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9 MB
- 2023-10-28 16:54:01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第二讲 力与物体的平衡
第一节 几种常见的力
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日常生活中的物体间往往存在着力的作用。常见的力有重力、
弹力和摩擦力。
一、重力
重力即地球表面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地球表面任何物体部受到重力的作用,重
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或者表达为垂直于水平面向下,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成正比,可用公式表示
为 ,其中 为比例系数。通常情况下 取 ,粗略计算中可以取 。但值
得注意的是,地球上不同位置的 的值不尽相同, 的值随着纬度的升高而变大,赤道处的 最小,
约为 ,两极处的 最大,约为 ,因此,同一物体在极地和在赤道所受重力大
小是不同的。
物体各个部分都受到重力作用,各部分重力的作用点分散在物体各个部位,物体所受到的总重
力可以等效地认为作用在某一点,该点即为物体的重心。对于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
心的位置在它们的几何中心。如图 4.1 所示的 点即为常见均匀几何体的重心。
对于形状不规则、质量分布不均匀的薄板型物体,可以用悬挂法来确定重心的位置。
下面介绍计算物体重心位置的方法:
1.两个物体的重心
如图 4.2 所示,设两物体的质量分别为 , ,它们重心之间的距离为
G mg= g g 9.8N/kg 10N/kgg =
g g g
9.780N/kg g 9.832N/kg
C
1m 2m
,这两个物体所受的总重力 的等效作用点即为两物体组成的系统的重心。若以不计质
量的轻细杆将 , 连接,再支起轻杆使其水平平衡,则支点即为物体的等效重心。设 , 的
重心到系统重心 的距离分别为 , ,则 ,由杠杆平衡条件可得 ,解得
, 。可见,两物体重心的位置必在两物件各自重心的连线上,且两
物体的重心距离系统重心的距离与物体质量成反比,即系统重心离质量较大的物体较近。
2.几个物体的重心
现在我们讨论由处于同一平面内的几个物体纽成的系统的重心。
如果某平面内存在着若干个物体,它们的质量分别为 , , ,
, ,则可以在平面内建立 直角坐标系,并记各个物体重
心的坐标为 , , , , ,如图 4.3
所示,则这空物体组成的系统的重心坐标可以表示为 ,其
中
特殊地,如果几个物体恰在一条直线上,则只需建立一维坐标系 轴即可。
例 1 (上海第 25 届大同杯复赛)如图 4.4 所示,两根长度相等的杆 与 在
点用螺母铰接在一起,两臂间的夹角可以改变, 是没有质量的轻杆,而 杆是有
一定质量且质量均匀分布的重杆,初始时两杆间的夹角为 ,用一根细线悬挂端点
,两杆处于静止状态,然后将两杆间的夹角变为 ,两杆再次处于静止状态时
点相对于初始状态________(选填“上升”“下降”或“位置不变”),为使金属杆的顶
点 (即两臂连接处)位置最高,金属杆两臂张开的角度应为________。
分析与解 由于杆 为没有质量的轻质杆,因此杆 与杆 所组成的系统
的重心在 的中点 点,且 点必位于悬挂点 的正下方,如图 4.5 所示。由于悬
挂点 不动,当两杆夹角变化时, 点的轨迹是以 点为圆心、杆长为半径的圆,
越大, 点位置越高。不妨假设 , ,则在
L ( )1 2m m g+
1m 2m 1m 2m
C 1x 2x 1 2x x L+ = 1 1 2 2m gx m gx=
2
1
1 2
m
x L
m m
=
+
1
2
1 2
m
x L
m m
=
+
1m 2m 3m
nm xOy
( )1 1,x y ( )2 2,x y ( )3 3,x y ( ),n nx y
( ),C Cx y
1 1 2 2 3 3
1 2 3
n n
C
n
m x m x m x m x
x
m m m m
+ + + +=
+ + + +
1 1 2 2 3 3
1 2 3
n n
C
n
m y m y m y m y
y
m m m m
+ + + +=
+ + + +
Ox
OA OB O
OA OB
90°
A 100° O
O
AO AO BO
BO C C A
A O A
CAO∠ O CAO θ∠ = ACO α∠ = ACO△
中,由正弦定理可得 ,因此 ,故当 时, 取得
最大值 , 点最高。此时可得 。当两杆间的夹角由 增加到 时,可知
变小,结合 可知 , 应同时变大或变小,则 , 均变小, 点高度下
降。
例 2 半径为 的均匀薄圆盘的质量为 。在圆盘上挖去一个半径为 的小圆孔,且小
圆孔与圆盘相切,如图 4.6...
