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50 KB
  • 2023-03-15 19:05:02 发布

人教高中生物必修1教案: 4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
第二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教学目标
1.简述生物膜的结构。
2.探讨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
3.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重点
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
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
设问导入
教师设问:生物膜的功能是什么?其功能特性是什么?为什么生物膜表现出这样的特性?
教师阐述:依据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生物膜在功能上的选择性与生物膜的结构有着一定的关系。
学生回答:(略)

问题探讨
在制作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的活动中,某同学分别用三种材料做细胞膜:塑料袋、普通布和弹力布,应选哪种好?
教师提示:选择合适的材料,是科学实验成功的关键。那么选择哪种材料制作细胞膜模型,更适于体现细胞膜的功能呢?
教师设问:弹力布有弹力性,那它能完全具有生物膜的特点吗?
教师引述:显然弹力布不具有生物膜的选择透过功能,那么生物膜究竟具有怎样的结构呢?科学家也是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了探索生物膜结构的探索。下面让我们体验一下科学家探索生物膜结构的历程。
问题探讨
1.提示:三种材料比较,弹力布更能体现细胞膜的柔变性和一定的通透性,相对好一些。当然,这几种材料的特点与真实的细胞膜之间还有不小的差距。
2.提示:有条件的话,使用微孔塑胶或利用激光给气球打上微孔都可以作为模型的细胞膜。使用透析袋也可以。如果制作临时使用的模型,利用猪或其他动物的膀胱做细胞膜是更加理想的材料。


学生回答:(略)


体验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⑴19世纪末“欧文顿实验”
教师设问:对“欧文顿实验”──实验得到什么现象?
教师设问:最初实验得到生物膜是由脂质组成的,是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还是通过膜成分的提取和坚定?假说是如何提出的?在推理分析得到结论之后还有必要对膜的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吗?
教师讲述:对现象的推理分析是要进行鉴定,才能准确地说明问题。可是鉴于当时技术的限制,不能进行对结构物质的提取。
⑵20世纪初“荷兰科学家实验”
教师设问:对“荷兰科学家实验”──实验得到什么现象?如果你是科学家,展开大胆想象,你会推测出什么样的结论?展示“磷脂分子图”
教师讲述:先解释磷脂的结构组成,强调头部磷脂的亲水性和尾部脂肪酸的疏水性,解释细胞膜中的磷脂是双层的;然后说明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探索的进程。
磷脂分子的特点:一个亲水性头部,两个疏水性尾部。(在水—空气界面上如何分布,在水中如何分布)
思考与讨论1
1.最初认识到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是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得出的。
2.有必要。仅靠推理得出的结论不一定准确,还应通过科学实验进行检验和修正。
3.提示:因为磷脂分子的“头部”亲水,所以在水—空气界面上磷脂分子是“头部”向下与水面接触,尾部则朝向空气一面。科学家因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才得出膜中的脂质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这一结论。
教师引述:知道了膜中脂质的结构,那么蛋白质又处于如何的位置呢?有人推测出脂质两边覆盖蛋白质的理论。
⑶20世纪40年代“罗伯特森电镜实验”
教师设问:对“罗伯特森电镜实验”──实验得到什么现象?让你来推测,你会推出什么样的结论?
图片展示电镜下细胞膜的结构。
教师讲述:借助于电镜,罗伯特森观察到了细胞膜的结构,并推出静态结构。“三明治”结构模型有什么不足?
课件展示:细胞分裂、草履虫的运动和分裂、成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裂与复原现象。
教师设问:罗伯特森细胞膜静态结构能说明这些生命现象吗?
教师讲述:20世纪60年代,有人对此静态观点提出异议。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蛋白质的位置也提出了准确的说法,指出蛋白质不是全部平铺在脂质的表面,有的镶嵌在脂质双分子层中。
⑷20世纪70年代“荧光染料标记实验”
教师设问:对“荧光染料标记实验”──观察得到怎样的动态现象?推出什么结论?说明了什么?
教师讲述:细胞膜的流动性是与细胞膜的成分—磷脂分子和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