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7.50 KB
- 2023-03-15 10:45:02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1.阐明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及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重点)
2.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分析及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重、难点)
两 对 相 对 性 状 的 杂 交 实 验 过 程 及 解 释
1.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性状的显隐性:
①粒色:黄色对绿色为显性。
②粒形:圆粒对皱粒为显性。
(2)F2的性状:
①每对性状都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②两对性状自由组合,共有4种不同性状表现,即:
a.两种亲本类型:黄色圆粒、绿色皱粒。
b.两种新类型:黄色皱粒、绿色圆粒。
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1)过程:
P 黄色圆粒(YYRR)×绿色皱粒(yyrr)
F1 黄色圆粒(YyRr)
F2黄色圆粒 黄色皱粒 绿色圆粒 绿色皱粒
(Y__R__) (Y__rr) (yyR__) (yyrr)
(2)亲本产生的配子类型:
黄色圆粒→YR,绿色皱粒→yr。
(3)F1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
①类型:YR、Yr、yR、yr。
②比例:1∶1∶1∶1。
(4)F1产生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①配子结合方式:16种。
②遗传因子结合类型:9种。
③F2的表现型:4种。
(5)F2中各种性状表现对应的遗传因子组成类型:
①双显型:黄色圆粒:YYRR、YYRr、YyRR、YyRr。
②一显一隐型:黄色皱粒:YYrr、Yyrr;绿色圆粒:yyRR、yyRr。
③双隐型:绿色皱粒:yyrr。
探讨:仔细观察教材P9图1-7及P10图1-8,讨论F2的重组类型中纯合子的遗传因子组成是什么?占重组类型的比例为多少?
提示:YYrr、yyRR、1/3。
探讨:若将此实验中的两纯合亲本“黄色圆粒、绿色皱粒”改为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思考F2中不同于亲本性状的个体所占比例是多少?
提示:3/8或5/8。
1.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分析
(1)亲本:必须是具有相对性状的纯种。
(2)F1的性状:均为双显性状。
(3)F2中的性状及比例:
双显∶一显一隐∶一隐一显∶双隐=9∶3∶3∶1
(4)重组类型及比例:若亲本不同,则F2中重组类型和比例也不同。
①若亲本为:纯种黄色圆粒×纯种绿色皱粒,F2中的重组类型为黄色皱粒、绿色圆粒,比例均为3/16。
②若亲本为:纯种黄色皱粒×纯种绿色圆粒,F2中的重组类型为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比例分别为9/16、1/16。
2.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核心内容:在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成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1)F1产生雌雄配子各4种,它们是:YR、Yr、yR、yr,数量比接近1∶1∶1∶1。
(2)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结合方式有16种。F2有9种遗传因子组成,4种性状表现,数量比接近9∶3∶3∶1。
1.番茄果实的红色对黄色为显性,两室对一室为显性,两对性状遗传时可自由组合。育种者用纯合的具有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二代中重组类型的个体数占子二代总数的( )
A.或 B.或
C.或 D.
【解析】 重组类型是指性状表现不同于双亲的类型,设控制两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分别为A、a和B、b,若亲本的杂交组合是AABB×aabb,则子二代的重组类型是单显性,概率为;若亲本的杂交组合是AAbb×aaBB,则子二代的重组类型是双显性和双隐性,概率为。
【答案】 C
2.遗传因子组成为AaBb的个体与aaBb的个体杂交,F1的性状表现比例是( )
A.9∶3∶3∶1 B.1∶1∶1∶1
C.3∶1∶3∶1 D.3∶1
【解析】 遗传因子组成为AaBb的个体与aaBb的个体杂交,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后代性状表现之比为(1∶1)×(3∶1)=3∶1∶3∶1。
【答案】 C
自 由 组 合 现 象 的 验 证 及 定 律 的 内 容
1.测交过程及结果
2.自由组合定律内容
3.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判断]
(1)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给孟德尔的“遗传因子”一词起了一个新名字,叫做基因。(√)
(2)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有显隐性之分。(√)
(3)基因型是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即遗传因子组成,如DD、Dd。(√)
(4)等位基因是指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D和D、A与a、D与b等。(×)
探讨:从测交亲本产生配子种类及比例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测交可以确定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
提示:测交是让F1与隐性纯合子类型进行杂交,由于隐性纯合子产生的配子...
