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2.00 KB
  • 2023-03-16 01:20:03 发布

第五章第一节 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第五章 基因突变与其他变异
第一节 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
一、知识结构


二、教材分析
1.本节在引言部分,指出生物的变异具有普遍性,变异可以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
2.本小节介绍了基因突变的概念、意义和特点,人工诱变在育种上的应用,以及基因重组的概念和意义。
教材从实例引入基因突变的概念,是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在介绍基因突变的普遍性、随机性、自然突变率低、有害性和不定向性等特点时,教材也举了具体的实例。
旁栏设置的思考题和小资料,也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基因突变特点的理解。
人工诱变在育种上有重要用途,教材通过介绍我国在诱变育种方面取得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教材在学生已知的知识基础上,介绍了两种常见的基因重组。以基因的自由组合引起的基因重组为例,阐述了基因重组对于生物进化的重要意义。
教材还把重组DNA技术作为小字内容,安排在基因重组的正文之后,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能够多了解一些先进的生物技术。
4.本节内容可为第七章《生物的进化》中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学习打下基础。基因重组的内容需要本章第二节中的自由组合定律与连锁和交换定律的有关内容作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人工诱变在育种上的应用(A: 知道);(2)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和意义(B:识记);(3)基因重组的概念和意义(B:识记)。
2.能力目标: 通过对课本中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逻辑推理能力。
四、重点·实施方案
1.重点:(1)基因突变的概念和特点;(2)基因重组的概念。
2.实施方案:(1)通过实例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2)让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在诱变育种上取得的成就,进一步突出重点内容。
五、难点·突破策略
1.难点: 基因突变的概念。
2.突破策略: 通过举例放映有关的投影和录像的方法,让学生对抽象的概念有一个具体的理解。
六、教具准备: 投影片、录像片、投影仪、录像机、多媒体设备。
七、学法指导: 本小节内容为抽象,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师生互动,通过实例举证来理解抽象概念和特点。
八、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程序
导言
在前面我们学习了生物的遗传问题:
了解了性状为什么会遗传以及性状在向后代遗传时所要遵循的规律特点。
知道了性状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性状的表现除了与遗传物质有关外,还与外界条件有关。而且性状由亲代传递给子代时,或多或少都会存在差异,这就是生物的变异。
那么生物的变异又是如何产生的呢?又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生物的变异》的有关教学内容。
[二] 教学目标达成过程
1.播映投影片:
上图是一个普通的玉米种子在萌发长成植株的过程中,水、肥、光特别充足,所结种子大而饱满,但这样的种子种下去,结出的是普通种子。
下图是太空椒(普通青椒种子遨游过太空后培育而成)与普通青椒对比,果实明显增大,种植下去,仍然是肥大果实。
2.质疑:
(1)籽粒饱满的种子与普通种子相比,太空椒与普通青椒相比,性状有明显的差异,原因何在?(回答:发生了变异)
(2)把子粒大而饱满的种子种下去长不出同样好的种子,而是普通种子;把肥大的太空青椒籽种下去可以结出肥大的青椒。这些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回答:生物的变异有的不能遗传,有的可以遗传。)
3.从上述可以看出,生物的变异有这样两种类型: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我们知道生物的表现型与基因型和外界环境条件有关。像玉米这样,子粒大而饱满是由于水、肥和光充足引起的(也即由外界环境条件引起),这种变异是不可遗传的。而太空椒遨游过太空,宇宙辐射改变了其遗传物质,因而改变了其性状,这个变异性状是可遗传的。
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变异的主要类型。它的来源主要由三个方面: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4.组织学生观看关于正常红细胞的基因突变形成镰刀型细胞贫血征的录像。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产生过程及导致生物变异的过程。
观看录像的同时指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正常红细胞是什么形状?有什么功能?
答:圆饼状,运输氧的功能。
(2)镰刀型细胞贫血症(HbS)的红细胞呈镰刀状,对功能的完成有没有影响?
答:有。运氧能力降低,易破裂溶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