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4.00 KB
  • 2023-10-01 13:36:02 发布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精品教案:1-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第1课时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第 1 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 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3. 知道细菌和真菌生活所需要的一般条件和不同细菌生活所需要的特殊条
件。
4. 学会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5.培养学生进行推理和比较的能力及设计多种实验方案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细菌和真菌培养熟悉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2.通过探究实验和小组之间的讨论,归纳出细菌和真菌生活所需要的一般条
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
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 细菌和真菌的一般培养方法;
3.探究活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中 探究方案的制定,经验交
流后能够正确地得出结论。
〖教学难点〗
1.探究活动中各小组成员的分工合作,探究实验的观察记录;
2. 细菌和真菌的一般培养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培养的不同形态的菌落、变质的牛奶、米饭、长“毛”的馒头、长有木耳的
树枝、蘑菇、足癣和背癣的图片、实物投影仪、培育细菌和真菌的实验材料和用
具(琼脂、培养皿、

烧杯、牛肉膏、蛋白胨、酒精灯、吸管、三脚架、无菌棉棒、镊子、放大镜
等)。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变质的牛奶、米饭,长“毛”的馒头、长有木耳的树枝等,创设情
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下列问题:
(1)馒头存放时间久了为什么会长“毛”?
(2)腐烂的树枝怎么会长有木耳呢?
(3)营养丰富的牛奶和米饭为什么变质了?
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中的食物变质、物品发霉等生活经验,尝试回答:
(1)存放久了的馒头会长出“毛”,这是真菌中的霉菌;
(2)腐烂树枝上长出的木耳实际是真菌;
(3)牛奶和米饭变质了,这是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细菌在作怪。
师生达成共识:自然界广泛分布着细菌和真菌。由此导入新课。
2.问题导入:
教师提问:“细菌和真菌是什么样的?它们生活在哪里?”“同学们是怎样
知道细菌和真菌的存在的?”“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着细菌和真菌吗?”通过提出
问题,了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有关细菌和真菌方面知识的情况,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推进新课〗
学习目标一: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
方案一:教师质疑:变质的米饭、牛奶是由细菌引起的,而我们不能通过肉眼直
接观察到细菌,应该怎样才能让其露出“庐山真面目”呢?由此使学生产生认知
上的矛盾,激发学习探究的兴趣,自然导入“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学生自读课文,
了解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步骤并小组内讨论,达成共识:

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包括:①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②
高温灭菌;③接种;④恒温中培养。
教师边讲解边演示“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并强调注意事项:
①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将配制好的培养基进行高温灭菌,同时使用的培养
皿(或者试管等)也要进行高温灭菌。
②培养基经过高温灭菌,一定要冷却后再用,并且不要随意打开培养皿;
③将少量细菌或者真菌接种在培养基时要用无菌棉棒,避免再次污染;
④一般要将培养皿放在保持温度恒定的培养箱中进行恒温培养(如果没有培
养箱,必须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培养)。
方案二:教师直接提出问题:大家都知道,在我们周围的环境里,存在很多
细菌,可谁也没有真正看见过。为什么呢?怎么样才能用肉眼就可以看到细菌呢?
引导学生要想肉眼看到细菌,必须培养细菌的菌落。教师播放录像,学生通
过录像观察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提问:(1)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有哪些?
(2)什么叫接种?
(3)配制培养基时为什么必须加入营养物质?
(4) 配制好的培养基为什么一定要进行高温处理?
学生观看完录像后,阅读教材“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了解细菌、
真菌培养的一般步骤并小组内讨论,达成共识。
回答:(1)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包括:①配制含有营养物质
的培养基;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