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00 KB
- 2023-12-07 03:40:07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第1招 万丈高楼平地起
——积累篇
【故事播讲站】
材料口袋
北宋著名诗人梅尧臣,写诗又快又好。有一次,他坐船去汴梁,同船的人聚在一起对对子,写诗,大家都羡慕梅尧臣出口成章,落笔生花。
不久,人们发现梅尧臣有个奇怪的现象:他坐在船上观看沿途的景物时,或上岸游玩时,甚至吃饭、睡觉时,身上总带个小口袋,不时地在纸条上写着什么,然后赶紧塞在口袋里。
同船的人都迷惑不解。一天梅尧臣有事离船,有人偷偷打开那个布袋,看见布袋里有无数个小纸条,上面全写着诗句,有半联的,有一联的,有只写几个字的。秘密原来在这里,这个布口袋,就是梅尧臣写诗的材料仓库。
蒲松龄的茶棚
蒲松龄在传世名作《聊斋志异》的写作过程中,为了搜集创作素材,在他别号得名的柳泉边,搭了一个茶棚。来往的行人只要讲个故事,就可以免费喝一盏茶。由于搜集了丰富的素材,他创作了近500篇短篇小说,在谈狐说鬼中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被郭沫若誉为“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广泛搜集素材,才能文思泉涌,这就是蒲松龄留给我们的写作成功的启示。
【技法报告厅】
中国有句俗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把写作文比成煮饭的话,那么文章中所用的材料就好比煮饭用的米一样。再聪明的媳妇没有米,也做不出饭来。写文章也是如此,要想做到内容充实,有意蕴,就离不开一定的材料作支撑。如果平时不注重材料的收集、积累,或手中的材料陈旧贫乏,考场作文则不能给人以眼睛一亮的印象,结果可想而知。俗话常讲: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你积累的诗句多了,自然也就能写诗了。古人言:泰山不辞寸壤,故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也是这个道理。我们中学生要想提高写作水平,首先必须建立自己的素材库,像蜜蜂采蜜一样不断地从生活中摄取有用的养料,日积月累,素材仓库自然丰富。大自然丰富多彩,社会生活包罗万象。人事物事,天文地理,花草虫鱼,书籍刻绘……可谓纷繁,这样的“厚积”,对于写作是至关重要的。实践表明,中学生的知识积累越是丰富、深厚,便愈容易诱发灵感活动,就如同夏日厚积的云层,极易有正负电荷相撞击而产生雷电一样。平时,我们阅读名家名篇时常常看到:作者们临晨风夕月,而文思萌动;观花草岩泉,而触绪成章。凡是有成就的作家,总是不辞寸壤、不弃涓滴地,像一个“守财奴”那样地“攫取”着各种知识,把它们储存于自己的“仓库”中去,以备随时之用。
古人论文,主张“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这里的“薄”是“厚之至变至化”,如同“金之至精,炼之至熟,刃之至神”一句话,这种“薄”,乃是深厚经验,经过至精至纯的提炼,而形成的尖锐和深透。所以同学们只有广采博取,不断地从阅读中汲取知识的营养,灵感才会频繁而活跃。写作时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文思泉涌。
作文材料基本有三类:一是语言材料,二是生活材料,三是知识材料。那么,中学生如何积累以上三类材料呢?
