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45 KB
- 2023-01-29 16:53:25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第四单元第12课清贫内容分析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这是方志敏1935年在狱中所写的一片文章,以第一人称叙述了他被俘时被两个国民党兵士搜身、逼问的经历,表达了他对“清贫”的理解,虽然写的是方志敏清正廉洁,但对两个国方兵士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更多,采用了侧面描写的写法,也就是反衬法,用国方兵士的贪婪、腐败,反衬共产党员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美德。语文要素抓住对国方兵士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方志敏清正廉洁、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品质。课时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筹、矜、俘”等9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吓”。2.能理解题目意思。过程与方法通过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方志敏清正廉洁、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品质。教学重难点能通过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媒体选择图片教学活动合作学习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有的人庸庸碌碌,有的人充实幸福,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不同。无私奉献、舍己为公、恪尽职守,这些都是生命中最闪光的亮点,也是一个人应该具有的品质。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感受一下革命烈士方志敏的人生观,一起来学习第12课《清贫》。(板书:清贫)2.解题:“清贫”出自唐代姚崇《冰壶诫》中的“与其浊富,宁比清贫”。这句话是对高尚品德的一种追求。“清贫”是清寒贫苦的意思。【设计意图】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了解方志敏的人生经历,为学习课文打下基础。初步理解课文题目,为深入理解课题做好铺垫。二、整体感知。1.检查字词预习情况。(出示词语)2.根据阅读提示中的问题自学这篇文章。默读课文,说说你从方志敏的自述中体会到他怎样的品质。和同学交流你对“清贫”的理解。3.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预设:本文主要写了方志敏一生甘于清贫,被俘时身无分文的故事。4.这篇文章有哪些主要人物?(方志敏和两个国方兵士)找出描写方志敏以及两个国方兵士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语文要素】预设:从第2自然段对两个国方士兵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中,我们体会到两个国方士兵对钱财十分贪婪。(1)第2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是对两个国方兵士的什么描写?(心理活动描写)你从文中的哪个词中发现的?(热望)“热望”是什么意思?(热切希望)(2)第2自然段的第二句话是对两个国方兵士的什么描写?(动作描写:摸、捏、搜)两个国方兵士搜遍了方志敏的全身,只搜出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这说明什么?(说明方志敏十分清贫)这句话明明是对两个国方兵士的动作描写,却体现出方志敏的清贫,这是什么手法?(反衬)(3)圈出这些句子中的动词。(拿、拉、抛掷、盯、威吓、吼、说、弓、捏、搜、低头、注目、搜寻、塞、转、抢夺、望、命令。)(4)圈出描写他们神态的词语。(激怒、凶恶、企望、失望、怀疑而又惊异),(5)找出对他们的心理活动描写。(猜疑我是把钱藏在哪里,不肯拿出来)(6)从对两个兵士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中,你体会到两个兵士当时是怎么想的?预设:他们想:方志敏是共产党里当大官的人,肯定有很多钱,他一定是把钱藏起来了,不肯拿出来。我们用炸弹威胁他,看他是要钱还是要命。(7)你觉得这两个国方兵士是什么样的人?(贪婪、卑鄙无耻之徒)(8)作者是怎样来表现他们的贪婪的?(作者通过对两个国方兵士的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来表现他们的贪婪。)5.小结: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活动,来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我们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设计意图】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培养学生提前预习课文的习惯。引导学生利用课前的阅读提示自学课文,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三、品悟精神。1.在整个搜身的过程中,方志敏有怎样的表现?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方志敏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方志敏的心理活动。【语文要素】“哼!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存,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我微笑着,淡淡地说。“你们要相信我的话,不要瞎忙吧!我不比你们国民党当官,个个都有钱,我今天确实是一个铜板也没有,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我再次向他们解释。(1)从对方志敏的语言和神态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我体会到方志敏的从容不迫和清贫,以及他为了革命付出一切的高尚品质)(2)方志敏是一个怎样的人?(廉洁奉公,被俘时表现得正义凛然)2.本文主要写方志敏的清贫,可是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国民党兵士,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呢?预设: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衬托方志敏的清贫。在对比中突出方志敏的大义凛然、清贫守节。3.请大家朗读第1自然段,说一说自己的感受。预设,:“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了开篇点题的作用。“这在国方的伟人们看来,颇似奇迹,或认为夸张;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这句话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共产党和国民党进行比较,突出共产党员矜持不苟和舍己为公的品德。“所以,如果有人问我身边有没有一些积蓄,那我可以告诉你一桩趣事。”这句话在文中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品读重点语句,抓住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了解文章特殊的表达方法。四、总结全文。1.快速阅读第9自然段,说一说“传世宝”指什么。(几套旧的汗褂裤与几双缝上底的线袜)这一段描写中作者用了怎样的语气?(讽刺)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设问)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我感受到方志敏的清贫、朴素)2.齐读最后一段。说说这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点明主题和中心)3.交流你对“清贫”的理解。(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汇报。)预设:(1)清贫是节俭朴素、高洁朴实、克己奉公、秉公无私,更是为革命奉献自己的信念和浩然正气。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需要代代相传的品质。(2)我们现代社会也需要这种清贫的美德,现代的人奢侈浪费太严重,我们要学习方志敏甘于清贫、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优秀品质。(3)清贫的人是值得我们尊敬的,学了这篇课文,我也要努力做一个朴素的人,一个有骨气的人。总结:这篇文章反映的不仅仅是革命先烈为了革命事业而甘于过清贫、朴素的生活,更体现了方志敏舍己为公的高尚革命气节。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我们不用像革命先烈那样过着清贫的生活,但我们也要学习方志敏同志追求精神上的富足。【设计意图】总结全文,学习作者运用的表达方法。引导学生结合对课文的理解,深入理解题目的意思。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学生做一个朴素的人。随堂练习完成《核心课堂》/《一本好卷》本节课习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引导学生自己通过重点词句去体味、感悟。比如理解国方兵士的贪得无厌,理解方志敏甘于清贫的精神,老师只用点拨和引导,让学生去朗读和感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领会。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的表达方法,学生找到了很多描写人物的方法,通过读、品、议、思,明白到将人物写具体的方法是运用恰当的语言、神态、动作描写。学习完课文,使学生受到革命精神的洗礼,更学到写作的方法,实现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