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50 KB
  • 2023-11-04 05:40:01 发布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说课教案-第2课《我们有精神》第1课时 人教(新版)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人教部编版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我们有精神》说课第 1 课时
一、教材分析
  《我们有精神》是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的好习
惯”中的第二课,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良好的精神面
貌”,是根据课程标准“健康、安全地生活”中第 2 条“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
个人卫生习惯”而编写的。
  本课主版教材内容分三个栏目:这样真精神、有精神才好、我们天天有精神。
第一个栏目“这样真精神”呈现了学生生活中典型的五个场景,旨在引导学生理
解在正式场合和日常生活中“有精神”的状态。第二个栏目“有精神才好”通过
两组对比图,让学生体会有精神与身体健康、精神面貌之间的关系。第三个栏目
“我们天天有精神”意在让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经验,讨论怎样才能做到天天有精
神,让有精神成为一种生活常态。教材副本《谁精神?》以绘本的形式引导学生
理解“精神”不仅仅指外表,而是外在表现和内在精神的结合。
  本节课为第一课时,主要学习主版教材第一个栏目的内容。
  二、学情分析
  开展有针对性的课前调查是了解学情的最好方式。为了更好地掌握学情,课
前我通过观察、访谈和家长问卷的形式进行学情了解。
  通过观察、访谈,我发现:一年级学生对于“有精神”的理解比较单一,局
限于对外在精神的感受,往往认为坐得端正、声音响亮、穿得干净漂亮就是有精

神了。而对内在精神的理解比较欠缺,如他们会认为读书只要读正确就好了,不
需要大声朗读;有些学生读书、做作业时姿势做好了,但不够用心;唱歌只要会
唱就行,不需要感情投入等等。
  通过家长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在生活中比较懒散,精
神面貌不佳。如,认为孩子写字时坐姿不够端正;阅读时注意力不够集中;孩子
不能长时间保持“有精神”的状态,需要家长提醒等。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基于对教材的深入解读和对学情的详细了解,我制定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如下。
  1.认识在正式场合、日常生活中有精神的状态;初步了解有精神是外在表现
与内在精神的结合。
  2.喜欢自己有精神的样子,产生良好的自我认同感。其中目标一是本节课的
重点。“有精神”包括外在精神和内在精神两方面。一年级孩子正处于具体形象
思维阶段,要理解“内在精神”这样的抽象概念对他们来说比较困难,因此,对
于“内在精神”的理解也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本节课另一个难点是“喜欢自己
有精神的样子,产生良好的自我认同感”。
  四、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和结构特点,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课时的教学
过程设计为四个活动板块:活动一:学习绘本《谁精神?》;活动二:这样真精

神;活动三:亮眼睛找“精神”;活动四:诵读儿歌《有精神》。下面,具体说
说这四个活动板块的教学过程。
  活动一:绘本学习《谁精神》。教学过程如下:
  第一环节,教师出示森林王国图,创设一个情境:“小朋友们,森林王国里
马上要举行一个‘看看谁精神’的比赛了,让我们一起走进森林王国去看看这场
比赛吧!”
  第二环节,师生一起欣赏视频《谁精神?》,教师组织互动交流:“你觉得
小动物们谁有精神?”对于这个问题,孩子们的回答基本来自于对故事内容的了
解,如:孔雀长得漂亮有精神;猴子眼睛明亮也精神……这时候,教师根据学生
的回答呈现相应的图画,并小结:“像小动物们一样,漂亮、眼睛大又明、声音
响亮、姿势美都是有精神的表现。”(板贴:有精神)
  本活动的设计旨在利用有趣的绘本故事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有精神”的状态。
根据教学目标需要,教师将绘本故事作为本课时的导入内容,引导学生初步感受
“有精神”的具体表现可以是漂亮、眼睛大、声音响亮、姿势优美等,唤醒学生
的已有经验。同时,通过创设情境让绘本故事动起来,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活动二:这样真精神。教学过程如下:
  第一环节,视频呈现校园生活中学生升旗仪式时特别有精神的照片,让学生
观察照片中哪些同学有精神,他们的精神表现在哪里,并夸一夸有精神的同学,
在师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小结提炼:“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