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5.00 KB
  • 2023-03-16 07:05:01 发布

第5章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3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
⑵、掌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⑶、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⑴、借助一条具体食物链,分析每一营养级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⑵、引导学生用数据来分析能量流动的特点,在学生归纳总结的基础上,阐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具有的两个特点。
⑶、结合生命活动,对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和散失加以分析,培养知识迁移和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通过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能够解决一些现实生活中碰到的有关能量流动的疑问。
⑵、关注农业的发展和生态农业的建设,注重生态学观点的培养。
⑶、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科学服务于社会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三、教学难点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四、教材分析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课主要讲述了能量流动的过程、特点和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是生态系统功能中的重点内容。本节以“生态系统的结构”为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可以与必修1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建立联系,其又直接关系到物质循环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学习。
五、学情分析
“能量”是科学教育中的核心概念,学生通过初、高中学习已逐步建立了能量、能量传递、能量守恒等一些基本概念;在生物学中,已学习了“储存能量的物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内容,这些都是理解本节内容的基础。
六、课型 新授课
七、教学时间分配
课题导入:5分钟左右 讲授新课:30分钟左右
巩固练习:10分钟左右
八、教学准备
本节直接从教材中“问题探讨”提供的素材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建立能量在食物链中流动的感性认识。接下来从学生熟悉的生物在个体水平分析出能量流动的来源和去路。再从生态系统水平总结能量流动过程的图解,并从中概括出能量流动的概念。然后利用多媒体展示林德曼的研究资料,利用表格进行分析,探讨能量流动的特点,并学会计算能量的传递效率。最后利用典型的习题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并投影出整节课的知识要点体系,以便帮助形成系统的认识。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就分析、处理数据、得出结论不能很好理解,可引导学生联系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以及生活实践来解决。
九、教学方法
以问题讨论为主线,采用设计合理的问题或提示分析的角度和方式分析能量流动的特点,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同时在教学中,重视“分析和处理数据”技能的训练,尝试体验整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以及应用数据说明生物学现象和规律。
十、教学过程
【多媒体展示“问题探讨”内容,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学生可能会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思考,教师可以不给出确切答案,但要引导学生从生存、从获得能量的角度分析。)
以上述的典型食物链模式(玉米→母鸡→人)为例,引出新课题。
(一)过程:【动画解析图解】
就一个生物个体而言,能量是如何输入、储存和散失的?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问题:1、玉米的能量怎样得来?通过何生理作用?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同时,光能便转化成了化学能,固定在所制造的有机物中。能量的源头是太阳能)
2、输入的总量是多少?
(玉米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能量,并且已经同化为自身的物质中的能量,即玉米的同化量)
3、玉米的能量有何去路?
(生产者的同化量中,一部分会被母鸡摄入体内,一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还有一部分则会随植物的落叶、遗体等被分解者分解。)
4、母鸡的能量有何去路?(母鸡的摄入量是否等于同化量?)
(母鸡摄入体内的能量,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排出的粪便中,其余大部分才是被其同化的能量,可以说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当然粪便中的那部分能量最终是被分解者利用了。同化量中有一部分是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了,余下的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也就是用于自身体重的增加的有机物中所储存的能量。这部分能量中一部分是在动物死后,随遗体残骸等被分解者利用散失了,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