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50 KB
- 2023-10-01 13:54:02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第二节 细菌
一、教学目标
1.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
2.尝试通过将细菌与动植物细胞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3.通过了解发现细菌的过程,队同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的观点,认同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
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细菌的主要特征。
2.教学难点
细菌的发现史。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设计着重让学生理解细菌的主要特征,即细菌的形态、结构、营养和生殖方式等方面的特征。依托
学生对细菌已有的认识,引导学生思考“细菌为什么分布如此广泛?”,并以此为主线展开教学,教学过程
环环相扣,螺旋上升。本设计以生活化的情境导入,设置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从细菌发现史获得情
感的提升。呈现丰富的多媒体图片,引导学生直观感知细菌形态。通过对细菌与动植物细胞进行比较和归
纳,引导学生认识细菌结构及细菌营养方式。通过技能训练中的计算,引导学生认识细菌生殖的特点,最
后总结出细菌分布广泛的原因(个体微小,易扩散;分裂生殖速度快,数量多;有些会形成芽孢,抵抗力强
等),与课前问题相呼应,将知识深化提升,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四、教学准备
常温下存放 3 天的剩奶,常温下死亡 3 天的小鱼,常温下存放 3 天的猪肉,反映细菌发现史的多媒体
资料,细菌、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的形态结构挂图。
五、教学过程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创设
情境,
导人
新课
展示:常温下存放 3 天的剩奶,常
温下死亡 3 天的小鱼,常温下存放 3 天
的猪肉。
提问:
(1)装在矿泉水瓶里的这些食物都
存放了 3 天,若打开瓶盖,你会闻到什
么气味?
(2)这些食物为什么会发臭,
(3)这些食物上的细菌是如何产生
的?
根据生活常识回答问题(学生
都知道打开矿泉水瓶盖会闻到臭味;
少数学业知道是细菌引起食物发臭;
但很少学生知道这些细菌是如何产
生的)。
采用二个有
梯度层次关系的
问题,引发学生
思考”引起食物
发臭的细菌是如
何产生的?”
细菌
的发
现
资料 l:利用 PPT 介绍列文虎克和
他发明的显微镜,重点介绍列文虎克发
现细菌所引起的轰动——不叫一世的
俄国彼得大帝和尊贵的英国女皇也亲
临列文虎克家中,想从他的显微镜里看
看那些神奇的小生物!
教师进而提出当叫人们共同的疑
问——这些微小的生物真的很神奇,但
它们是从哪来的?
被故事深深吸引,随教师一同
探索细菌的发现过程。
利用紧张的
讲故事式的开场
白,紧紧地吸引
学生的汁意力,
引 发 学 生 探 究
“细菌从哪里来”
的欲望。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资料 2:19 世纪时,许多著名科学
家都认为细菌是自然发生的,例如,煮
沸过的肉汤会自然长出细菌,使肉汤变
质。
结论:这些微生物必定是自然地在
这液体中发生的,
大部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资料
中的很接近:放久的食物确实是会
腐烂发臭。
细菌
的发
现
资料 3:介绍巴斯德经典的鹅颈瓶
实验。指出巴斯德是综合前人的研究成
果,并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来揭
示真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
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同时,简单介绍巴氏消毒法。
反思:从巴斯德的实验过程,你学
到了什么?
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分析巴
斯德的实验的科学性,并得出结论。
细菌
的大
小
问题:表面干净的图钉,真的什么
东西也没有吗?
利用 PPT 播放显微镜下不同放大
倍数的钉子“面貌”图片:随着放大倍
数由 33 倍、100 倍、200 倍、500 倍、1
000 倍、15 000 倍、30 000 倍,直至扩
大到 70 000 倍,起初“干净”的钉子也
随之“面目全非”。
观看 PPT,感受细菌的大小。
(大多数学生应该知道细菌很小,用
肉眼是看不见的,但到底多小,多
数同学可能并不清楚)
通过肉眼下
“干净”钉子与
电镜下“肮脏”
钉子形成强烈视
觉反差,让学上
在惊诧中走近细
菌,进一步感知
细菌的大小。
细菌
的形
态
PPT 展示几种不同形态的细菌,让
学生分组讨沦:你能尝试描述细菌的形
态吗,不同形态的这些细菌在组成结构
上是否一样呢?
...
