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8 MB
- 2023-03-17 01:25:02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1
第 15 课时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Ⅰ)
[目标导读] 1.在复习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过
程。2.结合教材模拟实验,阐明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3.理解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和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
[重难点击] 1.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过程。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一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孟德尔完成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之后,又对其他性状产生了兴趣,进行了两对相对性
状的遗传试验。请结合教材 P55~56图文分析试验过程。
1.提出问题
自然条件下,就豌豆的子叶颜色和种子形状来说,有两种类型: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决定
这两对性状的基因相互之间有没有影响?它们杂交后,会不会出现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的豌
豆呢?
2.试验过程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2
3.试验分析
(1)亲本为黄色圆粒、绿色皱粒的纯合体。
(2)F1全为黄色圆粒,说明子叶颜色中黄色对绿色为显性,种子形状中圆粒对皱粒为显性。
(3)F2有 4 种表现型,比例为 9∶3∶3∶1。其中有两种和亲本表现型相同(亲本类型):黄色
圆粒(占
9
16
)、绿色皱粒(占
1
16
);两种和亲本的表现型不同(重组类型):黄色皱粒(占
3
16
)、绿
色圆粒(占
3
16
)。
(4)每一对相对性状单独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粒形{圆粒种子 315+108=423皱粒种子 101+32=133 }圆粒∶皱粒≈3∶1
粒色{黄色种子 315+101=416绿色种子 108+32=140 }黄色∶绿色≈3∶1
说明每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均遵循分离规律,两对相对性状遗传时,基因互不干扰。
(5)由 P→F1可推断黄色和圆粒为显性性状,绿色和皱粒为隐性性状;若只根据 F1→F2能否判
断性状的显隐性?
答案 能。分别从粒色和粒形上看,F2中均出现不同于 F1的性状即绿色和皱粒,即 F1自交时
出现了性状分离,由此可判断 F1的性状黄色和圆粒为显性性状,F2中新出现的性状即绿色和
皱粒为隐性性状。
4.综上来看,不同对的相对性状是可以相互组合的,而且组合是随机的,这种现象称为自由
组合现象。
小贴士 实验中所用的黄粒豌豆和绿粒豌豆的颜色实际上是种子内子叶的颜色,由于豌豆种
子内的子叶占的体积较大,而且豌豆的种皮接近透明,所以种子呈现出子叶的颜色。
归纳提炼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中,F2表现型的分离比是每对性状各自 F2表现型分离比(3∶1)的
乘积,因此,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质是两个彼此独立的分离规律的重叠: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3
3黄色 ∶ 1绿色
× 3圆粒 ∶ 1皱粒
9黄色圆粒 ∶ 3黄色皱粒 ∶ 3绿色圆粒 ∶ 1绿色皱粒
活学活用
1.小麦高秆对矮秆为显性,抗病对不抗病为显性,两对相对性状由两对基因控制且分离时互
不干扰,用纯合高秆抗病和矮秆不抗病两个品种做样本,在 F2中选育矮秆抗病类型,其在 F2
中所占的比例约为( )
A.
1
16
B.
2
16
C.
3
16
D.
4
16
答案 C
解析 纯合高秆抗病与矮秆不抗病品种杂交得 F1,F1自交所得 F2有 4种表现型,比例为
9∶3∶3∶1,其中矮秆抗病类型占 F2的 3/16。
二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1.模拟实验——模拟杂种 F1产生的四种配子比
(1)活动目标
①说出杂种 F1产生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
行为。
②进行 F1产生四种配子比的模拟实验。
(2)实验原理:杂种 F1在通过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
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结果产生四种不同类型、比值相等的雌雄配子。
(3)材料用具:一枚 1元硬币和一枚 5角硬币,一支记号笔。
(4)方法步骤
①取一枚 1元硬币,在正面写上大写字母 Y,反面写上小写字母 y;再取一枚 5角硬币,在正
面写上大写字母 R,反面写上小写字母 r。
②将这两枚硬币分别放在两只手的食指上,然后用拇指同时将其弹向空中。当两枚硬币落在
桌面上停稳后,观察 1 元硬币上的字母是 Y 还是 y,5 角硬币上的字母是 R 还是 r,记录下两
枚硬币的字母组合。
③按上述方法连续...
