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 MB
- 2023-03-17 05:00:02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1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第 1 节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 掌握肺炎双球菌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的过程和结论。(重、难点) 2. 掌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的方法、过程及结论。(重、难点) 3. 理解 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结论。
一、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阅读教材 P42~P43)
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阅读教材 P43~P44)
1. 肺炎双球菌的特点
种类
项目
S型细菌 R型细菌
菌落 表面光滑 表面粗糙
菌体
毒性 有毒性 无毒性
2. 体内转化实验——格里菲思的实验
(1) 原理:S型细菌可使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2) 实验过程及现象
(3) 结论:加热杀死的 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使 R型活细菌转化为 S型活细菌。
3. 体外转化实验——艾弗里的实验
(1) 原理:只有加入 DNA时,R型细菌才能够转化为 S型细菌。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2
(2) 过程
(3) 结论:DNA才是使 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三、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阅读教材 P44~P45)
1. 噬菌体的结构
头部和尾部的外壳由蛋白质构成,头部内含有 DNA。如图:
2. 噬菌体的代谢与增殖
(1) 代谢:能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不能独立地进行新陈代谢。
(2) 增殖:在自身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利用大肠杆菌体内的物质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
3.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
实验过程 被 35S标记的噬菌体 被 32P标记的噬菌体
第一步
用被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第二步
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
续 表
实验过程 被 35S标记的噬菌体 被 32P标记的噬菌体
第三步
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实验结果
沉淀物的放射性很低;上清液的放
射性很高
上清液的放射性很低;沉淀物的放
射性很高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3
4. 实验结果的进一步观察
(1) 结果:细菌裂解释放出的噬菌体中,可以检测到 32P标记的 DNA,但却不能检测到 35S标记的蛋白质。
(2) 表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到细菌的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仍留在外面。
5. 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点拨 ①上述方法为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②上清液主要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沉淀物主要是被侵染的细菌。
四、R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阅读教材 P46)
1. 烟草花叶病毒的组成:蛋白质和 RNA。
2. 侵染过程
烟草花
叶病毒
蛋白质 ― ― →
侵染
烟草结果:烟草不感染病毒RNA ― ― →
侵染
烟草结果:烟草感染病毒
3.结论:在某些病毒中 RNA是遗传物质。
1.连线
2.判断
(1) 20世纪 30年代,人们认识到 DNA的成分后,就确认 DNA是遗传物质。(×)
分析:20世纪 30年代,人们认识到 DNA的成分后,由于对 DNA分子的结构没有清晰的了解,所以蛋白质是
遗传物质的观点仍占主导地位。
(2) 格里菲思的实验结果没有具体证明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
分析:格里菲思实验只提出“转化因子”,未证明什么是遗传物质。
(3) (2016·西宁市高一期末) 艾弗里证明转化因子是 DNA而不是蛋白质。(√)
(4)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用 35S和 32P分别标记 T2噬菌体,证明 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 DNA。(√)
(5) (2016·河北正定中学高一检测) 用含 35S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经离心后,可在沉淀物中发现大量的放射
性物质。(×)
分析:含 35S的蛋白质外壳未进入细菌内,所以沉淀物中不会发现大量的放射性物质。
(6) 真核生物细胞中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原核生物细胞中的遗传物质都是 RNA。(×)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4
分析:无论是真核生物还是原核生物,只要具有细胞结构,遗传物质就是 DNA。
主题一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学生用书 P50]
结合下面两个实验分析转化因子是哪种物质。
实验 1
实验分析:
(1) a组说明 R菌株无毒性。
(2) b组说明 S菌株有毒性,使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3) c组说明加热杀死的 S菌株不能使小鼠死亡。
(4) d组说明加热杀死的 S菌株能使 R菌株转化为 S菌株。
上述实验说明:
...
1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第 1 节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 掌握肺炎双球菌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的过程和结论。(重、难点) 2. 掌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的方法、过程及结论。(重、难点) 3. 理解 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结论。
一、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阅读教材 P42~P43)
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阅读教材 P43~P44)
1. 肺炎双球菌的特点
种类
项目
S型细菌 R型细菌
菌落 表面光滑 表面粗糙
菌体
毒性 有毒性 无毒性
2. 体内转化实验——格里菲思的实验
(1) 原理:S型细菌可使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2) 实验过程及现象
(3) 结论:加热杀死的 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使 R型活细菌转化为 S型活细菌。
3. 体外转化实验——艾弗里的实验
(1) 原理:只有加入 DNA时,R型细菌才能够转化为 S型细菌。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2
(2) 过程
(3) 结论:DNA才是使 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三、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阅读教材 P44~P45)
1. 噬菌体的结构
头部和尾部的外壳由蛋白质构成,头部内含有 DNA。如图:
2. 噬菌体的代谢与增殖
(1) 代谢:能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不能独立地进行新陈代谢。
(2) 增殖:在自身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利用大肠杆菌体内的物质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
3.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
实验过程 被 35S标记的噬菌体 被 32P标记的噬菌体
第一步
用被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第二步
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
续 表
实验过程 被 35S标记的噬菌体 被 32P标记的噬菌体
第三步
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实验结果
沉淀物的放射性很低;上清液的放
射性很高
上清液的放射性很低;沉淀物的放
射性很高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3
4. 实验结果的进一步观察
(1) 结果:细菌裂解释放出的噬菌体中,可以检测到 32P标记的 DNA,但却不能检测到 35S标记的蛋白质。
(2) 表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到细菌的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仍留在外面。
5. 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点拨 ①上述方法为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②上清液主要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沉淀物主要是被侵染的细菌。
四、R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阅读教材 P46)
1. 烟草花叶病毒的组成:蛋白质和 RNA。
2. 侵染过程
烟草花
叶病毒
蛋白质 ― ― →
侵染
烟草结果:烟草不感染病毒RNA ― ― →
侵染
烟草结果:烟草感染病毒
3.结论:在某些病毒中 RNA是遗传物质。
1.连线
2.判断
(1) 20世纪 30年代,人们认识到 DNA的成分后,就确认 DNA是遗传物质。(×)
分析:20世纪 30年代,人们认识到 DNA的成分后,由于对 DNA分子的结构没有清晰的了解,所以蛋白质是
遗传物质的观点仍占主导地位。
(2) 格里菲思的实验结果没有具体证明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
分析:格里菲思实验只提出“转化因子”,未证明什么是遗传物质。
(3) (2016·西宁市高一期末) 艾弗里证明转化因子是 DNA而不是蛋白质。(√)
(4)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用 35S和 32P分别标记 T2噬菌体,证明 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 DNA。(√)
(5) (2016·河北正定中学高一检测) 用含 35S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经离心后,可在沉淀物中发现大量的放射
性物质。(×)
分析:含 35S的蛋白质外壳未进入细菌内,所以沉淀物中不会发现大量的放射性物质。
(6) 真核生物细胞中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原核生物细胞中的遗传物质都是 RNA。(×)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4
分析:无论是真核生物还是原核生物,只要具有细胞结构,遗传物质就是 DNA。
主题一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学生用书 P50]
结合下面两个实验分析转化因子是哪种物质。
实验 1
实验分析:
(1) a组说明 R菌株无毒性。
(2) b组说明 S菌株有毒性,使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3) c组说明加热杀死的 S菌株不能使小鼠死亡。
(4) d组说明加热杀死的 S菌株能使 R菌株转化为 S菌株。
上述实验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