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00 KB
- 2023-01-28 17:45:43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课题小数的性质课型新授课内容分析理解小数的性质,能运用小数的性质化简小数和改写小数。课时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小数的性质,能运用小数的性质化简小数和改写小数。2.通过“猜想——验证——应用”等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渗透“变”与“不变”的辩证思想。过程与方法通过“猜想——验证——应用”等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良好品质。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发现并理解小数的性质。教学难点掌握并运用小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教学媒体选择PPT、图片教学活动提问,师生讨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出示教科书P38的主题图。,师:四年级的小明正和妈妈在逛街呢,瞧!他们进了一家文具店,看到中性笔和笔袋的标价。这里的2.50元和8.00元各表示多少钱?【学情预设】2.50元就是2元5角0分,8.00元就是8元0角0分。师:那2.50元、8.00元和我们平时说的2.5元、8元有什么关系呢?【学情预设】因为2.50元和2.5元都表示2元5角0分,8.00元和8元都表示8元0角0分,所以2.50元=2.5元,8.00元=8元。师:为什么它们是相等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小数的性质)【设计意图】教师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借助生活经验解决了2.50元、8.00元与2.5元、8元价钱相等的问题。教师及时追问相等的原因,再一次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地揭示课题。二、自主探究,形成新知1.理解小数的性质。(1)课件出示教科书P38例1。【教学提示】小数性质的教学,教材安排了三个层次:①利用学生熟悉的人民币直观感知;②借助长度单位初步体会;③脱离具体量,借助图示从小数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教学中要注重教学层次,引领学生逐步归纳出小数的性质。①师:它们都表示长度,你还记得长度单位和它们之间的进率吗?【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1m=10dm=100cm=1000mm。②师:要比较这几个长度的大小,你有什么好办法?【学情预设】可以先在刻度尺上把0.1m、0.10m和0.100m分别表示出来。(好办法,将它们分别在刻度尺上表示出来后,我们再借助直观图比较大小就简单了。)③师:0.1m是几个几分之一米?可以用哪个比较小的单位来表示?0.10m是几个几分之一米?可以用哪个比较小的单位来表示?0.100m呢?学生独立思考后集中汇报。【学情预设】预设1:0.1m是1个十分之一米,也就是1dm。预设2:0.10m是10个百分之一米,也就是10cm。预设3:0.100m是100个千分之一米,也就是100mm。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直观演示0.1m、0.10m和0.100m在刻度尺上的长度。比较0.1m、0.10m和0.100m的大小。④师:观察1dm、10cm和100mm在刻度尺上的长度,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情预设】学生很容易发现:它们的长度是一样的。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因为1dm=10cm=100mm,所以0.1m=0.10m=0.100m。(板书:0.1m=0.10m=0.100m),【设计意图】通过直观图发现1dm、10cm、100mm表示的是同一长度,进而得出0.1m、0.10m、0.100m都相等,初步体会小数的性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2)课件出示教科书P38例2。比较0.3和0.30的大小。①师:你认为这两个数的大小是怎样的?猜猜看。【学情预设】学生结合例1的发现,可能会猜:0.3=0.30。(很大胆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呢?我们得想办法验证一下。)②师:你打算用什么办法来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呢?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再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教师提供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同步出示涂色过程。)【学情预设】学生可以在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里涂色比较。左图把1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阴影部分表示的0.3是3个;右图把同样的正方形平均分成100份,阴影部分表示的0.30是30个,也就是3个。【教学提示】本环节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一定要让学生经历猜想、探索、验证、交流、归纳的过程,借助直观模型,充分理解小数的性质,进而利用小数的性质解决问题。师:从左图到右图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学情预设】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正方形的大小和涂色部分面积的大小相同,所以0.3与0.30相等,证明刚才猜想是对的。教师引导得出:平均分的份数变了,即小数的计数单位变了,而阴影部分的大小没有变,得出0.3=0.30。(板书:0.3=0.30)(3)发现规律,总结小数的性质。①师:从上面两个例题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学情预设】如果发现有的小组不知如何着手,教师应及时引导:可以按从左往右、从右往左观察这些小数有什么变化。预设1:从左往右看,小数的末尾添上0,它的大小不变。从右往左看,小数的末尾去掉0,它的大小不变。预设2:我发现,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②总结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板书)【设计意图】本环节放手让学生经历猜想、探索、验证、交流、归纳的过程,借助直观模型,化难为易,既突破了难点,又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2.小数性质的应用。(1)课件出示教科书P39例3。①师:观察0.70=0.7,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情预设】学生肯定会说:去掉了小数末尾的“0”。教师及时引导:根据小数的性质,当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时候,例如0.70,一般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②学生独立完成105.0900的化简,并指名学生板演。③师:小数里的其他“0”可以去掉吗?学生讨论后汇报。【学情预设】不能,根据小数性质化简小数时,只能去掉小数末尾的“0”。(2)课件出示教科书P39例4。①师:观察0.2=0.200,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情预设】学生肯定会说:在小数末尾添上了两个“0”。教师及时引导:有时根据需要,可以根据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相应个数的“0”。②学生独立完成4.08和3的改写,并指名学生板演。③集体订正。(3)师:应用小数的性质时,要注意什么?【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不能改变原数的大小,只能在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把整数改写成小数时,一定要先在整数部分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后再添“0”。【设计意图】小数的性质核心词是“末尾”,因此在应用性质改写和化简的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学生说一说在什么位置添“0”和去掉“0”,小数的大小才不变。提出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总结概括应用小数的性质时要注意的问题,突出只有小数末尾的“0”才能去掉,加深学生对小数性质的理解。三、巩固练习,运用新知1.教科书P39“做一做”第1题。(1)学生独立完成。(2)小组内交流,互批互评。【学情预设】有的学生可能写出错误答案,如:0.080=0.8。教师要强调:只有小数末尾的“0”才能去掉,中间的“0”不能去掉,否则会改变小数的大小。2.教科书P39“做一做”第2题。(1)学生独立完成。(2)同桌交换检查订正。【学情预设】有的学生可能写出错误答案(14=1.40或14=0.140等),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把整数改写成小数时,一定要先在整数部分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后再添“0”,不能改变原数的大小。【设计意图】“做一做”安排了两组与例题相同层次的练习,一是化简,二是根据需要改写小数,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小数性质的理解。,板书设计小数的性质作业设计暂留,未来结合我们的纸质产品填写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内容很多,既有新知的探究过程,又有新知的巩固运用,这样编排,省时高效,一气呵成。教学将小数进行改写和化简的内容时,用的时间不多,从两个角度巩固了小数的性质,从而进一步深化了对新知的认识和理解。学生通过自己的猜想、探索、验证,展开交流、讨论,积极、主动地掌握小数的基本性质,突出了重点;借助正方形的直条图和方格图等直观模型,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形象,大大分散了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