1.从观察中积累。要积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参加远足、郊游。多看电视、电影,及时捕捉其中的动情点,闪光点。观察事物的动态和静态;观察大自然的各种色彩;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观察事情发生的环境、场面。总之,处处留心皆学问。
2.从阅读中积累。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何下笔如有“神”?关键在于一个“破”字,也就是把书读透了,把别人的东西消化成了自己的东西。书籍报刊是作文材料的另一个丰富源泉。像故事会,科技科幻类、历史类、童话类、天文地理类等都是很好的阅读材料。读时注意仔细品味、吸取名家名篇的语言精华,开拓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从各类书籍中吸取无穷无尽的语言营养、精神食粮。还要注意勤做笔记,养成坚持记读书笔记的好习惯。
3.从写作中积累。鲁迅说:“文章应当怎样做,我说不出”,“是由于多写和练习”,这里的“多写和练习”是第一要素。光读书不动笔,容易形成“眼高手低”。所以,长期坚持练笔,对写好文章至关重要。观察生活时,每有所得,应及时做好观察笔记;阅读书籍,力求在读中有所感悟,努力写好读书笔记。也可以养成每天写日记的习惯,天长日久,文笔自然会鲜活灵动,佳作纷呈。
如果我们有深厚的知识积累、素材积累,有丰富的人生体验、社会经验,你的笔下一定会源源不断地淘出许多金子来。
【能力小精灵】
积累写作素材的四种方法:
达尔文式 直接向自然索取素材,从调查研究、试验和各种实践中亲手获得第一手资料。达尔文为写《物种起源》,进行环球考察,历时23年。
鲁迅式 主要是从文献中搜集材料,鲁迅研究中国小说史,翻阅经、史文集上千卷,使他的著作内容翔实,旁征精确,论述有力,令人叹服。
蒲松龄式 主要是向人民群众搜集写作素材。蒲松龄在路口摆茶摊,免费招待过往行人,听他们讲奇闻异说,“人事鬼事”,边听边记,经过20多年的积累、加工,写成了《聊斋志异》。
李贺式 主要是随应随记。李贺为写出优美动人的诗篇,经常背着破旧的锦囊,骑着毛驴外出游历,一路上所见的自然风光、人情风俗常使他吟出一句句诗来,他随手将诗句记下来,丢进锦囊,返回后,把零散的诗句加工整理成一篇篇脍炙人口的诗歌。
【实战互联网】
(1)考题回放
中考作文真题
读了这封信,你一定会有所触动,也许你会想到自己曾经历过的事,也许你会有所思考,有所感悟,把你的经历、思考或感悟写出来,将会是一篇不错的文章。
傅雷给傅聪的信(节选)
……有件小事要和你谈谈。你写信封为什么老是这么不neat(干净)?日常琐事要做的neat(干净),等于弹琴要讲究干净是一样的。我始终认为做人的作风应当是一致的,否则就是不调和;而从事艺术的人应当最恨不调和。我这回附上一小方纸,还比你用的信封小一些,照样能写得很宽绰。你能不能注意一下呢?以此类推,一切小事养成这种neat(干净)的习惯,对你的艺术无形中也有好处。因为无论如何细小不足道的事,都反映出一个人的意识与性情。修改小习惯,就等于修改自己的意识与性情。所谓学习,不一定限于书本或是某种技术;否则随时随地都该学习这句话,又怎么讲呢?我想你每次接到我的信,连寄书谱的大包,总该有个印象,觉得我的字都写得整整齐齐、清清楚楚吧!
提示和要求:
(1)要联系信的内容来写。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的真情实感。
(3)不要忘了拟一个题目。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否则会扣分。
(5)不得抄袭。
(6)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最好不要少于500字。
(2)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给材料自命题作文。命题者的意图是让考生通过对材料的阅读、理解、分析、整合后,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作文。这则材料内涵丰富,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傅雷是著名的文学翻译家,他对古今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涉猎广泛,研究精深。他教育孩子的方式也是独一无二的。写这封信的时候,儿子傅聪还远在欧美学习,他们时常通信谈生活、说学习、论工作、议人生。他每次都向儿子娓娓道来,大事反复叮咛,小事时时提醒。初读好像缺少慈父般的关爱,近乎苛责,细读你会发现在这谆谆教导之中,蕴涵的是真正的人间至情!正是这样的家教陶冶出一位世界级的钢琴艺术大师,并给千千万万的父母留下了一面宝镜。照一照,我们自己应该怎样做事做人呢?
