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7.50 KB
- 2023-03-15 09:50:03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重点)
2.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难点)
3.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
碳 循 环
1.循环形式
(1)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
(2)在生物群落内: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
2.过程图解
填写图中各序号表示的生物或生理过程:
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③分解者的分解作用,④植物,⑤动物。
3.特点:具有全球性、循环性。
4.温室效应
(1)形成原因:化石燃料短时间内大量燃烧使大气中CO2含量迅速增加,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2)危害:气温升高,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
探讨:使用农药DDT(难降解)的只有一小部分地区,可是远在南极的动物体内也发现了DDT,这说明物质循环具有什么特点?
提示:全球性。
探讨:下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据图分析下列有关问题:
(1)图中的甲、乙、丙分别是什么?①、②、③分别表示什么过程?
提示:分解者、消费者、生产者。通过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将生物群落内的有机物分解为CO2,返回大气中。
(2)大气中CO2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什么?(用图中代号表示)
提示:④
探讨:碳循环都是双向的吗?
提示:不都是。(1)CO2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是双向循环的。(2)在生物群落内部,沿食物链(网)传递时,碳循环不是双向的,只能由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单向传递。
碳循环模式图中生态系统成分的判断
(1)首先双向箭头的两端分别是生产者和大气中的CO2,因为只有生产者既能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从大气中吸收CO2,又能通过呼吸作用向大气中释放CO2,因此只有生产者与大气中的CO2之间具有双向箭头(如图1中的A与B、图2中的A与C、图3中的A与E、图4中的A与B)。
(2)在此基础上,其他成分都有箭头指向的为大气中的CO2,因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都可通过呼吸作用向大气中释放CO2(如图1中的B、图2中的C、图3中的A、图4中A),双向箭头的另一端则为生产者(如图1中的A、图2中的A、图3中的E、图4中的B)。
(3)除大气中的CO2外其他生物成分都有箭头指向的为分解者,因为动植物的遗体遗物都要被分解者分解(如图1中的D、图2中的E、图3中的C、图4中D),剩下的成分为消费者(如图1中的C、图2中的B、D,图3中的B、D、F,图4中的C)。
1.关于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导学号:67330034】
A.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可以直接进行碳循环
B.消费者与无机环境之间可以直接进行碳循环
C.物质循环沿着食物链进行
D.不同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范围内独立地进行
【解析】 消费者体内的碳能通过呼吸作用进入无机环境,但无机环境中的碳不能直接进入消费者体内。
【答案】 A
2.生态系统中C、N等元素流动的特点是( )
①单向的 ②循环的 ③逐级递减 ④反复出现,由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是指元素的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特点是循环的,反复出现的,由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
【答案】 D
3.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4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1和2包含着所有种群构成的群落
B.3代表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
C.①代表光合作用,②代表呼吸作用
D.4可以表示大气中的CO2
【解析】 从题图中可解读出如下信息:在该生态系统中,4代表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1代表生产者,2代表消费者,3代表分解者。1、2、3包含的所有种群才构成群落。分解者可以是原核生物,如细菌,也可以是真核生物的真菌或小型的动物(蚯蚓)。①代表摄食活动,②可以代表呼吸作用。
【答案】 D
物 质 循 环 和 能 量 流 动 的 关 系
1.物质循环
(1)概念
①物质: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
②循环途径:无机环境生物群落。
③范围:生物圈。
(2)特点
①具有循环性,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②具有全球性,因此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2.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1)区别
①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和循环性的特点。
②能量...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重点)
2.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难点)
3.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
碳 循 环
1.循环形式
(1)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
(2)在生物群落内: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
2.过程图解
填写图中各序号表示的生物或生理过程:
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③分解者的分解作用,④植物,⑤动物。
3.特点:具有全球性、循环性。
4.温室效应
(1)形成原因:化石燃料短时间内大量燃烧使大气中CO2含量迅速增加,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2)危害:气温升高,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
探讨:使用农药DDT(难降解)的只有一小部分地区,可是远在南极的动物体内也发现了DDT,这说明物质循环具有什么特点?
提示:全球性。
探讨:下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据图分析下列有关问题:
(1)图中的甲、乙、丙分别是什么?①、②、③分别表示什么过程?
提示:分解者、消费者、生产者。通过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将生物群落内的有机物分解为CO2,返回大气中。
(2)大气中CO2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什么?(用图中代号表示)
提示:④
探讨:碳循环都是双向的吗?
提示:不都是。(1)CO2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是双向循环的。(2)在生物群落内部,沿食物链(网)传递时,碳循环不是双向的,只能由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单向传递。
碳循环模式图中生态系统成分的判断
(1)首先双向箭头的两端分别是生产者和大气中的CO2,因为只有生产者既能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从大气中吸收CO2,又能通过呼吸作用向大气中释放CO2,因此只有生产者与大气中的CO2之间具有双向箭头(如图1中的A与B、图2中的A与C、图3中的A与E、图4中的A与B)。
(2)在此基础上,其他成分都有箭头指向的为大气中的CO2,因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都可通过呼吸作用向大气中释放CO2(如图1中的B、图2中的C、图3中的A、图4中A),双向箭头的另一端则为生产者(如图1中的A、图2中的A、图3中的E、图4中的B)。
(3)除大气中的CO2外其他生物成分都有箭头指向的为分解者,因为动植物的遗体遗物都要被分解者分解(如图1中的D、图2中的E、图3中的C、图4中D),剩下的成分为消费者(如图1中的C、图2中的B、D,图3中的B、D、F,图4中的C)。
1.关于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导学号:67330034】
A.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可以直接进行碳循环
B.消费者与无机环境之间可以直接进行碳循环
C.物质循环沿着食物链进行
D.不同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范围内独立地进行
【解析】 消费者体内的碳能通过呼吸作用进入无机环境,但无机环境中的碳不能直接进入消费者体内。
【答案】 A
2.生态系统中C、N等元素流动的特点是( )
①单向的 ②循环的 ③逐级递减 ④反复出现,由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是指元素的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特点是循环的,反复出现的,由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
【答案】 D
3.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4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1和2包含着所有种群构成的群落
B.3代表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
C.①代表光合作用,②代表呼吸作用
D.4可以表示大气中的CO2
【解析】 从题图中可解读出如下信息:在该生态系统中,4代表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1代表生产者,2代表消费者,3代表分解者。1、2、3包含的所有种群才构成群落。分解者可以是原核生物,如细菌,也可以是真核生物的真菌或小型的动物(蚯蚓)。①代表摄食活动,②可以代表呼吸作用。
【答案】 D
物 质 循 环 和 能 量 流 动 的 关 系
1.物质循环
(1)概念
①物质: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
②循环途径:无机环境生物群落。
③范围:生物圈。
(2)特点
①具有循环性,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②具有全球性,因此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2.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1)区别
①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和循环性的特点。
②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