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7.50 KB
  • 2023-03-16 03:55:02 发布

第4章第1节 种群的特征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必修3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从本节课开始学生将在群体水平上探讨生命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发展变化规律。教材着重介绍了种群的5个数量特征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其中样方的选择和确定是本节课的难点。要求学生学会从哪些方面来了解种群并体会群体与个体间的差异,深入理解“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道理。学好本节课不仅为后面探讨种群数量的变化做好铺垫,也为学习群落和生态系统打下基础。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必修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及必修2生物的进化部分对种群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而且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有关计划生育、物种保护等内容,迫切地想了解进一步的知识,想用专业的科学的知识来解决有关问题,可以此为切入点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3.教学目标
3.1 知识目标:(1)列举种群的特征
(2)掌握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3.2 能力目标:(1)尝试运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2)利用种群的特征来分析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3.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同事物的发展性和多面性
(2)体会“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4.教学策略
充分利用教材及自己搜集的图片资料将学生引入所设计的教学情景,每一小节都有问题引领,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通过教师的适时引导,让问题链条逐步形成,层层深入,综合提升了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对于本节课的难点:样方的选择和确定,让学生先自主探究,然后教师引导分析讨论出现的问题,一块总结出样方法的注意事项。标志重捕法的教学可设计一个数豆子的小实验进行类比,帮助学生理解掌握。
5 教学实施的程序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导入



种群的定义
前3章我们学习了生物体通过自身的调节维持各项生命活动的进行,但只研究生物个体还是远远不够的。自然界中的任何生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往往组成一定的群体,相互影响,共同生活。其中我们把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种群。
作为个体的集合,种群并不是个体简单的累加,它具有个体不具备的特征。
提出问题,组织讨论:
1.举例说明种群的定义。
2.种群与个体相比较,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思考讨论。
概括总结:
1.种群定义的三要素。
2.种群相对于个体最大的区别:数量特征。
将学生从个体水平引入种群水平,并体会二者之间的不同。
种群密度
过渡:农业生产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渔业资源什么时候捕捞,捕多少?农田中的害虫什么时候需要防治?这些问题的回答都需要明确一个事实:种群个体数量有多少?
设疑:怎样可以更直观的反映种群的数量?
引出 种群密度。
给出实例:新疆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中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野驴,数量有3.4万头但密度为每平方公里不足一头。

自主学习课本内容掌握种群密度的定义。

体会种群密度的生物学意义。

结合实例让学生真正理解种群密度这一数量特征的含义。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过渡:怎样调查种群密度?
展示 藏羚羊种群和蒲公英种群的照片。
对于藏羚羊这样生活在固定区域个体大、易统计的种群可逐个统计。对于蒲公英这样的个体小不明显、计数困难的可以估算其数量。
设疑:如何进行估算?
估算 “问题探讨”中的模拟草地中的蒲公英。
引导分析:估算与直接计数相比的优缺点。
介绍:(1)估算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
(2)估算存在误差,运用科学方法进行估算可以减少误差。
建议:自学课本P60样方法,
思考讨论:(1)实地调查与模拟调查有什么异同?(2)为什么要随机取样?
(3)样方的多少会影响调查结果吗?
设疑:样方法适合调查哪些生物,有什么缺点?例如,要调查一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可以用样方法吗?
过渡:如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呢?
做铺垫:现有绿豆一包,红豆100粒,大小烧杯各1个。如何估算绿豆的数量?
类比:绿豆——池塘中的鲤鱼个体。
需要一些“红豆”即可估算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