1
第 15 课时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Ⅰ)
[目标导读] 1.在复习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过
程。2.结合教材模拟实验,阐明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3.理解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和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
[重难点击] 1.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过程。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一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孟德尔完成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之后,又对其他性状产生了兴趣,进行了两对相对性
状的遗传试验。请结合教材 P55~56图文分析试验过程。
1.提出问题
自然条件下,就豌豆的子叶颜色和种子形状来说,有两种类型: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决定
这两对性状的基因相互之间有没有影响?它们杂交后,会不会出现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的豌
豆呢?
2.试验过程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2
3.试验分析
(1)亲本为黄色圆粒、绿色皱粒的纯合体。
(2)F1全为黄色圆粒,说明子叶颜色中黄色对绿色为显性,种子形状中圆粒对皱粒为显性。
(3)F2有 4 种表现型,比例为 9∶3∶3∶1。其中有两种和亲本表现型相同(亲本类型):黄色
圆粒(占
9
16
)、绿色皱粒(占
1
16
);两种和亲本的表现型不同(重组类型):黄色皱粒(占
3
16
)、绿
色圆粒(占
3
16
)。
(4)每一对相对性状单独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粒形{圆粒种子 315+108=423皱粒种子 101+32=133 }圆粒∶皱粒≈3∶1
粒色{黄色种子 315+101=416绿色种子 108+32=140 }黄色∶绿色≈3∶1
说明每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均遵循分离规律,两对相对性状遗传时,基因互不干扰。
(5)由 P→F1可推断黄色和圆粒为显性性状,绿色和皱粒为隐性性状;若只根据 F1→F2能否判
断性状的显隐性?
答案 能。分别从粒色和粒形上看,F2中均出现不同于 F1的性状即绿色和皱粒,即 F1自交时
出现了性状分离,由此可判断 F1的性状黄色和圆粒为显性性状,F2中新出现的性状即绿色和
皱粒为隐性性状。
4.综上来看,不同对的相对性状是可以相互组合的,而且组合是随机的,这种现象称为自由
组合现象。
小贴士 实验中所用的黄粒豌豆和绿粒豌豆的颜色实际上是种子内子叶的颜色,由于豌豆种
子内的子叶占的体积较大,而且豌豆的种皮接近透明,所以种子呈现出子叶的颜色。
归纳提炼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中,F2表现型的分离比是每对性状各自 F2表现型分离比(3∶1)的
乘积,因此,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质是两个彼此独立的分离规律的重叠: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3
3黄色 ∶ 1绿色
× 3圆粒 ∶ 1皱粒
9黄色圆粒 ∶ 3黄色皱粒 ∶ 3绿色圆粒 ∶ 1绿色皱粒
活学活用
1.小麦高秆对矮秆为显性,抗病对不抗病为显性,两对相对性状由两对基因控制且分离时互
不干扰,用纯合高秆抗病和矮秆不抗病两个品种做样本,在 F2中选育矮秆抗病类型,其在 F2
中所占的比例约为( )
A.
1
16
B.
2
16
C.
3
16
D.
4
16
答案 C
解析 纯合高秆抗病与矮秆不抗病品种杂交得 F1,F1自交所得 F2有 4种表现型,比例为
9∶3∶3∶1,其中矮秆抗病类型占 F2的 3/16。
二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1.模拟实验——模拟杂种 F1产生的四种配子比
(1)活动目标
①说出杂种 F1产生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
行为。
②进行 F1产生四种配子比的模拟实验。
(2)实验原理:杂种 F1在通过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
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结果产生四种不同类型、比值相等的雌雄配子。
(3)材料用具:一枚 1元硬币和一枚 5角硬币,一支记号笔。
(4)方法步骤
①取一枚 1元硬币,在正面写上大写字母 Y,反面写上小写字母 y;再取一枚 5角硬币,在正
面写上大写字母 R,反面写上小写字母 r。
②将这两枚硬币分别放在两只手的食指上,然后用拇指同时将其弹向空中。当两枚硬币落在
桌面上停稳后,观察 1 元硬币上的字母是 Y 还是 y,5 角硬币上的字母是 R 还是 r,记录下两
枚硬币的字母组合。
③按上述方法连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