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2 MB
- 2023-03-17 05:05:02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1
第 1 节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学习导航] 1.阅读教材,了解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早期猜测。2.结合教材图文,分析肺炎双
球菌的转化实验。3.结合教材图 3-6,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归纳实验结论。4.归纳
DNA是生物主要的遗传物质。
[重难点击]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亲属之间在某些方面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遗
传。其实,早在公元前 3世纪,《吕氏春秋》中就记载着“夫种麦而得麦,种稷而得稷,人不
怪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正是生物的遗传特性,才使生物界的
物种能够保持相对稳定。那么生物之间的这种相似性是由什么物质起作用,而在亲子代之间
连续传递的呢?本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生物的遗传物质。
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
20世纪 20年代,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20世纪 30年代,人们认识
到 DNA的重要性,但是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观点仍占主导地位。
2.肺炎双球菌类型
种类 S型细菌 R型细菌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2
3.体内转化实 验——格里菲
思的实验
(1)实验过程 及现象
(2)结论:加热杀死的 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将 R型活细菌转化为 S型活细菌。
4.体外转化实验——艾弗里的转化实验
(1)实验结果及现象
(2)结论:DNA是使 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格里菲思将加热杀死的 S型细菌与 R型活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并从死
亡小鼠体内分离到了活的 S型菌,请分析:
1.已知在 80~100 ℃温度范围内,蛋白质将失去活性,DNA的结构也会被破坏,但当温度降
低到 55 ℃左右时,DNA的结构会恢复,但蛋白质却不能恢复。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在格里菲
思的实验中,加热杀死的 S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应该是哪种物质?
答案 是 DNA。
2.研究表明,小鼠体内的两种细菌含量变化如图所示:
(1)从免疫学角度解释曲线 ab段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R型细菌被小鼠的免疫系统所杀灭。
项目
菌落 表面光滑 表面粗糙
菌体
有无毒性 有 无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3
(2)S型活细菌是怎样产生的?
答案 加热杀死的 S型细菌的 DNA将 R型细菌转化为 S型活细菌。
(3)S型细菌是有毒性的,据此推测曲线 bc段上升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有毒的 S型细菌在小鼠体内增殖,导致小鼠的免疫力降低,R型细菌、S型细菌数量都
增加。
知识整合 加热杀死的 S型细菌和 R型活细菌一起注射到小鼠体内时,开始时 R型细菌被小
鼠的免疫系统所杀灭,数量下降,随着 S型细菌的 DNA将 R型细菌转化为 S型活细菌, S型
活细菌逐渐增多,毒性导致小鼠的免疫力降低,R型细菌、S型细菌数量都增加。
1.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是漫长的,直到 20世纪初期,人们仍普遍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当时人们作出判断的理由不包括( )
A.不同生物的蛋白质在结构上存在差异
B.蛋白质与生物的性状密切相关
C.蛋白质比 DNA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并且能够自我复制
D.蛋白质中氨基酸的不同排列组合可以储存大量遗传信息
答案 C
解析 蛋白质的热稳定性较 DNA差,且不能复制,故选 C项。其他选项所述的蛋白质的特点,
与遗传物质应具备的特征一致,可作为判断为遗传物质的理由。
2.艾弗里及其同事用 R型和 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表所示。由表可知( )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4
实验组号 接种菌型
加入 S型
细菌的物质
培养皿
长菌情况
① R 蛋白质 R型
② R 荚膜多糖 R型
③ R DNA R型、S型
④ R DNA(经 DNA酶处理) R型
A.①不能证明 S型细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
B.②说明 S型细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
C.③和④说明 S型细菌的 DNA是转化因子
D.①~④说明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 C
解析 第①②组实验说明蛋白质和荚膜多糖与 R型细菌转化为 S型细菌无关,A、B项错误。
第③组实验说明...
1
第 1 节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学习导航] 1.阅读教材,了解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早期猜测。2.结合教材图文,分析肺炎双
球菌的转化实验。3.结合教材图 3-6,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归纳实验结论。4.归纳
DNA是生物主要的遗传物质。
[重难点击]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亲属之间在某些方面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遗
传。其实,早在公元前 3世纪,《吕氏春秋》中就记载着“夫种麦而得麦,种稷而得稷,人不
怪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正是生物的遗传特性,才使生物界的
物种能够保持相对稳定。那么生物之间的这种相似性是由什么物质起作用,而在亲子代之间
连续传递的呢?本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生物的遗传物质。
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
20世纪 20年代,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20世纪 30年代,人们认识
到 DNA的重要性,但是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观点仍占主导地位。
2.肺炎双球菌类型
种类 S型细菌 R型细菌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2
3.体内转化实 验——格里菲
思的实验
(1)实验过程 及现象
(2)结论:加热杀死的 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将 R型活细菌转化为 S型活细菌。
4.体外转化实验——艾弗里的转化实验
(1)实验结果及现象
(2)结论:DNA是使 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格里菲思将加热杀死的 S型细菌与 R型活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并从死
亡小鼠体内分离到了活的 S型菌,请分析:
1.已知在 80~100 ℃温度范围内,蛋白质将失去活性,DNA的结构也会被破坏,但当温度降
低到 55 ℃左右时,DNA的结构会恢复,但蛋白质却不能恢复。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在格里菲
思的实验中,加热杀死的 S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应该是哪种物质?
答案 是 DNA。
2.研究表明,小鼠体内的两种细菌含量变化如图所示:
(1)从免疫学角度解释曲线 ab段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R型细菌被小鼠的免疫系统所杀灭。
项目
菌落 表面光滑 表面粗糙
菌体
有无毒性 有 无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3
(2)S型活细菌是怎样产生的?
答案 加热杀死的 S型细菌的 DNA将 R型细菌转化为 S型活细菌。
(3)S型细菌是有毒性的,据此推测曲线 bc段上升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有毒的 S型细菌在小鼠体内增殖,导致小鼠的免疫力降低,R型细菌、S型细菌数量都
增加。
知识整合 加热杀死的 S型细菌和 R型活细菌一起注射到小鼠体内时,开始时 R型细菌被小
鼠的免疫系统所杀灭,数量下降,随着 S型细菌的 DNA将 R型细菌转化为 S型活细菌, S型
活细菌逐渐增多,毒性导致小鼠的免疫力降低,R型细菌、S型细菌数量都增加。
1.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是漫长的,直到 20世纪初期,人们仍普遍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当时人们作出判断的理由不包括( )
A.不同生物的蛋白质在结构上存在差异
B.蛋白质与生物的性状密切相关
C.蛋白质比 DNA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并且能够自我复制
D.蛋白质中氨基酸的不同排列组合可以储存大量遗传信息
答案 C
解析 蛋白质的热稳定性较 DNA差,且不能复制,故选 C项。其他选项所述的蛋白质的特点,
与遗传物质应具备的特征一致,可作为判断为遗传物质的理由。
2.艾弗里及其同事用 R型和 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表所示。由表可知( )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4
实验组号 接种菌型
加入 S型
细菌的物质
培养皿
长菌情况
① R 蛋白质 R型
② R 荚膜多糖 R型
③ R DNA R型、S型
④ R DNA(经 DNA酶处理) R型
A.①不能证明 S型细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
B.②说明 S型细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
C.③和④说明 S型细菌的 DNA是转化因子
D.①~④说明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 C
解析 第①②组实验说明蛋白质和荚膜多糖与 R型细菌转化为 S型细菌无关,A、B项错误。
第③组实验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