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66 KB
  • 2023-03-09 08:40:02 发布

小学科学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玩中学》教案(共4课)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第三单元玩中学7.玩磁铁【教材分析】《玩磁铁》是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玩中学》单元的第一课。本课以玩磁铁为主线,指向认识磁铁的各种形状和磁铁吸引铁的特性,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磁铁各种性能。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为完成课堂探究做好材料的准备;第二部分活动过程,是课堂探究的主题,让学生在玩磁铁的过程中认识磁铁的形状,磁铁可以吸引铁,磁铁可以隔着物体吸引铁,完成对磁铁特性的探索;第三部分拓展活动,主要是联系实际认识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本课通过一些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习,认识磁铁的特性,知道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分析】一年级学生好玩、好动,在日常生活中对磁铁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磁铁能吸引铁。而对磁铁以形状命名、隔着物体吸引铁认识不足。本节课就是以玩为切入点,让学生在玩中认识磁铁的形状和命名方式,细化对磁铁特性的认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能够通过观察活动认识到生活中常见磁铁的形状。2.通过玩游戏知道磁铁可以吸引铁、镍等材料,也可以隔着物体能吸引铁、镍等材料。[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玩磁铁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利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体验、观察。2.通过描述磁铁吸引铁、镍等,学会做简单的表述和简单的记录,通过分享和评价获得结论。[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玩磁铁,学会合作、交流和分享2.能在游戏中体验学习的快乐。3.关注科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通过玩磁铁,寻找生活中哪里用到磁铁,知道科技产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教学重难点】通过动手操作体验,感受磁铁的特性。【器材准备】[学生]橡皮、塑料尺、回形针、铅笔、铁钉、塑料棒、橡皮泥、课本、塑料杯、订书钉、各种磁铁等[教师]课件、评价表、粉笔、磁铁【教学过程】一、活动准备引导学生交流准备材料的收获,为上课做好准备。二、导入新课1.[PPT2出示]“小猫钓鱼”的游戏。谈话交流引出“小猫钓鱼”的游戏。请两名同学开展“钓鱼比赛”,发现问题:一个同学能钓上来,一个同学钓不上来。学生质疑,进行猜想,导入新课。三、探究过程(一)多种多样的磁铁1.[PPT3出示]多种多样的磁铁和活动提示。2.提问:你都见过哪些形状的磁铁?8 学生自由交流。学生观察教师准备的磁铁,引导学生给不同形状的磁铁起名字。学生交流观察结果。同学们取的名字真形象。为了有一个统一的名称,我们把长条形的磁铁叫做条形磁铁,把这种弯的、像动物蹄子形状的磁铁叫做蹄形磁铁,这种中间有孔的叫做环形磁铁(取出圆形纸片和环形纸片,让学生进行观察区分)。还有这些方形、柱形、球形等多种形状的磁铁。3.[PPT4出示]带名字多种多样的磁铁,引导学生认识。(二)玩一玩磁铁,有什么发现?1.[PPT5出示]活动二:玩一玩磁铁,有什么发现?提出问题:玩过磁铁吗?有什么发现?2.[PPT6出示]给磁铁找朋友,出示各种物体和活动提示。3.同学们我们来做个游戏——给磁铁找朋友,实验盒中有多种实验材料(出示各种不同材质的材料,介绍给学生)。如果磁铁能把它吸在一起,它们就是“朋友”,如果不能吸在一起就不是“朋友”,把是“朋友”的材料放在实验盒外面,不是“朋友”的材料仍然留在实验盒里,看看哪个小组分的快又摆放准确。学生做游戏,学生交流发现。磁铁的“朋友”都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呢?通过交流我们发现磁铁可以吸引铁做成的物体。同学们把玩磁铁的发现与其他同学分享,就叫做交流。一位伟人曾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一下,我们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就都有了两种思想,甚至更多。交流分享也是一种学习方式。4.[PPT7出示]探究技能和结论。[PPT8出示]问题:“试一试,磁铁可以吸引吗?”和镍币的图片。5.磁铁还能吸引镍、钴等金属,只不过在生活中这些金属经常和其它金属一块使用,显不出它的特性来。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导入时“小猫钓鱼”游戏钓上来或钓不上来的原因。(三)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吗?1.[PPT9出示]活动三: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吗?以及学生隔着课本用磁铁吸引回形针和水杯中取回形针的图片。2.我们继续做游戏,挑战一下自己。这个烧杯里不小心掉进去了一些曲别针,谁能想个办法不接触水把它取出来?学生讨论交流。找学生操作。同学们,磁铁真是太神奇了。竟然能隔着玻璃把曲别针吸上来。想不想再来体验一下磁铁的这个神奇特点?学生隔着课本、练习本、木板、泡沫板等材料进行实验。小结:磁铁隔着物体可以吸引铁、镍等材料。(四)找一找,磁铁还能吸引周围哪些物体?1.