孩子如同美
丽的鲜花,把他们放在温室中培养,虽然避
过了风雨,却使他们越发娇嫩,不小心受到
一丁点伤害,就谢了。而真正经历过风雨的
野玫瑰,却能在恶劣的环境中昂首屹立,常
开不败,绚丽多姿。那么,深爱着孩子的父 指办法。
母呵,何不给孩子一个空间,一次机会,让
他们自由的穿越风雨,展翅九天?
据说,鹰都在悬崖上筑巢,巢中先铺一 “巨型婴儿”是
些荆棘,然后再铺大量的柔软的干草,以免 反面的例子,鹰的事
伤到小鹰。当小鹰慢慢长大后,老鹰就渐渐 例则从正面展开论证,
拿去干草,小鹰自然受不了刺痛,都退到巢 两相对比,观点更加
边,这是老鹰就把她的孩子们推下山崖,迫 鲜明突出。
使它们自己飞起来。求生的欲望使小鹰们扑
腾着起飞,从而学会了飞翔。我们难道能说 鹰的事例也采用
鹰妈妈不爱小鹰吗?不!她是爱孩子的。正 了步步推进的“层进
是因为爱,才不得不用这种方式让它们在残 式”论证结构。
酷的生存环境中尽早自立,展翅九万里,一
跃上青天。
有人曾说:“自由是爱的空气,禁锢会 本文典型地运用
使爱窒息,赐予是爱的雨水,泛滥会把爱淹 了“对比式”和“层
没。”不要用热烈的心炙烤鲜花,因为这样 进式”的论证结构,
它会凋谢,不要强加给琴弦一个它不能承受 有力地揭示了“爱需
的力道,因为这样它会断掉。给爱一点空间, 要空间和自由”的道
让你爱的人在爱的滋润下健康成长! 理,思路清晰,逻辑
(王真) 严密,结构明朗。
[满分作文]
语言是沟通的钥匙
假如沟通是一扇门,那么语言就是这扇门的钥匙。
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漆黑的深夜,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皓月当空,繁星满天;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一望无际的沙漠,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鸟语花香的绿洲;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浩瀚无边的大海,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如宗悫般“乘长风破万里浪”,如毛主席般“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语言在沟通中是多么地重要!它是一把闪光的钥匙,使沟通直接到达人的心坎上。
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亲情的沟通。诚然,父母们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然而,当子女跌倒时,是痛斥“没用的东西,怎么搞的”,还是送以一句“这次是有点失策,下回努力”,即会收到截然相反的效果。当子女摘吃了早恋的禁果时,父母们是郑重声明:“那不行,绝对不行”,还是先说一句“你的心情爸妈能理解”再述之以理,效果更不用提起。尽管沟通的心都如月光般皎洁,但语言的表达却让沟通的效果不一样。可见,亲情的沟通,要用好语言的钥匙。
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友情的沟通。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都用优美的语言送走了友人,达到了友情的沟通。李白《蜀道难》一文中劝说友人归来的语言精辟,达到了友情的沟通。从李白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可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友人便从言语中感受到友人的关怀,沟通也便到了心坎。沟通并不像白居易说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它需要语言为它传达彼此的关切。友情的沟通,需要语言的钥匙。
恰如其分的表达,利于爱情的沟通。文学著作中简?爱与男主人公罗伯特早期的认识,便因为罗伯特孤傲的语言表达而困难重重。幸好,简?爱直接而爱憎分明的语言打破了两人间的障碍,两颗相爱的心才得以沟通。刘兰芝被遣回家时对焦仲卿所说的“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焦仲卿“誓天不相负”的回答当中,爱情得到了沟通。爱情有时不能像柳永说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而需要沟通。爱情的沟通,需要语言的钥匙。
再看,触龙说赵太后、魏征谏太宗,无不以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见称。君臣间的沟通,同样需要语言的钥匙。
一言以蔽之,请好好运用语言的钥匙,让沟通直接到达心坎上。(广东一考生)
[点评]
典型的并列式结构。文章从三个角度议论语言的作用,点出语言有助于亲情的沟通、语言有助于友情的沟通、语言有助于爱情的沟通,议论中肯,层次清楚。
[美文清赏]
友 善
日常生活中不难看到这样的情景:有的人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便恶语相向,甚至动起手来;有的人缺乏同情心,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无动于衷;还有的人能关爱家人和朋友,但对其他人却漠不关心……这些现象都是缺乏友善之心的表现,既有悖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不符合现代文明的发展方向。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在生活和工作中对人友善,是公民应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也把“友善”作为20字基本道德规范之一,因此,我们有必要在全社会倡导友善。
友善,意味着宽以待人,不苛求于人,不强加于人。友善待人,表明人胸怀宽广,精神境界纯洁高尚。友善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古代贤哲对这个问题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述。孔子明确提倡“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荀子则更强调了友善的重要,他说:“与人善言暖若锦帛,与人恶言深于矛戟。”一个人友善待人,人必友善待他,这样,才有助于成就大事业,整个社会氛围才会和谐,社会总体效率才会提高。可以说,一个充满友善的世界才是美好的世界。
友善,还意味着乐于助人,互爱互助。对处于困境中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发扬友爱互助精神,人间就会充满美好的真情。近年来,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开展了各种互帮互助活动,如“希望工程”、“送温暖”活动等等,使传统美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发扬光大,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和谐人际关系,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对亲人、好友、同事友善,也许不难,但能以友善之心对待陌生人,却并非易事。我们倡导的友善,其理想境界是广具爱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四海之内皆兄弟”,只有推己及人,普施善心,广推善举,我们的社会才会充满温馨。
友善是和平的使者。在经济全球化、人际交往日趋频繁的今天,让我们共同努力,以取得谐调的发展。 (佚名)
[面批作文]
责 任
阳光说:“我要照亮地球的每一个角落,无论高山低谷还是江河湖海。这是我的责任。”春风说:“我要吹绿每一片大地,从亚细亚到欧罗巴,从亚美利加到阿非利加。这是我的责任。”(诗的意境、诗的语言引出论题,注定了作者对“责任”的理解也充满诗情?我们拭目以待。)
责任是每一个人都应该有的,我们应为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任。(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