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1.24 KB
  • 2023-01-29 11:18:14 发布

人教版三年级下5.守株待兔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第二单元第5课守株待兔内容分析《守株待兔》讲述了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故事虽然短小,寓意却很深刻。这个故事揭示了一个道理:不努力,而抱侥幸心理,指望靠好运气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人文主题及语文要素1.人文主题要素:寓言故事2.阅读训练要素:借助注释读懂故事,明白农夫被嘲笑的原因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认“宋、耕”等4个生字,会写“守、株”等9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说出“阅读链接”中乘车人所犯的错误。过程与方法能借助注释读懂课文,说出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寓言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能借助注释读懂课文,说出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媒体选择图片教学活动,合作学习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宋、耕、释、冀”4个生字,会写“守、株、待、宋”4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文,背诵古文。3.多维度理解文意,探索学习古文的方法。教学过程一、猜图激趣,指导书写1.谈话激趣。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会讲故事的人,哪位同学愿意起来读一读呢?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代表人物。出身韩国贵族。与李斯同师承荀子。2.看图猜故事。韩非子写了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自相矛盾》《滥竽充数》《郑人买履》《老马识途》《守株待兔》的故事插图,让学生对照插图猜故事。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守株待兔》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寓言故事。4.解释题意。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猜想一下题目是什么意思。(株,树桩;守株待兔,守候着树桩等待兔子再来)5.指导书写。知道学生书写“守、株、待”,注意“待”字横画之间的距离要分布均匀。【设计意图】通过看图片,猜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入本节课要学习的寓言故事,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随文识字、写字,增加文言文字词积累。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正确读文,把握节奏。(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学生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点拨“释、耒、冀”的读音。(3)教师范读,学生根据教师的范读划分课文朗读节奏。(4)教师相机指导读好课文中的长句子。①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A.学生尝试自己断句。B.标出朗读停顿: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C.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②而身/为宋国/笑。(5)全班有节奏地齐读课文。(6)教师引读,感悟课文。故事是用来读的,更是用来讲的,让我们一起来讲讲这个故事吧!教师进行引读。在很久很久以前,(宋人/有/耕者)。耕者有田,(田中/有株)。忽见一兔,(兔走/触株,折颈/而死)。耕者(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可是,(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7)全班齐读。2.多种方法理解课文意思。(1)学生再读课文,画出不常见的汉字。(2)识记“耒”:在课文插图中找到“耒”,出示“耒”的字理图。(3)识记“耕”:在文中还有一个字跟“耒”有关,大家一起来找找。“耕”即耕田、种地,而种地用的工具就是“耒”。(4)指导学生书写“耕”:明确“耕”字左窄右宽,“耒”字的末笔是点。(5)理解“耕者”:“耕者”是做什么的?那“记者、作者”呢?(6)我们已经基本了解了文中字的意思,那么接下来,又该怎样读懂古文的意思呢?(可以借助注释,也可以借助课文插图)【阅读要素训练】(7)自学提示。l借助课文插图和注释,尝试读懂小古文的意思。l同桌合作,一人读古文,一人说意思,再交换说一说。(8)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9)解读重点语句。①理解“走”在古代字义为“跑”。,②理解“因释其耒而守株”。明确:这个种田的人丢掉了耒。早上,太阳刚刚升起来,种田人就坐在树桩旁边等着,他一边等一边想:________________。别人都已经在田里辛苦地干活了,种田人还是坐在树桩旁边等着,他一边等一边想___________________:。太阳落山了,种田人还是不肯离开树桩,他一边等一边想:____________________。③师:种田的人就在那儿等啊等啊。学生齐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④那他等到兔子了吗?为什么?学生齐读“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⑤他等到了什么?(等到了别人的嘲笑)【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读、教师范读等多种方式朗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感受文言文的韵味,为正确理解课文的意思打下基础。借助注释和课文插图,理解重点字句的意思,疏通文义,让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三、总结拓展,熟读成诵1.