[PPT9出示]出示“活动四:找一找,磁铁还能吸引周围哪些物体?”以及学生用磁铁吸引周围物体的图片。2.既然磁铁和铁是“好朋友”,它能吸引铁等材料,那么我们周围的哪些物品还用到了材料铁?咱们来找一找吧。学生自由活动。学生交流。提示:生活中有许多材料我们认为是铁做成的,其实可能是其它金属,只要用磁铁一验就知道它是不是铁做成的。8 三、拓展活动1.[PPT9出示]“观察生活中哪里用到了磁铁。”和生活中用到磁铁的照片。2.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铁?利用课余时间我们认真去寻找、仔细去观察,说不定还能发现磁铁其它神秘特点呢。【教学后记】8.玩彩泥【教材分析】《玩彩泥》是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玩中学》单元的第三课时。本课主要以玩彩泥为载体,学会改变物体形状的方法;通过亲自体验改变其他物体形状的活动,体会到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通过了解生活中改变物体形状的现象,认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提示学生带来我们的材料包中的物品:彩泥、彩纸、海绵、橡皮筋,另外再带来毛巾或者手帕。第二部分活动过程。首先通过用各种方法玩彩泥,改变彩泥的形状,使学生学会改变物体的几种方法,同时也体会到这样做可以改变彩泥的形状;然后让学生想办法改变彩泥、彩纸、毛巾、海绵、橡皮筋等物品的形状,体会用这些方法改变物品的形状时用到了力,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最后让学生做一做,用彩泥自己设计制作一件物品,不仅巩固本课所学的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第三部分拓展活动。到生活中找一找力改变物体形状的现象,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本课内容从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入手,通过玩彩泥、改变彩泥、彩纸、毛巾、海绵、橡皮筋等物体的形状等活动,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学生分析】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了用感官观察物体特征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玩彩泥、对纸、毛巾等物体用力,观察用力后物品的变化,认识到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2.了解生活中力改变物体形状的现象。[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能通过观察、比较提出与力有关的问题。2.能用感官观察到力使物体形状改变的现象。3.能简要描述力改变物体形状的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交流。[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彩泥的形变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2.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3.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生活中常见物体形状的改变与生活的联系。2.初步了解力改变物体的形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难点】通过玩彩泥等活动认识到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器材准备】8 [学生]学生准备彩泥、彩纸、毛巾、海绵、橡皮筋等[教师]课件,记录表【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老师出示一盒彩泥,说:喜欢玩彩泥吗?你平时是怎样玩彩泥的?生:我会用彩泥捏成小动物。生:我能把彩泥做成桃子。2.[PPT1出示]出示彩泥等物品的图片。3.师:我们用灵巧的小手就能把彩泥变成各种不同的造型,真了不起!同学们知道吗?玩彩泥的游戏中还藏着一个神奇的奥秘呢!会观察、爱动脑的小朋友才能发现它。今天我们就一起玩一玩彩泥,找找其中的奥秘。二、探究活动1.玩彩泥,说发现。(1)[PPT2出示]先看课本中的小朋友有哪些玩法?你还有什么新玩法?提示学生设想玩彩泥的方法,同时提示学生要观察彩泥形状的变化。生:我会把彩泥团成球状。生:我能把彩泥搓成长条。生:我可以把两块不同颜色的彩泥挤在一起,变成茄子。教师结合学生的发现,总结板书:揉、搓、压、刮、切等。(2)[PPT3出示]出示记录表。师:我们通过集体交流,找到了这么多操作方法,那么经过一系列的改造,彩泥会发生哪些神奇的变化呢?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彩泥,边玩边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3)[PPT4出示]出示温馨提示,指导学生玩彩泥。学生自己玩彩泥,边玩边记录发现。(4)展示、交流操作中的发现,随着学生的汇报呈现课件。[PPT5出示]出示通过团、搓、捏、压的方法,彩泥改变后的形状。生:我发现切完之后,彩泥由圆柱形变成了薄片。生:我使劲一压,再整一整,大块的彩泥就变成了一片树叶。师:你们能通过对比彩泥前后的形状,发现彩泥的变化,这也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生:彩泥原来是圆柱形的,我把彩泥揉成了圆球,再把它们捏在一起,就变成了一朵花儿。生:我把圆柱形的彩泥切成了许多薄片。师:能说出彩泥的形状变化,你就学会了描述信息。这是一种了不起的探究本领。(5)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师:我们运用这么多玩法,让彩泥的形状不断变化,多有趣呀!那么,我们的小手在进行各种操作的时候有什么共同点呢?生:都得用力。