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8.35 KB
  • 2023-01-29 13:56:49 发布

人教版三年级下语文园地四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内容分析本单元语文园地安排了三个板块的内容。“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交流关键语句的作用:有时可以直接引用关键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有时可以根据关键语句的提示概括一段话的大意,并总结了关键语句可能的位置。“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项内容。第一题引导学生仿照例子,将观察、思考的内容写下来,培养学生在观察时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第二题引导学生学习“对调”和“移动”两种修改符号,并尝试在习作修改中运用。三年级上册学过“改正”“增补”“删除”三种修改符号,到目前为止学生已经学习了五种修改符号。“日积月累”安排了唐朝韦应物的古诗《滁州西涧》,供学生朗读、背通。这是一首写景诗,前两句写了涧边幽草和林中黄鹂的优雅景致,后两句写了春潮带雨和野渡舟横的景象。人文主题及语文要素1.人文主题要素:观察与发现2.阅读训练要素: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能借助关键语句的提示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把我关键语句的不同位置。2.学习“对调”和“移动”两种修改符号,并尝试运用。3.朗读、背诵古诗《滁州西涧》。过程与方法能仿照例子,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的习惯和有序表达的能力。2.品味古诗语言,体味古诗意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了解古诗《滁州西涧》的意思,并背诵古诗。教学重点学会边观察边思考,并能仿照例句写出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教学准备牙一盆含羞草;多媒体课件教学媒体选择图片教学活动合作学习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关键语句,并能用关键语句概括段意。2.学会及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及提出的问题。3.认识并学会使用表示对调、移动的修改符号。教学过程一、回忆片段,自然过渡【阅读要素训练】1.交流平台,说说发现。(1)用找关键语句的方法概括这段话的大意。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遍地都是鸟蛋。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2)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段落中有一句话告诉了我们,请大家找一找。(3)这段话的第一句话好在哪里?①学生交流。,②“也是”在文中起过渡作用。这句话概括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段落中心句。(4)小结:“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直接写出了第5自然段的大意,它是本段的关键语句。2.合作探讨。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有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昙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白天阳光强,气温高,空气干燥,要是在白天开花,就有被灼伤的危险。深夜气温过低,开花也不适宜。长期以来,它适应了晚上九点左右的温度和湿度,到了那时,便悄悄绽开淡雅的花蕾,向人们展示美丽的笑脸。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1)找出这段话的关键语句。(2)探讨:可以直接用这个关键语句概括这个自然段的内容吗?(不可以,这个关键语句概括不完全。关键语句虽然和段意有关,但有时候需要对关键语句进行改造,才能概括出段落大意)(3)概括本段话的大意。(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的时间有关)3.找出关键句,概括本自然段大意。缸里的小虾十分有趣。它们有的独自荡来荡去,有的互相追逐,有的紧贴住缸壁。要是你用小竹枝去动动那些正在休息的小虾,它们会立即向别的安静的角落蹦去,一路上像生了气似的,不停地舞动着前面那双细长的腿,腿末端那副钳子一张一张的,胡须也一翘一翘地摆动着,连眼珠子也一突一突的。如果这时碰到正在闲游的同伴,说不定就要打起来。小虾的搏斗很激烈,蹦出水面是常有的事,有时还会蹦到缸外的地面上。4.拓展延伸,找出下面段落中的关键语句。章鱼受惊时会变成白色,愤怒时又会变成红色。此外,它还能变成绿色、棕色、红棕色,或是周身出现有掩护作用的斑点。看来,章鱼真是一种善于变色的海洋生物。5.比较四个语段关键语句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小结:关键语句有的能直接概括段意,有的与段意有关,略微改变,就能准确概括段意。关键语句的位置并不是固定的,可以在段首,也可以在中间,还可以在段尾。用关键语句概括段落大意是个好方法。6.小练笔:围绕一个关键语句写一段话,师生交流。关键句:春天的校园真美!【设计意图】借助例文,回忆学过的知识,了解关键语句的作用,学会用关键语句概括段意。二、发现规律,学习表达1.学习“词句段运用”第一部分。l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l这个路口总是很畅通,那个路口却总是堵车。两个路口才相距一百米,差别却这么大。到底是什么原因呢?(1)观察两个例句,找找它们表达相似的地方。(这两句都是先写作者观察到的现象,后写作者提出的问题)(2)用横线画出作者看到的现象,用波浪线画出作者提出的问题。(3)师生合作读,感受这种表述方法的妙处。2.小结学法。