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6.33 KB
  • 2023-01-29 16:17:11 发布

人教版五年级下1.古诗三首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内容分析本课由三首七言绝句组成,内容都涉及古代的儿童生活。第一首古诗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古诗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的劳动场面;第二首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古诗写了幼童在严寒天气弄冰玩耍、自得其乐的场景。第三首作者是宋代诗人雷震。古诗展现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牧童骑牛晚归图。教学时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通过朗读古诗、想象情景等方法感知意境,体会童年生活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语文要素根据诗句内容,想象诗人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课时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认“昼、耘”等4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供”,会写“昼、耘、桑、晓”4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过程与方法通过理解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诗中蕴含的乐趣。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童年生活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教学难点理解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诗中蕴含的乐趣。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媒体选择图片,教学活动合作学习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课时目标1.会认“昼、耘”2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供”,会写“昼、耘、桑”3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3.理解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诗题导入。1.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辛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那么古代儿童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呢?你们想知道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三首》。(板书课题)2.诗人范成大将带领我们感受什么样的儿童生活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首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板书诗题)(1)①猜猜诗题的意思。②读了诗题,你会有什么疑问呢?(2)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会有很多的感想。同学们可以尝试抓住重点词突破,然后将重点词的意思串联起来,用自己的话猜出古诗题目的意思,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理解诗句的意思。《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我们今天学的是其中的第31首。3.了解作者。(出示作者的资料)【设计意图】谈话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理解诗句打下良好的基础。猜诗题的意思,指导学法。了解诗人,使学生养成搜集资料的好习惯,为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做好准备。二、感知诗意。【语文要素】,1.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出示诗的节奏划分)指导正音:“供”读一声“ɡōnɡ”时表示供给,读四声“ɡònɡ”时表示从事;故诗中应读四声。2.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夏季)从哪个词看出来的?预设:“桑阴”:桑树成荫了,当桑树成荫时,就是夏季。3.检查生字词预习。昼夜耘田供耕织(1)指名学生读,相机正音,再齐读。(2)指导书写汉字“昼、耘、桑”。4.这首诗语言简练,但含义深远,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先要了解古诗的大意。平时遇到一首新的古诗,你是怎么学的呢?预设:借助诗句旁边的注释,来读懂重点字词的意思,把这些词的意思串起来就是每行诗句的大意,再把每行诗句的大意连起来用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整首诗的意思。默读古诗,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理解字词的意思。四人小组学习,交流不理解的词语,并说说古诗的大意。全班交流汇报古诗的大意。5.借助注释能把意思说完整;借助工具书读懂诗意是一种学习方法,但在说的时候我们还要有自己的想法。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不是简单地把诗句的意思串起来,可以通过一些想象,在句子中加上时间、地点、人物等,这样说起来就更流畅、更生动。(再指名学生说诗意)【设计意图】初读古诗,初步感知古诗的大意,引导学生习得学古诗的方法,出示自学提示,让学生自学古诗。三、理清脉络。1.指名学生读“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1)结合注释说一说“耘田”和“绩麻”分别是在干什么。(锄草;搓麻线)(2)查工具书说一说“各当家”是什么意思。(各忙各的农活)(3)再读一读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2.仔细观察文中插图,说说你的感受。【语文要素】,预设:这样的劳动场景在我们眼里是辛苦的、忙碌的,但在当时,这种男耕女织的生活却是人人向往的。一天的辛苦劳动后,回家看到妻儿各做各的事情,这样温馨的画面,使劳动的疲倦、劳累一扫而光,这种快乐与满足就是从劳动中得到的。不只是村子里的男男女女各尽所能,做着分内的事情,就连小孩子们也在学着种瓜。3.指名学生读“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1)结合注释说一说“解”“供”“傍”和“阴”分别是什么意思。(懂得;从事;靠近;树荫)(2)再读一读这两句诗,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全班自由交流)4.小结:能帮家里做力所能及的事,劳动也是快乐的。【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品读古诗,想象古诗描写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为学生感悟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做好铺垫。四、赏读古诗。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预设:表达了诗人对儿童的喜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2.在配乐中朗诵古诗,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3.背诵古诗,默写古诗。【设计意图】本引导学生赏读古诗,感悟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背诵古诗,默写古诗,意在重视积累。随堂练习完成《核心课堂》/《一本好卷》本节课习题。板书设计,第二课时《稚子弄冰》课时目标1.会认“稚”1个生字,会写“晓”字。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稚子弄冰》。3.理解古诗《稚子弄冰》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古时候,儿童的生活是怎样的呢?在许多喜爱儿童和富有童心的诗人为我们留下的诗词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古时候孩童的生活情景。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二首古诗《稚子弄冰》。(板书诗题)2.解题:“稚子”是指幼小的孩子,“弄”是玩的意思,幼小的孩子玩冰。3.了解诗人背景。(出示诗人的资料)【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导入本课,让学生想象古时候儿童生活的场景。了解诗人,使学生养成搜集资料的好习惯,为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做好准备。初读古诗,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二、初读古诗。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出示诗的节奏划分)思考: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发生的事?(冬季)(1)正音:“钲”应读“zhēnɡ”,“磬”应读“qìnɡ”。(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稚子玉磬(1)指导书写汉字“晓”。