第一节 几种常见的力
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日常生活中的物体间往往存在着力的作用。常见的力有重力、
弹力和摩擦力。
一、重力
重力即地球表面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地球表面任何物体部受到重力的作用,重
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或者表达为垂直于水平面向下,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成正比,可用公式表示
为 ,其中 为比例系数。通常情况下 取 ,粗略计算中可以取 。但值
得注意的是,地球上不同位置的 的值不尽相同, 的值随着纬度的升高而变大,赤道处的 最小,
约为 ,两极处的 最大,约为 ,因此,同一物体在极地和在赤道所受重力大
小是不同的。
物体各个部分都受到重力作用,各部分重力的作用点分散在物体各个部位,物体所受到的总重
力可以等效地认为作用在某一点,该点即为物体的重心。对于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
心的位置在它们的几何中心。如图 4.1 所示的 点即为常见均匀几何体的重心。
对于形状不规则、质量分布不均匀的薄板型物体,可以用悬挂法来确定重心的位置。
下面介绍计算物体重心位置的方法:
1.两个物体的重心
如图 4.2 所示,设两物体的质量分别为 , ,它们重心之间的距离为
G mg= g g 9.8N/kg 10N/kgg =
g g g
9.780N/kg g 9.832N/kg
C
1m 2m
,这两个物体所受的总重力 的等效作用点即为两物体组成的系统的重心。若以不计质
量的轻细杆将 , 连接,再支起轻杆使其水平平衡,则支点即为物体的等效重心。设 , 的
重心到系统重心 的距离分别为 , ,则 ,由杠杆平衡条件可得 ,解得
, 。可见,两物体重心的位置必在两物件各自重心的连线上,且两
物体的重心距离系统重心的距离与物体质量成反比,即系统重心离质量较大的物体较近。
2.几个物体的重心
现在我们讨论由处于同一平面内的几个物体纽成的系统的重心。
如果某平面内存在着若干个物体,它们的质量分别为 , , ,
, ,则可以在平面内建立 直角坐标系,并记各个物体重
心的坐标为 , , , , ,如图 4.3
所示,则这空物体组成的系统的重心坐标可以表示为 ,其
中
特殊地,如果几个物体恰在一条直线上,则只需建立一维坐标系 轴即可。
例 1 (上海第 25 届大同杯复赛)如图 4.4 所示,两根长度相等的杆 与 在
点用螺母铰接在一起,两臂间的夹角可以改变, 是没有质量的轻杆,而 杆是有
一定质量且质量均匀分布的重杆,初始时两杆间的夹角为 ,用一根细线悬挂端点
,两杆处于静止状态,然后将两杆间的夹角变为 ,两杆再次处于静止状态时
点相对于初始状态________(选填“上升”“下降”或“位置不变”),为使金属杆的顶
点 (即两臂连接处)位置最高,金属杆两臂张开的角度应为________。
分析与解 由于杆 为没有质量的轻质杆,因此杆 与杆 所组成的系统
的重心在 的中点 点,且 点必位于悬挂点 的正下方,如图 4.5 所示。由于悬
挂点 不动,当两杆夹角变化时, 点的轨迹是以 点为圆心、杆长为半径的圆,
越大, 点位置越高。不妨假设 , ,则在
L ( )1 2m m g+
1m 2m 1m 2m
C 1x 2x 1 2x x L+ = 1 1 2 2m gx m gx=
2
1
1 2
m
x L
m m
=
+
1
2
1 2
m
x L
m m
=
+
1m 2m 3m
nm xOy
( )1 1,x y ( )2 2,x y ( )3 3,x y ( ),n nx y
( ),C Cx y
1 1 2 2 3 3
1 2 3
n n
C
n
m x m x m x m x
x
m m m m
+ + + +=
+ + + +
1 1 2 2 3 3
1 2 3
n n
C
n
m y m y m y m y
y
m m m m
+ + + +=
+ + + +
Ox
OA OB O
OA OB
90°
A 100° O
O
AO AO BO
BO C C A
A O A
CAO∠ O CAO θ∠ = ACO α∠ = ACO△
中,由正弦定理可得 ,因此 ,故当 时, 取得
最大值 , 点最高。此时可得 。当两杆间的夹角由 增加到 时,可知
变小,结合 可知 , 应同时变大或变小,则 , 均变小, 点高度下
降。
例 2 半径为 的均匀薄圆盘的质量为 。在圆盘上挖去一个半径为 的小圆孔,且小
圆孔与圆盘相切,如图 4.6...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5 分享真快乐》 部编版 (1)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3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 风儿轻轻吹》人教部编版
- 第四单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单元测试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