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0 MB
- 2023-10-28 16:06:02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第五节 复杂电路的简化与等效
一般混联电路比较复杂,在题目中出现时,有时故意将电路图抽象化、隐蔽化,使我们不容易
很快看出电阻的串并联关系,画“等效电路”就是对比较复杂的电路运用串并联电路的知识进行分
析,画出简明的等效电路,这种科学方法即“等效替代”的方法。将比较复杂的电路画成简明的等
效电路是电路计算中十分重要的一步。
本节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简化电路的方法,为了下文的表述方便以及让读者能够更清晰地理解这
些方法,需要先介绍一个重要的概念——电势。
一、电路中导线节点的电势
众所周知,在地球表面附近,物体都有自己的髙度,物体受到的重力的方向都是竖直向下的(即
沿着重力的方向)。电势就相当于是电路中的“髙度”,在电源外部,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经过用
电器后流回到电源负极,电源正极处的电势最髙,电源负极处的电势最低,当电流经过用电器时,
沿着电流方向电势逐渐降低。电势的减少量实际上等于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即当电流 流经阻值为
的电阻时,电势降低了 。电压实际上是电势之差。电势和电压的单位都是伏特。
在图8.128(3)所示的电路图中,已知电源电压为 , , , ,
。从电源正极开始,依次用字母 , , , 标记电路中导线的连接处(即节点),由于
导线没有电阻,电流经过导线时电势不降低,同一导线两端的电势相等,可以用同一个字母标记。
设电源负极 点处电势为 0,由于电源电压为 ,则 点的电势为 。根据串并联电路的
规律,容易求出通过各个电阻的电流分别为 , , , ,
。则从 到 ,电势降低了 ,所以 点的电势为 ;从 点到 点,
电 势 降 低 了 , 所 以 点 的 电 势 为 ; 从 点 到 点 , 电 势 降 低 了
(或 ),因此 点电势为零,这和我们假设的 点电势为零相符。
当然,也可以从电阻 这条支路进行计算:从 点经 到 点,电势降低了 ,仍
然得出 点电势为零的结论。
我们也可以像图 8.128(b)所示,将每个节点按照电势从髙到低画成一条条竖线,根据电阻两端的
电势与哪两条竖线对应,将电阻放入对应的两条竖线之间,不仅电阻的连接情况一目了然,从电流
的流向也能很方便地看出。
I R
U IR=
12 VU = 1 5 4 R R= = Ω 2 =18 R Ω 3 6 R = Ω
4 12 R = Ω A B C D
D 12 VU = A 12 V
1=1.2 AI 2 =0.4 AI 3 0.8 AI = 4 0.2 AI =
5 0.6 AI = A B 1 1 1 4.8 VU I R= = B 7.2 V B C
3 3 3 4.8 VU I R= = C 2.4 V C D
4 4 4 2.4 VU I R= = 5 55 2.4 VU I R= = D D
2R B 2R D 2 2 2 7.2 VU I R= =
D
二、几种常见的简化电路的方法
1.节点法
节点是指电路中两根导线的连接点。我们只要知道各个用电器相当于连接在哪些节点之间,就
可以判断出用电器的连接方式。由于导线的电阻为零,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其间没有电源、用电
器等,导线两端的电势就相同,两端点可看成同一个点。利用节点法化简电路时,可结合电流的流
向,将电路中的各节点依次标为 , , , 等,然后将各元件连在相对应的节点位置即可。同
时,也要注意,若各电阻中通过同一电流,则这些电阻是串联的;若从某点起电流分开流过几个电
阻后又汇合,则这些电阻是并联的。
例 1 (上海第 26 届大同杯初赛)在如图 8.129 所示的电路中,电流
表 和 的示数分别为 和 。若将电路中的某两个电阻的位
置互换,电流表 和 的示数却不变,则电流表 的示数可能为( )。
A. B.
C. D.
分析与解 将电源正负极分别标记为 , 两点,由于电流表和
导线电阻不计,将电路中其他各节点分别标记如图 8.130(a)所示,显然,电阻 , , 为并联。
结合电流方向为从节点 流向节点 ,则电流表 的读数 等于通过 , 的电流之和,电流表
的读数 等于通过 , 的电流之和,即 , 。电流表 读数为
,等效电路图如图 8.130(b)所示。当将电路中的某两个电阻的位置互换时,电流表
和 的示数却不变,由于三个电阻并联,说明互换的两个电阻必然阻值相等。若 ,则
,故 ,选...