探究原因,总结拓展。(1)师:从课文中的插图之中你看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2)如果你是农夫,此时,你会想什么?农夫悠然自得地坐在树桩旁,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3)农夫为什么会被别人嘲笑?他究竟错在哪里?(4)学生交流。(农夫以为偶然发生的事情会经常发生)(5)那你打算怎么劝说农夫?请学生回答。句型练习:如果让我劝劝这个农夫,我想对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熟读成诵。①配乐朗读,读出古文的韵味。②摇头晃脑学古人读文。③反复朗读,背诵古文。【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古文,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交流故事内容,为学生理解寓言寓意打下基础。随堂练习,完成《核心课堂》/《一本好卷》本节课习题。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耕、触、颈、释、其”5个字。2.理解《守株待兔》的故事寓意。3.阅读“阅读链接”,了解《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知道乘车人犯的是什么错误,与同学交流。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引入知识1.背诵课文,引入学习。(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守株待兔》这则寓言,下面我们一起来背诵这篇课文。(2)指名认读,齐读,本课要求会认的字和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宋国耕地释放希冀守护一株等待2.温故知新,复述课文。(1)借助注释和课文插图,结合生活实际,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2)指名逐句说一说故事内容。【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复习巩固课文意思,衔接新课。二、感悟主题,读懂故事1.感悟主题。(1)耕者为什么会被别人嘲笑呢?【阅读要素训练】(2)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同桌讨论,全班交流。(3)教师归纳:不能将偶然发生的事当成必然,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做事。(4)联系实际: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跟守株待兔类似的事情?能分享给大家吗?2.古今对照,感知异同。,宋国有个农夫正在田里翻土。突然,他看见有一只野兔从旁边的草丛里慌慌张张地跑出来,一头撞在田边的树桩上,便倒在那儿一动也不动了。农夫走过去一看,兔子死了。因为它奔跑的速度太快,把脖子都撞折(shé)了。农夫高兴极了,他一点儿力气没有花,就白捡了一只又大又肥的野兔。他心想:要是天天都能捡到野兔,日子就好过了。从此,他再也不肯出力气种地了。每天,他把耒放在身边,守在树桩跟前,等待着第二只、第三只……野兔自己撞死在树桩上。世上哪有那么多便宜事儿啊!农夫当然没有再捡到撞死的野兔,而他的田地却荒芜了。因为没能再次得到兔子,农夫自己也沦为了宋国的笑柄。(2)对比阅读,说说文言文的《守株待兔》和现代文的《守株待兔》的不同之处。【设计意图】明确课文寓意,在其基础上,将课堂延伸到生活实际中,通过身边的事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寓意。三、阅读链接,拓展延伸1.默读材料,读懂故事。(1)学习了《守株待兔》这个故事,我们进一步感受到寓言故事“小故事,大道理”的魅力。请大家默读《南辕北辙》。(2)用自己的话跟同桌讲一讲这个故事。(3)全班交流故事内容,教师相机指导。2.理解《南辕北辙》的道理。(1)小组讨论:故事中的坐车人错在哪里?(2)小组选出代表交流。(故事中的坐车人错在把去楚国的方向搞反了)(3)读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4)学生交流,教师总结:方向错了,一切的有利条件和努力都白费了。3.结合情境,活学活用。情境:有位同学,学习不认真。有一次数学考试,选择题特别多,他不会做,就随便蒙,竟然蒙对了大半,考试及了格。从那以后,他更不认真学习了。同学劝他,他说:“没关系,我能蒙对!”你会怎样劝说这位同学?【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学,理解课后“阅读链接”中《南辕北辙》这个故事的寓意。将在课堂上学到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进行迁移实践。,四、发现规律,指导书写1.复习生字。(1)指名读,全班齐读,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守株待宋耕触颈释其(2)观察字形,思考怎样记住它们,同桌之间说一说。(3)反馈指导。2.写字指导。(1)观察并说说字的各偏旁的位置,注意笔画的变形、退让、延伸等。“释”字左边“”的首笔是平撇,第五笔竖贯通上下,一笔写成;“其”字中间有两横,两竖左低右高。(2)教师范写,学生描红。(3)学生反馈评议。(4)评价修改,再练写。【设计意图】让学生先观察后写字,使写字教学更高效。通过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养成关注字体间架结构的好习惯。随堂练习完成《核心课堂》/《一本好卷》本节课习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鉴于三年级的学生接触文言文不多,我以读为主,紧扣重点词、句,带领学生朗读,读好、读懂,加强学生的感受与体验,力求把读作为学生学习和探究问题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分小组合作弄清楚文言文的主要意思,并能够自己讲述出来。这样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学习,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寓言故事,体会寓意,获得教益。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更深刻地理解寓言,并能够活学活用。教学中只有真正把课堂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才会得到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