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98 KB
  • 2023-09-20 17:12:02 发布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综合探究六《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导学案设计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导学案设计时间:月日姓名:课题综合探究六: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学习目标1.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围绕探究的问题,整理、收取、挖掘归纳有效信息。2.运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去分析历史现象,从多个角度去看待历史问题。3.通过探究,回顾人类文明的历程,认识文明发展是多种多样的。4.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在世界文明进程的大背景中,关注中华文明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兴衰,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忧患意识。学习重点通过对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在规模、目的、手段、影响等方面的比较,让学生感悟郑和的爱国献身精神、科学创新精神和睦邻友好精神;以史为鉴,理解当前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性;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材料、比较分析的能力。学习难点能区分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活动的缘起、目的、影响。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25分钟,学生课前独立学习完成)1.阅读教材,熟悉内容,发现问题,提出质疑。2.完成作业本中的“基础巩固”。二、合作学习(8分钟,由各小组长负责,按学习小组交流讨论课前以下独学内容,解决独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巡视各小组的交流,作适当的指导。)1.为什么我们把郑和的船队叫航空母舰?而称哥伦布的船队为小渔船?2.郑和下西洋到了哪些主要的地方?最远的地方到达哪里?3.哥伦布航海是从哪里出发的?最远到达了哪里?4.无论从航海规模、时间、范围、技术相比,哥伦布都是郑和的手下败将。可是新大陆是哥伦布发现的,这是为什么?5.你能不能说说为什么郑和没有能发现新大陆呢?是没能力发现还是什么原因?6.如何理解中华文明与世界各区域文明之间交流互鉴的意义?
7.在新大陆的发现上,“航空母舰”确实输给了“小渔船”。这是否说明哥伦布比郑和伟大呢?三、展示评价(教师指定学习小组分别展示上述合作学习内容,在每一个小组派代表展示后,由其他学习小组代表质疑、补充和评价,教师适时参与指导、质疑、补充和评价。)四、及时反馈(拓展练习,独立完成,及时反馈)五、本课小结六、布置作业1.整理复习本课的学习内容和作业本作业2.完成下一节课的自主学习任务
教学反思:反思一:教师在他们的发言过程中还应打磨组织方式,促进、确保学生的参与热情与思维深化。1.一次性全体举手,利用手掌的不同形状表达立场与观点,避免学生游离讨论之外;2.教师选择正方、反方轮流发言的形式,利于刺激不同观点之间的交锋;教师选择相同立场的多个代表发言之后再请另一方多个代表发言,利于观点充分、明晰;相比之下,前者方式更符合讨论的规律。反思二:关于船队的选择1.这里的选择出乎教师意料之外。教师以为学生会选择前者。同时把前者与安全、庞大、设施完善等同起来。但是学生不是这么想的。学生已经在充分考虑各种可能性,比如海盗来袭、狭道堵路、人员叛乱等。课后冷静地想,多次课堂实践证明,学生基本上是有理的;教师的反对基本上是失败的。这真是一个奇怪的发现。2.教师对学生的否定会影响学生的参与,所以,教师要闭牢自己的嘴。3.要营造观点平等、自由交流的氛围,教师要用点头、目光注视、倾听等鼓励学生的交流与交锋。4.教师如果反对学生的观点,应该提出自己的疑问来,用疑问的方式让学生反思,相互交流。比如,教师可以问:这样240多艘船,27000多人都是船员吗?船会不会有编队?该怎么编队?就是一种尝试。反思三:对学生的点评要注意对观点不对人。应该针对学生的观点说明,比如当学生都选择“哥伦布航海的目的与动机”时,最好如此表述:你们的观点忽视了哥伦布的收益是基于殖民掠夺的基础,支持这个协约就是支持了殖民掠夺。反思四:教师的点评要跳出学生的具象思维,帮助学生升华认知。教师的语言表述,要避开学生的争论,要允许他们在现有能力与认知水平下的不怎么成熟的想法,教师用一个新问题引开争论是比较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