一般混联电路比较复杂,在题目中出现时,有时故意将电路图抽象化、隐蔽化,使我们不容易
很快看出电阻的串并联关系,画“等效电路”就是对比较复杂的电路运用串并联电路的知识进行分
析,画出简明的等效电路,这种科学方法即“等效替代”的方法。将比较复杂的电路画成简明的等
效电路是电路计算中十分重要的一步。
本节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简化电路的方法,为了下文的表述方便以及让读者能够更清晰地理解这
些方法,需要先介绍一个重要的概念——电势。
一、电路中导线节点的电势
众所周知,在地球表面附近,物体都有自己的髙度,物体受到的重力的方向都是竖直向下的(即
沿着重力的方向)。电势就相当于是电路中的“髙度”,在电源外部,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经过用
电器后流回到电源负极,电源正极处的电势最髙,电源负极处的电势最低,当电流经过用电器时,
沿着电流方向电势逐渐降低。电势的减少量实际上等于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即当电流 流经阻值为
的电阻时,电势降低了 。电压实际上是电势之差。电势和电压的单位都是伏特。
在图8.128(3)所示的电路图中,已知电源电压为 , , , ,
。从电源正极开始,依次用字母 , , , 标记电路中导线的连接处(即节点),由于
导线没有电阻,电流经过导线时电势不降低,同一导线两端的电势相等,可以用同一个字母标记。
设电源负极 点处电势为 0,由于电源电压为 ,则 点的电势为 。根据串并联电路的
规律,容易求出通过各个电阻的电流分别为 , , , ,
。则从 到 ,电势降低了 ,所以 点的电势为 ;从 点到 点,
电 势 降 低 了 , 所 以 点 的 电 势 为 ; 从 点 到 点 , 电 势 降 低 了
(或 ),因此 点电势为零,这和我们假设的 点电势为零相符。
当然,也可以从电阻 这条支路进行计算:从 点经 到 点,电势降低了 ,仍
然得出 点电势为零的结论。
我们也可以像图 8.128(b)所示,将每个节点按照电势从髙到低画成一条条竖线,根据电阻两端的
电势与哪两条竖线对应,将电阻放入对应的两条竖线之间,不仅电阻的连接情况一目了然,从电流
的流向也能很方便地看出。
I R
U IR=
12 VU = 1 5 4 R R= = Ω 2 =18 R Ω 3 6 R = Ω
4 12 R = Ω A B C D
D 12 VU = A 12 V
1=1.2 AI 2 =0.4 AI 3 0.8 AI = 4 0.2 AI =
5 0.6 AI = A B 1 1 1 4.8 VU I R= = B 7.2 V B C
3 3 3 4.8 VU I R= = C 2.4 V C D
4 4 4 2.4 VU I R= = 5 55 2.4 VU I R= = D D
2R B 2R D 2 2 2 7.2 VU I R= =
D
二、几种常见的简化电路的方法
1.节点法
节点是指电路中两根导线的连接点。我们只要知道各个用电器相当于连接在哪些节点之间,就
可以判断出用电器的连接方式。由于导线的电阻为零,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其间没有电源、用电
器等,导线两端的电势就相同,两端点可看成同一个点。利用节点法化简电路时,可结合电流的流
向,将电路中的各节点依次标为 , , , 等,然后将各元件连在相对应的节点位置即可。同
时,也要注意,若各电阻中通过同一电流,则这些电阻是串联的;若从某点起电流分开流过几个电
阻后又汇合,则这些电阻是并联的。
例 1 (上海第 26 届大同杯初赛)在如图 8.129 所示的电路中,电流
表 和 的示数分别为 和 。若将电路中的某两个电阻的位
置互换,电流表 和 的示数却不变,则电流表 的示数可能为( )。
A. B.
C. D.
分析与解 将电源正负极分别标记为 , 两点,由于电流表和
导线电阻不计,将电路中其他各节点分别标记如图 8.130(a)所示,显然,电阻 , , 为并联。
结合电流方向为从节点 流向节点 ,则电流表 的读数 等于通过 , 的电流之和,电流表
的读数 等于通过 , 的电流之和,即 , 。电流表 读数为
,等效电路图如图 8.130(b)所示。当将电路中的某两个电阻的位置互换时,电流表
和 的示数却不变,由于三个电阻并联,说明互换的两个电阻必然阻值相等。若 ,则
,故 ,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5 分享真快乐》 部编版 (1)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3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 风儿轻轻吹》人教部编版
- 第四单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单元测试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