师:我们在观察身边的事物时,也要和作者一样,一边观察,一边思考,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3.聊一聊生活经历。师:在平时的生活中,你有没有观察后的思考?4.学生交流。5.自主观察,尝试练写。摆出课前准备好的一盆含羞草,让一位同学上来用手触一下叶子,其他同学先认真观察,再提出自己的疑问。我发现含羞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及思考写下来。(2)组织学生围绕思考是否深入,问题是否合理,对练写的语段展开评价。,【设计意图】从范例中习得记录的方法,进行练笔。先观察现象,再写观察后的思考,这样让学生逐步养成学会观察,主动提问的习惯。三、运用符号,修改病句1.初读段落,交流感受。2.学习修改。(1)回忆以前学过的修改符号,指名说说名称和作用。(改正、增补、删除)(2)认识表示对调、移动的修改符号。①对调符号:表示前后相邻的两个词语或短语位置的对调。②移动符号:圆圈内是将要移动的内容,分叉号放到移动后的位置。(3)语段中还用了哪些修改符号?(删除、插入)3.句子练习。(1)学生比较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l我养了螃蟹一只。l我养了一只螃蟹。l它最爱显摆它的钳了。l它最爱显摆它的钳子了。l向我高高举起那大钳子剪刀似的。l向我高高举起那剪刀似的大钳子。(2)学生交流。(修改后语句变得通顺了)4.阅读语段。(1)观察课本中修改了一部分的语段。(2)读一读,说说除了已修改的部分外,你还发现了什么问题?5.学习运用。(1)用修改符号在课本上修改语段。(2)交流反馈。(3)出示修改后的语段。我养了一只螃蟹,它眼睛、嘴巴都不怎么显眼,钳子倒是很大。它最爱显摆它的钳子了。有一次,我用一根小棍轻轻点了它一下,它立刻转动身体,向我高高举起那剪刀似的大钳子。我又点了几下,它钳子越举越高,突然,整个身子翻了过去。它急了,腿和钳子在空中乱舞,好不容易才借助玻璃缸壁翻过身来。,6.迁移练习。出示学生习作中需要修改的片段,集体修改。【设计意图】巧用对比的方法学习,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发现,在对比中学习。通过复习学过的知识,自然过渡到修改符号的学习,让学生更加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及延续性。随堂练习完成《核心课堂》/《一本好卷》本节课习题。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了解古诗内容,能够说出诗歌所描绘的画面。3.品味语言,体味意境,吟诵古诗。教学过程一、初读古诗,感知大意1.你从诗的题目中知道了什么?(本诗写的是滁州西边山涧的景色)2.《滁州西涧》究竟描绘了怎样的景色?让我们跟随诗人的笔触,一起去看看。3.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指名读诗,熟读感知。4.师:这首诗写了什么?试试用自己的话来解释诗句,将没有把握或者不清楚的字词做上记号。师生交流。5.再读古诗,理解大意。【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在充分自读自学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更准确、完整地理解诗句意思,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二、品读诗文,感受美景师:反复吟读了这首诗,“滁州西涧”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哪些诗句中感受到的呢?1.“美”的印象。(1)从“幽草”感受到美。低声吟诵,想象画面,细谈感受。(2)从“黄鹂深树鸣”感受到西涧静谧的美。细细品读,想象画面。指名读。,2.感觉到“荒凉”或“自在”。(从“野渡无人舟自横”感受到的)从哪个词让你感觉到“荒凉”或“自在”呢?(“舟自横”)【设计意图】古诗词讲究用词精妙,在教学过程中力图带领学生揣摩、品味诗中的“关键词”,感受诗意。三、结合背景,悟出诗情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再读一读这首短小的七言绝句,看一看能否从中找出最能表现诗人情感的一个字或几个字来。学生可能会找到“独怜”“自”,各谈理由。2.了解韦应物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他一直有着怎样的想法,就能帮助我们理解他在诗中寄托的情感。韦应物是个洁身自好的诗人,也是个关心人民疾苦的好官。在仕途生涯中,他常处于进仕退隐的矛盾之中。中唐时期政治腐败,人民生活贫苦,他有志改良而无能为力,有意隐退而又不能,进退两难,只好任其自然。3.你从诗中哪些地方读出他这样的情感?(“幽草”“无人”“舟自横”)小结:思欲归隐,故独怜幽草;无所作为,恰同水急舟横。这一幅山水画,看似没有主人公的存在,其实诗人的灵魂无处不在。整首诗字里行间寄托着诗人的情怀。【设计意图】通过对诗歌语言的探究,细细品味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四、回味吟诵,感受诗意1.回顾吟诵小知识。提示:平长仄短,入短韵长。2.同学们试着自己给诗句标注平仄节奏。3.跟着吟诵音乐练习吟诵,小组交流。4.全班同学一起吟诵诗歌,个别展示交流。【设计意图】课堂上通过各种形式反复诵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画面,引导学生体会、积累,学会运用。随堂练习完成《核心课堂》/《一本好卷》本节课习题。教学反思,“交流平台”学习环节,选取了典型语段《富饶的西沙群岛》第5自然段进行新的知识的引导,让学生找出能概括该段大意的句子,引出“关键语句”的含义。学生通过对本单元课文《花钟》《小虾》等特点鲜明的语段的回顾与对比,在探究中明白了关键句的作用及其在段落中的位置特点。整个过程,教师给足学生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能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在教学韦应物《滁州西涧》的过程中,通过初读,精读,研读,层层深入,抽丝剥茧,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读出韵律,读出画面,读出诗情。熟读成诵,完成经典诗文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