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70 KB
- 2023-10-02 01:30:02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八年生物下册第八单元知识点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
常见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水痘、肺结核、结膜炎、蛔虫病、流
行性乙型脑炎、乙肝、艾滋病等。
第一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
1.传染病是由某种特殊的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所引起的,能
在人和人之间或人和,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特点: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2.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根据致病的病
原体不同,传染病可分为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寄生虫传染病等。
3.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1)能够散
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叫传染源。(2)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历
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3)对某种传
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
4.艾滋病(AIDS)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5.传染病的预防措施(1)控制传染源:凡是对患病或携带病原体的人或
动物采取的措施,都属于控制传染源。(2)切断传播途径:凡是讲究环境卫生,
个人卫生,对环境消毒,海关检疫,禁止进口血液,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佩戴口
罩,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3)保护易感人群:对健康人采取的措施(如锻
炼身体、接种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 1.人体的三道防线及其功能第一道:皮肤和黏膜。
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
酸和酶等)还有杀菌作用。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具有清扫异物(包括病菌)
的作用。
第二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杀菌物质中的溶菌酶,能够破坏
许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分布在血液和组织器官(如淋巴结、脾脏、
肝脏等)中的吞噬细胞,可以将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吞噬消化。
第三道: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和脾脏)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是
白细胞的一种)。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
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
体等异物)叫做抗原。一定的抗体能与一定的抗原结合,从而促进吞噬细胞的
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有的抗原被清除后,相应的抗
体仍存留在人体内。当同样的抗原再次侵入人体时,就会被体内存留的
抗体按同样的方式加以清除。
2.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
功能,其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
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
3.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其特点是
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此叫做特异性
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4.免疫最初的含义是指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现在比较一致的看法是: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
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
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5.免疫的功能(1)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2)抵抗抗原的侵
入,防止疾病的产生。(3)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
胞)。
6.抵抗抗原侵入的功能过强时,进入人体内的某些食物或药物会引起过敏
反应。找出过敏原,并且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过敏原,是预防过敏反应的主要措
施。
7.疫苗通常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将它接种于人
体后,可以使人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 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
8.计划免疫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
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
的,这种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简称为计划免疫。接种卡介苗,可以预防结
核病;接种百白破疫苗,可以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这三种疾病。
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对于保护儿童的健康和
生命,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9.易错警示(1)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抗原不一定...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
常见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水痘、肺结核、结膜炎、蛔虫病、流
行性乙型脑炎、乙肝、艾滋病等。
第一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
1.传染病是由某种特殊的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所引起的,能
在人和人之间或人和,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特点: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2.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根据致病的病
原体不同,传染病可分为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寄生虫传染病等。
3.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1)能够散
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叫传染源。(2)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历
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3)对某种传
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
4.艾滋病(AIDS)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5.传染病的预防措施(1)控制传染源:凡是对患病或携带病原体的人或
动物采取的措施,都属于控制传染源。(2)切断传播途径:凡是讲究环境卫生,
个人卫生,对环境消毒,海关检疫,禁止进口血液,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佩戴口
罩,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3)保护易感人群:对健康人采取的措施(如锻
炼身体、接种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 1.人体的三道防线及其功能第一道:皮肤和黏膜。
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
酸和酶等)还有杀菌作用。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具有清扫异物(包括病菌)
的作用。
第二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杀菌物质中的溶菌酶,能够破坏
许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分布在血液和组织器官(如淋巴结、脾脏、
肝脏等)中的吞噬细胞,可以将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吞噬消化。
第三道: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和脾脏)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是
白细胞的一种)。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
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
体等异物)叫做抗原。一定的抗体能与一定的抗原结合,从而促进吞噬细胞的
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有的抗原被清除后,相应的抗
体仍存留在人体内。当同样的抗原再次侵入人体时,就会被体内存留的
抗体按同样的方式加以清除。
2.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
功能,其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
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
3.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其特点是
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此叫做特异性
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4.免疫最初的含义是指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现在比较一致的看法是: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
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
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5.免疫的功能(1)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2)抵抗抗原的侵
入,防止疾病的产生。(3)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
胞)。
6.抵抗抗原侵入的功能过强时,进入人体内的某些食物或药物会引起过敏
反应。找出过敏原,并且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过敏原,是预防过敏反应的主要措
施。
7.疫苗通常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将它接种于人
体后,可以使人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 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
8.计划免疫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
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
的,这种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简称为计划免疫。接种卡介苗,可以预防结
核病;接种百白破疫苗,可以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这三种疾病。
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对于保护儿童的健康和
生命,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9.易错警示(1)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抗原不一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5 分享真快乐》 部编版 (1)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3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 风儿轻轻吹》人教部编版
- 第四单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单元测试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