从所给的材料中,可以分析、归纳出这样一些观点:A。生活中要注意卫生,一定要干净。B。父亲对儿子的教育与关爱。C。家长如何教育子女的问题。D。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事。E。孩子的成功离不开父母的影响。F。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因为好习惯使人受益终生。G。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细小而微不足道的事,因为细微之处往往蕴藏着人生的智慧与机遇。H。从分析“小与大”的辩证关系入手,揭示人生哲理。
在理解材料主旨的基础上,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命题写作:一是可以写成一篇议论文,结合典型事例以及自身实际,阐述“好习惯使人受益终生”的道理;也可以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阐明“小与大”的辩证关系。一滴水能够折射太阳的光辉。事物越小,越不引人注意,当它由量变向质变飞跃,推论出哲理时,就越能让人惊叹、震撼。事物虽小,但它与大有着必然的联系,如此论证方可显出哲理。“小”可以影响“大”,小事不小,忽视它便会因小失大。小缺点可以积累成大错误,一点一滴的小善行可潜移默化成优秀品格。
二是可以写成一篇记叙文,叙写亲人的教导在自己成长过程中形成良好习惯的重要影响。三是可以运用童话、寓言等形式,演绎故事,揭示“小事不小”的人生哲理。至于选取何种文体,我认为首先要选取自己最擅长的文体,然后再从自己的素材库里提取出新颖而精当的材料进行结构全文。最后提醒同学们不要忘了给自己的文章拟一个新颖靓丽的富有穿透力的标题,只有这样,才能使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3)失误作文
小孔看世界之大
学会做生命中的小事,因为生命中的大事往往太少。
——题记
1.我的小与名人的大
无言滂沱语,泪酒天底涧,诸葛孔明者,列八阵,统三国,忠为人臣,天下皆知;杨利伟,航天英雄,登上月球,妇孺皆知。我曾扪心长叹,我怎么没出生在三国时期呢?为什么我不能登上月球呢?现在我明白了,不是每个人的一生都可以轰轰烈烈,我的生命中大事太少,但我不后悔,因为我做了我该做的小事,虽然诸葛亮、杨利伟一生挺伟大,记住他们的人很多,但我同样得到命运的垂青,纵然我是一个无名小卒,但我无怨无悔。【笔峰锐利,颇俱气势,但文中却缺少一种内涵。】
2.身体的小与天下之大
古人支: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此话不无道理。试问一个身不正何以齐家?家不能齐何以治国?国尚不能治更何况来平天下?能够一统天下做个枭雄,当然风光,可身不正,虽令不行;其身正,不严也威。试问有哪位名人大家行为不端,严而无威,而为天下称道?荀子云:吾日三省吾身。富兰克林也曾规定修身十三条。做大事者,从小事做起,古有一秀才想做大官,发誓扫尽世间贪官污吏,恶浊风气,其母语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位母亲的话不正印证了这个道理吗?【“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正是这句,虽有力却暴露出选材的不当。】
3、恶小与善小
雷锋因做好事而名扬天下,雷锋精神也成为好的象征,可是雷锋仅仅因为做一件大好事就名扬天下了吗?不是,雷锋做善事,从不管大小,他捡起铁钉、螺丝帽,这不都是小事吗?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而为之。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经验,或许你的妈妈也会告诉你:小时偷针,长大偷金。对呀,她在告诉我们连小的恶事也不要做呀!【行文中美言不多,读来缺少意味。】
其实,天地间的大事都是由小事积累的,事物总是由小向大发展,由浅入深的,如果你做了小恶事,将来就极有可能成大恶。不做小善何来大善?收起我们的大志向,大作为思维,踏踏实实从小事做起。【本应激昂的文字却突然抑了下来。】
后记
世间多贪官,我欲清官现,为民办实事,小事不拖延,小事做干净,做个大清官。
整句的使用效果不错,论据之间联系紧密,但文中出现的问题仍不少,如语言空洞和华而不实。
