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0.00 KB
  • 2023-03-17 21:00:02 发布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1节《受精作用》教案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第二章第 1 节《受精作用》(3)
一、教材分析
由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是微观、动态、连续变化的过程,给准确认知带来困难,因此成为教
学的难点。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教师应考虑在学生已有知识(如有丝分裂)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将
微观变为宏观的教学活动。为此将本节“模拟建构”的部分活动前移应该是一个很好的设想。学生
通过探究活动开展学习。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受精作用的概念及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列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比较表,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比较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发生一系列规律性变化,通过受精作用使生物前后代之间
能保持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引导学生了解生命是运动的、有规律的。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受精作用的概念及意义
2.教学难点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数目变化
四、学情分析
学生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局限性,特别是教学内容本身的抽象性,都给学生学习减数分裂
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通过教师的设疑,从计算机动画入手,以“探究式”教学过程为思路,
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观察、分析、设疑、推理、对比,引导自己探索减数分裂过程的有关知识,
形成染色体行为变化的思维空间
五、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讲解法、实验法。
六、课前准备
课件、图片、实验用品。
七、课时安排 1 课时。
八、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人的体细胞中有多少条染色体?人的精子和卵细胞中有多少条染色体?从人的精子、
卵细胞到人的体细胞之间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变化过程?人的体细胞是怎样形成的?
父亲的所有精原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并无差别,母亲体内的卵原细胞也是如此。可是“一母生九
子,九子各不同”。同样的精(卵)原细胞会产生不同的配子吗?让我们来探讨一下。
[模型建构]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教师按教材 P23-24 要求指导学生完成模型
建构。同时注意以下几点:
(1)学生拿出红、黄橡皮泥(或染色的木棍、植物枝条等替代品)及白纸,依照“模型建构”的
“活动准备”进行准备。
(2)教师辅导学生构建一个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和行为变化的模型。

(3)引导学生边讨论边利用模型完成配子形成过程,经过思考和实践理解只有在染色体复制一次
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的情况下,才能产生配子。明确这是一种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新的细胞分
裂方式。
(4)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再次仔细观察题图中配子染色体组成的特点,然后请学生利用模型说明如
何能形成如图所示的配子细胞。
学生共同讨论回答教材中的相关讨论题。计算可能出现的配子类型数目,归纳配子多样性的原
因。
展示教材 P24 受精过程的图,结合下图讲解受精作用的过程,强调受精作用是精子的细胞核和
卵细胞的细胞核结合,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
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从而保证了遗传的稳定和物种的稳定;在减数分裂中,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和非姐妹染
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增加了配子的多样性,加上受精时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使后代呈现多
样性,有利于生物的进化,体现了有性生殖的优越性。
[技能训练]识图和作图,学生完成教材 P25-26 相关练习。
(三)总结
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原因,受精作用的概念及意义。
(四)作业布置
教材 P26 练习
九、板书设计
二 受精作用
一、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1、模型建构
2、多样性的原因
二、受精作用
1、概念

2、意义
十、教学反思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这节内容在知识要求和教材编排上无多大变化。在以往的教学中,笔者一
般采用多媒体动画展示精子形成过程,结合细胞图像归纳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数目和行为变化,觉
得思路清晰、过程流畅,效果看似不错。但学生听得清楚,做题困难,记忆时间短,容易生疏,复
习课必须按新课重来,费时费力,效果较差。
本节课通过一系列的简化提炼,利用多种形式,化复杂为简单,更加具体有序,提升了学生对减
数分裂本质的理解,课堂教学更加有效,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主动参与性强,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