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1.阐明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及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重点)
2.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分析及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重、难点)
两 对 相 对 性 状 的 杂 交 实 验 过 程 及 解 释
1.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性状的显隐性:
①粒色:黄色对绿色为显性。
②粒形:圆粒对皱粒为显性。
(2)F2的性状:
①每对性状都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②两对性状自由组合,共有4种不同性状表现,即:
a.两种亲本类型:黄色圆粒、绿色皱粒。
b.两种新类型:黄色皱粒、绿色圆粒。
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1)过程:
P 黄色圆粒(YYRR)×绿色皱粒(yyrr)
F1 黄色圆粒(YyRr)
F2黄色圆粒 黄色皱粒 绿色圆粒 绿色皱粒
(Y__R__) (Y__rr) (yyR__) (yyrr)
(2)亲本产生的配子类型:
黄色圆粒→YR,绿色皱粒→yr。
(3)F1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
①类型:YR、Yr、yR、yr。
②比例:1∶1∶1∶1。
(4)F1产生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①配子结合方式:16种。
②遗传因子结合类型:9种。
③F2的表现型:4种。
(5)F2中各种性状表现对应的遗传因子组成类型:
①双显型:黄色圆粒:YYRR、YYRr、YyRR、YyRr。
②一显一隐型:黄色皱粒:YYrr、Yyrr;绿色圆粒:yyRR、yyRr。
③双隐型:绿色皱粒:yyrr。
探讨:仔细观察教材P9图1-7及P10图1-8,讨论F2的重组类型中纯合子的遗传因子组成是什么?占重组类型的比例为多少?
提示:YYrr、yyRR、1/3。
探讨:若将此实验中的两纯合亲本“黄色圆粒、绿色皱粒”改为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思考F2中不同于亲本性状的个体所占比例是多少?
提示:3/8或5/8。
1.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分析
(1)亲本:必须是具有相对性状的纯种。
(2)F1的性状:均为双显性状。
(3)F2中的性状及比例:
双显∶一显一隐∶一隐一显∶双隐=9∶3∶3∶1
(4)重组类型及比例:若亲本不同,则F2中重组类型和比例也不同。
①若亲本为:纯种黄色圆粒×纯种绿色皱粒,F2中的重组类型为黄色皱粒、绿色圆粒,比例均为3/16。
②若亲本为:纯种黄色皱粒×纯种绿色圆粒,F2中的重组类型为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比例分别为9/16、1/16。
2.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核心内容:在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成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1)F1产生雌雄配子各4种,它们是:YR、Yr、yR、yr,数量比接近1∶1∶1∶1。
(2)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结合方式有16种。F2有9种遗传因子组成,4种性状表现,数量比接近9∶3∶3∶1。
1.番茄果实的红色对黄色为显性,两室对一室为显性,两对性状遗传时可自由组合。育种者用纯合的具有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二代中重组类型的个体数占子二代总数的( )
A.或 B.或
C.或 D.
【解析】 重组类型是指性状表现不同于双亲的类型,设控制两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分别为A、a和B、b,若亲本的杂交组合是AABB×aabb,则子二代的重组类型是单显性,概率为;若亲本的杂交组合是AAbb×aaBB,则子二代的重组类型是双显性和双隐性,概率为。
【答案】 C
2.遗传因子组成为AaBb的个体与aaBb的个体杂交,F1的性状表现比例是( )
A.9∶3∶3∶1 B.1∶1∶1∶1
C.3∶1∶3∶1 D.3∶1
【解析】 遗传因子组成为AaBb的个体与aaBb的个体杂交,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后代性状表现之比为(1∶1)×(3∶1)=3∶1∶3∶1。
【答案】 C
自 由 组 合 现 象 的 验 证 及 定 律 的 内 容
1.测交过程及结果
2.自由组合定律内容
3.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判断]
(1)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给孟德尔的“遗传因子”一词起了一个新名字,叫做基因。(√)
(2)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有显隐性之分。(√)
(3)基因型是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即遗传因子组成,如DD、Dd。(√)
(4)等位基因是指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D和D、A与a、D与b等。(×)
探讨:从测交亲本产生配子种类及比例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测交可以确定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
提示:测交是让F1与隐性纯合子类型进行杂交,由于隐性纯合子产生的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