2.自学这首古诗,理解诗意。Ø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诗意。Ø读古诗,想象画面,体会其中的乐趣。全班交流汇报。,3.小结:清晨,儿童将铜盆里结冻的冰块剜下来,用带来的丝线穿起来当钲来敲打。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样穿越树林,冰忽然落在地上发出像玉石碎裂一样的声音。【设计意图】重视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利用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意,了解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三、品读古诗。【语文要素】1.指名学生读“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1)结合注释说一说“稚子”“金盆脱晓冰”“钲”分别是什么意思。(幼小的孩子;早晨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一种金属打击乐器)(2)再读一读这两句诗,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全班自由交流)2.指名学生读“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1)结合注释说一说“磬”“玻璃”分别是什么意思。(一种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2)再读一读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全班交流眼前浮现的画面)3.多么调皮的孩子,他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学生接读)稚子金盆脱晓冰;多么聪明的孩子,他用彩色的线把冰块穿起来当作银锣来敲——(学生接读)彩丝穿取当银钲;多么快乐的孩子,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样穿越树林,真好听——(学生接读)敲成玉磬穿林响;多么沮丧的孩子,冰忽然落在地上发出像美玉摔碎的破裂声——(学生接读)忽作玻璃碎地声。4.小结:快乐也好沮丧也好,对孩子来说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对作者来说,他多么羡慕这个无忧无虑、聪明可爱的孩子啊。【设计意图】品读古诗,想象画面,把学生带入古诗描写的情景中,入情入境,体会其中的乐趣,为学生感悟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做好铺垫。四、品悟诗情。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圈出这首诗中的动词。(脱、穿、敲、碎)从这几个动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预设:这首诗通过对小孩子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如“脱”字,形象传神地写出了孩子剜冰的样子,表现了孩子的天真烂漫。,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预设:表达了诗人对儿童的喜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3.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赏读古诗,感悟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反复朗诵古诗,背诵古诗,达到积累记背古诗的目的。随堂练习完成《核心课堂》/《一本好卷》本节课习题。板书设计第三课时《村晚》课时目标1.会认“漪”1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村晚》。3.理解古诗《村晚》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了两首关于古时候儿童田园生活的古诗,一首诗通过小孩子学种瓜来体现孩子们的天真可爱,一首诗通过孩子因冰块做成的打击乐器摔碎而失落沮丧来表现孩子的聪明、天真。你们还能背诵这两首诗吗?谁愿意背一背这两首诗?,2.这节课我们要领略的是宋代乡村的一段美丽风光。这段风光是一位诗人带给我们的,他的名字叫雷震。(板书诗题)(1)读了诗题,你想到了什么?“村晚”的意思就是乡村的傍晚,所以这首诗描绘的是乡村傍晚的景色。(2)交流学习古诗的方法:借助注释、查工具书、结合课文插图理解、小组交流讨论等。Ø正确、流利地朗诵古诗《村晚》。Ø利用注释、工具书和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理解诗意。(3)检查古诗的朗读情况。(出示诗的节奏划分)指导:“陂”和“漪”的读音。注意把这首诗的韵脚“陂、背”读得清晰、响亮。(4)学生练读,指名读,学生评议,全班齐诵古诗。(5)检查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全班交流汇报诗意)3.小结:诗人抓住了对景物和人的描写。整首诗描绘了一幅牧童骑牛吹笛晚归图。【设计意图】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扣紧诗的题目,为理解古诗的大意做好铺垫。重视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运用学古诗的方法自学古诗,提高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二、品读古诗。【语文要素】1.指名学生读“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1)结合注释说一说“陂”“漪”分别是什么意思。(池岸;水中的波纹)(2)再读一读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全班交流眼前浮现的画面)2.指名学生读“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1)结合注释说一说“腔”“信口”分别是什么意思。(曲调;随口)(2)再读一读这两句诗,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3.乡村的晚景多美啊——(学生接读)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的生活多么悠闲自在呀——(学生接读)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4.小结:《村晚》这首古诗描写了乡村傍晚时的景色,给人一种无限的遐想,特别是牧童骑在牛背上随意吹着短笛的悠闲自在,让人无比向往。【设计意图】品读古诗,想象画面,把学生带入古诗描写的情景中,入情入境,体会其中的乐趣,为学生感悟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做好铺垫。三、感悟诗情。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预设: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赏读古诗,感悟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反复朗诵古诗,背诵古诗,达到积累记背古诗的目的。四、对比阅读。1.这三首都是关于古时候儿童田园生活的古诗,请比较一下这三首诗有什么异同?预设:这三首古诗都向我们展示了古时候儿童生活的情景,只是写的事情不同,《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写了夏天孩子们学着大人在桑树下种瓜的事情;《稚子弄冰》写了冬天孩子们剜冰,用彩线将冰穿起来当打击乐器,冰块摔碎了孩子们失落沮丧的事情;《村晚》写了傍晚,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笛归来的事情。三位诗人都善于捕捉儿童在做某件事时某一个瞬间的情景,来体现田园生活的美好。我们在今后的习作中也要留心观察,捕捉某件事中的某一个瞬间的情景,掌握由面到点的写法。2.请同学们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的一首改写成短文。【设计意图】利用表格的形式,找出三首古诗的异同,让学生一目了然,利用古诗中描绘的情景指导学生注意捕捉生活中某件事的某一个瞬间,了解由面到点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写小练笔,意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读写结合。随堂练习完成《核心课堂》/《一本好卷》本节课习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教学古诗词,我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高年级的古诗教学,要重视指导学生立足诗的内容,充分领悟诗人的情感,然而诗的语言是浓缩的精华,加之诗人的创作背景学生根本无法体验,所以,不能单单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而应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后感悟诗情。让学生闭上双眼,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说说眼前浮现的画面,体会其中的乐趣。最后的小练笔,也是让学生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的一首改写成短文。学古诗可以让学生体会想象的乐趣,学完古诗后还可以让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出来、写出来或画出来。2.新教材强调,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课后第2题意在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小练笔意在培养学生写的能力。老师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