这一段虽道出自己的观点,却在气势上不如上面几段,收尾欠力度。
(4)升格指导
这是一篇考场一类文,考生在文中所表现出的文化积淀使阅卷老师大开眼界。小作者很注重整句的应用,增强了文章的气势,但行文中仍出现了许多问题。
⑴由于年龄和阅历方面的原因,文章看起来大气却缺少内涵和神韵,主要是在选材方面没有注意适用范围,这样只会造成内容空洞、华而不实的结果,使读者厌倦,望以后多加注意,以便文本思想表达更贴切。
⑵对论据中的观点选择不当。文中②节“古有一秀材……印证了这个道理吗?”有点偏离主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真正理解自己的观点,更客观更理性地选择素材。使自己的观点能真正的表述清楚。
(5)升格作文
小孔看世界之大
安徽考生
学会做生命中的小事,因为生命中的大事往往太少。
——题记
1、我的小与名人的大
无言滂沱雨,泪洒无底涧,诸葛孔明者,列八阵,统三国,忠为人臣,天下皆知;杨利伟,航天英雄,载人登月,妇孺皆晓。我曾扪心长叹,为什么我没出生在三国时期,为什么登上月球的不是我,现在我明白,不是每个人的一生都可以轰轰烈烈,我的生命中大事太少,但我不后悔,因为我做了我该做的小事,虽然诸葛亮、杨利伟一生挺伟大,记住他的人很多,但我的命运同样垂青,纵然我是一个无名小卒,但我无怨无悔。【气韵流畅,文采飞扬,文思敏捷,超出常人。】
2、身体的小与天下之大
古人云: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此话不无道理。试问一身不正何以齐家?家不能齐何以治国?国尚不能治,更何况来平天下?能够一统天下做个赫赫枭雄,固然风光,可身不正,虽令不行,其身正,不严也威,试问有哪一位名人大家行为不端,严而无威,而为天下称道?荀子云:吾日三省吾身。富兰克林也曾规定修身十三条。做大事者,从小事做起,古有一秀才想做大官,发誓扫尽世间贪官污吏,恶风浊气,其母语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位母亲的话不正印证了这个道理吗?【恰当地引用名人名言或哲理警名,丰厚文章底蕴。】
3、恶小与善小
雷锋因做好事名扬天下,雷锋的精神也成为好的象征,可是雷锋仅仅因为做一件大好事就名扬天下了吗?不是,雷锋做善事,从不管大小,他捡起铁钉、螺丝帽,这不都是小事吗?雷锋行了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哪有那么多的大好事,不都是小事吗?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经验。或许你的妈妈也曾告诉你:小时偷针,长大偷金。对呀,她在告诉我们不要做小的恶事呀。【选取典型事例来证明观点,简洁明快。】
其实,天地间的大事都是由小事演化而来的,事物总是由小入大,由浅入深的,如果你做了小恶事,那么将来也会做大恶事;不做小善,大善何来?收起我们的大志向,大作为思维,踏踏实实从小事做起。【起到了点题的作用。】
后记
世间多贪官,我欲清官现。为民办实事,小事不拖延。小事做
干净,做个大清官。
引用诗文,配合整句的使用,使文章看真情气势磅礴,小作者的文化积淀是很深厚的,显示出了作者的学识及语言功底。
与上下文联系,选取这个事例显得思路开阔、全面,借用文中的一句话来看本段就是:由小入大,由浅入深。
(6)名师点评
这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考语文 作文指导快速提分26招 第01招 积累 万丈高楼平地起素材-2
- 中考语文 作文备战技巧 高分作文7步法 素材-2
- 中考语文 作文备战技巧 如何提高审题准确度 素材-2
- 中考语文 优秀作文范例:我最高兴的一件事就是读书素材-2
- 中考命题研究河北中考语文 写作 一、扣题——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素材-2
- 中考命题研究(怀化)中考语文 第二编 积累运用突破篇 附录4 中考高频成语积累 素材-2
- 中学高考语文 作文指导系列 十大感动中国人物 素材-2
- 中学届高三语文(花开不败—个复旦女生的高三生活)作文素材 华东师大版 素材-2
- 中学届高三语文(你凭什么上北大)作文素材 华东师大版 素材-2
- 中学届高三语文(奇迹是为了信念牺牲一切)作文素材 华东师大版 素材-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