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1.00 KB
  • 2023-03-16 09:45:04 发布

2020-2021学年生物人教版必修三教案:第4章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Word版含解析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第 3 节 群落的结构
学 习 目 标 核 心 素 养
1.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说明群落的物种组成及辨析群落的
种间关系
3.描述群落的空间结构
4.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的研究
1.通过分析群落的空间结构,建立生物
与环境相统一及生命系统发展与稳态
的观点
2.通过分析种间关系的模式图,培养运
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
究”的实验,掌握科学研究实验计划的
制订与实施能力
一、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1.群落的概念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研究的问题
3.基础:研究群落的基础是研究种群。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
1.作用: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衡量指标:丰富度,即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3.规律: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
海拔越高,物种丰富度越低。
三、种间关系
1.常见种间关系的类型
(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2)竞争{
概念: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
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
(3)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
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4)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2.实例(连线)
提示:①-Ⅲ ②—Ⅳ ③—Ⅰ ④—Ⅱ
四、群落的空间结构
1.形成原因: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
2.类型
类型 现象 决定因素
垂直结构 分层
植物分层:光照强度、温度等
动物分层:栖息空间、食物条件
水平结构 镶嵌分布
①地形变化
②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
③光照强度的不同等
五、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1.土壤生物的特点及调查方法
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
调查。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2.丰富度的统计方法: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
3.探究步骤
准备——{①制作取样器②记录调查地点的地形和环境情况


取样——{
①去表层落叶
②取一定土壤样品
③注明取样的时间和地点等

采集小动物——{①常规方法:诱虫器取虫②简易方法:镊子或吸虫器取虫

观察和分类——{
①设计表格便于记录
②借助动物图鉴查清名称
③使用放大镜、实体镜观察

统计和分析——{①统计丰富度②完成研究报告
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鄱阳湖中的所有动物、植物及微生物构成群落。 (  )
2.“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竞争。 (  )
3.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  )
4.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
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  )
5.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此属于种
间竞争的实例。 (  )
6.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用标志重捕法。 (  )
提示:1.× 鄱阳湖中的所有生物构成群落。
2.√ 3.√
4.× 这两个群落中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5.√
6.× 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法。
 种间关系
[问题探究]

1.某种植物病毒 V 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
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
(1)青蛙与稻飞虱、水稻与病毒、水稻与稻飞虱分别为何种种间关系?
提示:捕食、寄生、寄生。
(2)稻飞虱和植物病毒 V 是不是寄生关系?说明理由。
提示:不是。稻飞虱是植物病毒 V 的传播媒介,植物病毒 V 对稻飞虱没有危
害。
2.下图中的①~④为四组生物的种间关系图(纵轴为个体数,横轴为时间)。A
是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B 是大、小草履虫;C 是兔与狐;D 是细菌和噬菌体。
①    ②    ③    ④
(1)判断四组生物关系对应曲线:
A.__________ B.__________
C.__________ D.__________
(2)图中④与②相比,结果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1)③ ② ① ④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