[PPT5出示]师:也就是说——力可以改变彩泥的形状。2.观察对其他物体用力,能不能改变形状。引导提问:力可以改变彩泥的形状,那么力可以改变其他物体的形状吗?谁来说说你的猜想?生:我认为可以。生:我认为不一定,我再怎么用力,桌子的形状也不会变。师:猜想是进行科学探究的第一步,下面我们就来做个试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吧!(1)请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物品,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方案,探究一下吧!(彩纸、毛巾、海绵、橡皮筋、粉笔、铁球、课桌等)(2)设计实验方案。师:你打算怎样用力?8 生:挤压、拉、剪、推、拍打等。师:在做“用力”的实验时,我们需要观察什么?生:观察物体在受力前后的形状变化。[PPT6出示]出示记录表指导记录方法。师:在做实验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生:注意安全、小组合作、及时记录实验现象。[PPT7出示]出示温馨提示,指示注意事项。(3)学生在小组内实施探究,验证自己的猜想。(4)全班展示交流实验现象,得出结论。[PPT8出示]出示记录结果,通过记录结果进行分析。生:我用力一压,海绵就变扁了。生:我用力一拍,圆柱形的粉笔就变成粉末了。生:我用一拉,皮筋变长了。师:可以说力让这些物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还有谁想说?生:我用尽全力压铁球,铁球也没发生变化。我认为力不能改变所有物体的形状。师:这位同学有不一样的发现。对于用力压铁球,铁球没发生变化这一现象,大家怎么看?生:可能是用力太小了。师: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来看一个实验(播放视频:机器碾压铁块)。看来我们只要使用足够大的力或者借用其他工具用力,就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PPT9出示]出示结果图和结论语。(5)做一做。[PPT10出示]出示制作彩泥菠萝方法图,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制作自己喜欢的物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PPT11出示]现在,我们就来尝试使用不同方式的力改变彩泥的形状,制作自己喜欢的造型,制作时要注意以下两点:1.快速用准备的彩泥做一个你喜欢的物品,比一比谁做的快。2.做完后收拾桌面,端正做好。三、巩固应用、拓展创新。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现在,我们就来尝试使用不同方式的力改变彩泥的形状,制作自己喜欢的造型。2.[PPT12出示]提出观察的主题:观察生活中力改变物体形状的现象。尝试运用不同方式的力,改变身边的小物品,体验创造的乐趣,注意安全。【教学后记】9.玩小车【教材分析】《玩小车》是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玩中学》中的第三课时。本节课围绕小车游戏开展活动,让学生知道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从而探究推力和拉力与物体运动之间的关系。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教科书选用生活中学生常玩的小车,以3张实物图8 片的形式提示本节课探究活动中需要准备的主要材料,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带来家里现有的小车玩具;第二部分活动过程,教科书呈现了学生拉小车、推小车的两个特写图,通过引领语“想办法让小车动起来”让学生玩小车,体会到推和拉都会产生力。教科书以正文文字的形式出示了“推或拉能让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的结论,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推车小游戏”呈现的是学生推小车比赛游戏时的场景图,通过活动让学生意识到:我们在游戏中用到了推力,要想获胜还要控制好推力的大小和方向,并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我们这样玩一玩”是两个同学拉钩、站立推掌,让学生认识到游戏中,也用到了推力和拉力;第三部分拓展活动,拓展活动主要是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里有推力与拉力。例如拖地、拉衣服拉链中既用到推力,也用到拉力,初步感知推力与拉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本课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学生通过小游戏、玩一玩,在游戏中体验拉力与推力,进一步感知拉力与推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学生分析】一年级学生偏重于形象思维,以观察和描述为主,能够知道“推和拉”的动作,但是很难用科学词汇描述推力和拉力,对推力和拉力的大小和方向缺少深刻的认识。通过玩小车等一系列探究活动,知道推和拉都会产生力,推力和拉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正确认识、必要的科学素养,为以后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推和拉都会产生力,推力和拉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2.知道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力。[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能从玩小车的游戏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并想办法解决。2.