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97 KB
- 2023-10-02 00:36:01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八年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知识点
第一节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
差异。
2.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
3.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性及行为方式等称为性状。
4.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5.生物的性状受遗传物质的控制,也受生活环境的影响,并非
都能遗传。有些性状可见,有些性状难以观察到。
6.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遗传下去的不是性状本身,而是控制
性状的基因。
7.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
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来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
所控制的性状。
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
1.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
2.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了子
代。
3.基因在细胞里大多有规律地集中在细胞核内的染色体,而且
每一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4.在生物的体细胞(除生殖细胞外的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
存在的,如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为 23 对。
5.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如人的体
细胞中 23 对染色体就包含 46 个 DNA 分子,含有数万对基因,决
定着人体可遗传的性状。
6.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 DNA 片段(一条染色体
包含一个 DNA 分子,一个 DNA 分子包含许多基因)。
7.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
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
细胞。
第三节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生物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有显性
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
2.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
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Dd)。若这对基因都是显
性(DD),则表现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若这对基因都是隐性(dd),
则表现为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
3.孟德尔:奥地利人。遗传学之父,遗传学的奠基人。
4.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
5.在相对性状的遗传中,表现为隐性性状的,其基因组成只有
dd 一种;表现为显性性状的,其基因组成有 DD 或 Dd 两种。因此
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6.基因组成是 Dd 的,虽然 d 控制的性状不表现,但 d(隐性
基因)并没有受 D(显性基因)的影响,还会遗传下去。
7.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
结婚。原因:近亲携带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比例较大,其后代患该
遗传病的几率就增大。
第四节 人的性别遗传
1.人类体细胞中染色体 23 对(46 条),表示为男性 44+XY,女性
44+XX;其中 44 条是常染色体,最后 2 条是性染色体;在人的体细胞
中,性染色体有 2 条。在人的生殖细胞中,性染色体有 1 条。
2.男性体细胞中性染色体:分别称为 X 染色体和 Y 染色体,简称
XY。因此,男性生殖细胞有两种(22+X 或 22+Y),分别含 X 染色体
和 Y 染色体。
3.女性体细胞中性染色体:都是 X 染色体,简称 XX。因此,女
性生殖细胞仅一种(22+X):都含 X 染色体。
4.X 染色体较大,Y 染色体较小。
5.女人在两次月经之间,会排出一个含 X 染色体的卵细胞。男
人在一次生殖活动中排出上亿的精子,这些精子从含有的性染色体
来说只有两种,一种是含 X 染色体的,一种是含 Y 染色体的。它们
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均等,且是随机的。若含 Y 染色体的精子与卵
细胞结合,则生男孩(XY),若含 X 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则
生女孩(XX)。
6.不能对孕妇作胚胎性别诊断,因为如果单纯追求男孩或女孩,
就会打破生育的自然规律,导致性别比例失调,影响社会的稳定和
发展。
7.人的性别决定主要与性染色体有关,也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
有关。
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
1.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引起变异的原因也是多种多
样的。
2.不同种类之间,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
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
3.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如果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基础,就
不会遗传给后代。
4.变异的类型:
...
第一节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
差异。
2.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
3.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性及行为方式等称为性状。
4.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5.生物的性状受遗传物质的控制,也受生活环境的影响,并非
都能遗传。有些性状可见,有些性状难以观察到。
6.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遗传下去的不是性状本身,而是控制
性状的基因。
7.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
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来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
所控制的性状。
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
1.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
2.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了子
代。
3.基因在细胞里大多有规律地集中在细胞核内的染色体,而且
每一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4.在生物的体细胞(除生殖细胞外的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
存在的,如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为 23 对。
5.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如人的体
细胞中 23 对染色体就包含 46 个 DNA 分子,含有数万对基因,决
定着人体可遗传的性状。
6.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 DNA 片段(一条染色体
包含一个 DNA 分子,一个 DNA 分子包含许多基因)。
7.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
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
细胞。
第三节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生物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有显性
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
2.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
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Dd)。若这对基因都是显
性(DD),则表现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若这对基因都是隐性(dd),
则表现为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
3.孟德尔:奥地利人。遗传学之父,遗传学的奠基人。
4.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
5.在相对性状的遗传中,表现为隐性性状的,其基因组成只有
dd 一种;表现为显性性状的,其基因组成有 DD 或 Dd 两种。因此
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6.基因组成是 Dd 的,虽然 d 控制的性状不表现,但 d(隐性
基因)并没有受 D(显性基因)的影响,还会遗传下去。
7.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
结婚。原因:近亲携带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比例较大,其后代患该
遗传病的几率就增大。
第四节 人的性别遗传
1.人类体细胞中染色体 23 对(46 条),表示为男性 44+XY,女性
44+XX;其中 44 条是常染色体,最后 2 条是性染色体;在人的体细胞
中,性染色体有 2 条。在人的生殖细胞中,性染色体有 1 条。
2.男性体细胞中性染色体:分别称为 X 染色体和 Y 染色体,简称
XY。因此,男性生殖细胞有两种(22+X 或 22+Y),分别含 X 染色体
和 Y 染色体。
3.女性体细胞中性染色体:都是 X 染色体,简称 XX。因此,女
性生殖细胞仅一种(22+X):都含 X 染色体。
4.X 染色体较大,Y 染色体较小。
5.女人在两次月经之间,会排出一个含 X 染色体的卵细胞。男
人在一次生殖活动中排出上亿的精子,这些精子从含有的性染色体
来说只有两种,一种是含 X 染色体的,一种是含 Y 染色体的。它们
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均等,且是随机的。若含 Y 染色体的精子与卵
细胞结合,则生男孩(XY),若含 X 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则
生女孩(XX)。
6.不能对孕妇作胚胎性别诊断,因为如果单纯追求男孩或女孩,
就会打破生育的自然规律,导致性别比例失调,影响社会的稳定和
发展。
7.人的性别决定主要与性染色体有关,也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
有关。
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
1.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引起变异的原因也是多种多
样的。
2.不同种类之间,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
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
3.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如果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基础,就
不会遗传给后代。
4.变异的类型: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5 分享真快乐》 部编版 (1)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3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 风儿轻轻吹》人教部编版
- 第四单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单元测试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