一、教学目标
1.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
2.尝试通过将细菌与动植物细胞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3.通过了解发现细菌的过程,队同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的观点,认同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
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细菌的主要特征。
2.教学难点
细菌的发现史。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设计着重让学生理解细菌的主要特征,即细菌的形态、结构、营养和生殖方式等方面的特征。依托
学生对细菌已有的认识,引导学生思考“细菌为什么分布如此广泛?”,并以此为主线展开教学,教学过程
环环相扣,螺旋上升。本设计以生活化的情境导入,设置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从细菌发现史获得情
感的提升。呈现丰富的多媒体图片,引导学生直观感知细菌形态。通过对细菌与动植物细胞进行比较和归
纳,引导学生认识细菌结构及细菌营养方式。通过技能训练中的计算,引导学生认识细菌生殖的特点,最
后总结出细菌分布广泛的原因(个体微小,易扩散;分裂生殖速度快,数量多;有些会形成芽孢,抵抗力强
等),与课前问题相呼应,将知识深化提升,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四、教学准备
常温下存放 3 天的剩奶,常温下死亡 3 天的小鱼,常温下存放 3 天的猪肉,反映细菌发现史的多媒体
资料,细菌、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的形态结构挂图。
五、教学过程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创设
情境,
导人
新课
展示:常温下存放 3 天的剩奶,常
温下死亡 3 天的小鱼,常温下存放 3 天
的猪肉。
提问:
(1)装在矿泉水瓶里的这些食物都
存放了 3 天,若打开瓶盖,你会闻到什
么气味?
(2)这些食物为什么会发臭,
(3)这些食物上的细菌是如何产生
的?
根据生活常识回答问题(学生
都知道打开矿泉水瓶盖会闻到臭味;
少数学业知道是细菌引起食物发臭;
但很少学生知道这些细菌是如何产
生的)。
采用二个有
梯度层次关系的
问题,引发学生
思考”引起食物
发臭的细菌是如
何产生的?”
细菌
的发
现
资料 l:利用 PPT 介绍列文虎克和
他发明的显微镜,重点介绍列文虎克发
现细菌所引起的轰动——不叫一世的
俄国彼得大帝和尊贵的英国女皇也亲
临列文虎克家中,想从他的显微镜里看
看那些神奇的小生物!
教师进而提出当叫人们共同的疑
问——这些微小的生物真的很神奇,但
它们是从哪来的?
被故事深深吸引,随教师一同
探索细菌的发现过程。
利用紧张的
讲故事式的开场
白,紧紧地吸引
学生的汁意力,
引 发 学 生 探 究
“细菌从哪里来”
的欲望。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资料 2:19 世纪时,许多著名科学
家都认为细菌是自然发生的,例如,煮
沸过的肉汤会自然长出细菌,使肉汤变
质。
结论:这些微生物必定是自然地在
这液体中发生的,
大部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资料
中的很接近:放久的食物确实是会
腐烂发臭。
细菌
的发
现
资料 3:介绍巴斯德经典的鹅颈瓶
实验。指出巴斯德是综合前人的研究成
果,并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来揭
示真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
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同时,简单介绍巴氏消毒法。
反思:从巴斯德的实验过程,你学
到了什么?
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分析巴
斯德的实验的科学性,并得出结论。
细菌
的大
小
问题:表面干净的图钉,真的什么
东西也没有吗?
利用 PPT 播放显微镜下不同放大
倍数的钉子“面貌”图片:随着放大倍
数由 33 倍、100 倍、200 倍、500 倍、1
000 倍、15 000 倍、30 000 倍,直至扩
大到 70 000 倍,起初“干净”的钉子也
随之“面目全非”。
观看 PPT,感受细菌的大小。
(大多数学生应该知道细菌很小,用
肉眼是看不见的,但到底多小,多
数同学可能并不清楚)
通过肉眼下
“干净”钉子与
电镜下“肮脏”
钉子形成强烈视
觉反差,让学上
在惊诧中走近细
菌,进一步感知
细菌的大小。
细菌
的形
态
PPT 展示几种不同形态的细菌,让
学生分组讨沦:你能尝试描述细菌的形
态吗,不同形态的这些细菌在组成结构
上是否一样呢?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5 分享真快乐》 部编版 (1)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3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 风儿轻轻吹》人教部编版
- 第四单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单元测试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