能用语言简单地描述信息,并得出结论。[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玩小车游戏表现出探究兴趣。2.愿意倾听,乐于表达,能尊重事实。[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生活中小车常见的科技产品给人类带来的便利。【器材准备】[学生]玩具小车[教师]课件、评价表【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PPT3出示]游戏导入新课:让学生甲蹲在地板上,分别找几个同学想办法让他离开原来的位置。2.学生活动。3.学生交流:如何使他离开原来的位置。4.教师小结:推和拉都产生了力,使同学离开原来的位置。这节课我们借助玩小车来研究推和拉。板书:玩小车。二、活动过程活动一:观察这些物体是怎样运动起来的。1.[PPT4出示]出示拉杆箱、超市购物车图片,交流他们是怎样运动起来的。2.总结:推与拉都可以使物体运动起来。活动二:想办法让小车动起来。1.[PPT5出示]提出问题:你都有哪些办法让小车动起来呢?2.组织学生在小组内通过各种办法使小车运动起来,教师随机指导。8 3.学生交流:推和拉都会产生力,推力与拉力使小车动起来了。4.[PPT8出示]教师总结:推和拉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活动三:推小车游戏。1.[PPT9出示]看谁的小车能停在圆的中心处,介绍游戏规则。2.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并提示这个游戏可以重复做。3.[PPT11出示]交流游戏中的发现:要想获胜就要控制好推力的大小和方向。活动四:我们这样玩一玩。1.[PPT12出示]我们这样玩一玩:玩拉钩、推手掌、拔河游戏。2.学生交流:哪些地方用到了推力和拉力。3.[PPT13出示]总结:这些游戏中用到了推力和拉力,推力和拉力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两种力。三、拓展活动-----找一找生活中哪里有推力与拉力。1拉力和推力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极其广泛,我们来找一找生活中哪里有推力与拉力。学生交流。2.[PPT16PPT17出示]学生分析、交流:生活中很多地方既有推力,也有拉力。3.总结:他们的存在不仅方便了我们的生活,还增添了我们的乐趣,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推力与拉力?大家可以去寻找,我们再交流。【教学后记】10.分一分【教材分析】《分一分》是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玩中学》中的第4课时。本单元包括《玩磁铁》、《玩彩泥》、《玩小车》、《分一分》。学生通过观察,对物体进行分析、对比,探讨科学奥秘,知道分类的方法,有利于学会整理生活中的物品。【学生分析】一年级的新生初入校园,他们大多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对科学充满着期待。这时,学生的认知能力存有差异。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师应在平日的教学中注意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教学目标】1.观察、描述常见物体的基本特征,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能按材料种类对物体进行分类。2.运用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得出结论,能简要讲述探究的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交流。3.能围绕一个主题作出多角度、多方式认识事物,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重难点】利用观察,比较分类等方法,学会按不同的标准给物体分类【器材准备】[教师]1.各种形状,各种颜色的积木。8 2.各种水果。[学生]长短、颜色不一的铅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ppt3】仔细观察:小熊的文具店和小鹿的文具店。问:谁的文具店看着舒服一点?为什么?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一分》。二.探究新知活动一、给积木分类。1.【ppt4】观察这些积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2.以小组为单位,试着把它们分一分。3.【ppt5】交流汇报,并试着把分类的方法说明白。4.【ppt6】【ppt7】问:这两种分类方法,得到的结果一样吗?5.【ppt8】教师总结:把相同颜色的积木放在一起,就是分类,6.【ppt9】【ppt10】总结:1.确定分类标准的过程就是寻找事物之间不同的属性的过程,事物之间有几个不同属性,就有几个分类标准。2.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活动二:说说这些水果的特征,再分分类。1.【ppt11】观察水果。2.以小组为单位,试着把它们分一分。3.交流汇报(说清楚是按什么标准分的,可以是颜色、形状、味道、生长的地域等)。活动三:给铅笔分类,有几种分法?1.【ppt12】观察铅笔。2.以小组为单位,试着把它们分一分。3.交流汇报(说清楚是按什么标准分的,可以是颜色、长短、形状、是否带橡皮、是否用过等等)。活动四:按不同标准给动物们分类。1.【ppt13】观察这些小动物。2.以小组为单位,试着把它们分一分。3.交流汇报(说清楚是按什么标准分的,可以按照是否会飞、生活地点、体型大小、是否是害虫等等标准)。活动五:整理自己的书包,把书包里的物品分类。1.【ppt14】孩子们书包里的物品真多,怎样给他们分类才可以让书包变整齐呢?(可以按科目、大小、功能等)2.学生动手整理书包,给物品分类。三.拓展活动物品分类摆放能让我们心情愉悦,方便使用。回家试着把你的玩具分类摆放吧。【教学后记】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