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12 KB
- 2023-01-28 09:22:50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第六单元百分比(一)课题第四课时用百分数解决问题(1)课型新授课内容分析本课讲的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比较抽象,教学活动中的数形结合的过程是将抽象变为直观后,再从直观变为抽象,也就是将“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两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经历数与形之间的“互动”,使学生感知“数形结合”,提高了学生应用“数形结合”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课时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含义,能正确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得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同时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发展积极的学科情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索建构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问题的数学模型。教学难点理解解题思路,领会两种解答方法的内在联系。教学准备课件教学媒体选择PPT教学活动提问,师生讨论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识,引入课题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分数的有关知识,看看大家是否还记得。(课件出示习题),口答。只列式不计算。(1)10是15的几分之几?15是10的几分之几?(2)甲为30,乙为25,甲比乙多几分之几?乙比甲少几分之几?学生口答,课件呈现答案。师:在解决这类问题中,我们要注意什么?引导学生区分清楚标准量和比较量。师:看来同学们对分数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理解得非常到位。在百分数问题中,也有类似数量关系的问题。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板书课题:用百分数解决问题(1)]【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唤起学生的回忆,回顾分数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为本节课分析数量关系架设桥梁。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1.课件出示教科书P89例3。2.阅读与理解。(1)阅读例题图及信息。师:从例题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例题提出的问题是什么?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了百分之几。(2)借助线段图理解题意。师:你能用线段图表示出这些信息和问题吗?请学生根据信息,画出线段图,并标识出“比原计划多造的部分”。展示学生画出的线段图。师:他画了几条线段?分别代表什么?哪一部分是“比原计划多造的部分”?有前期画线段图以及解决“比一个数多多少”实际问题的基础,大部分学生应该能准确画出线段图,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说明。课件呈现规范的线段图。(3)理解难点信息。师:“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了百分之几”的含义是什么?指的是哪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是把谁跟谁比?小组交流讨论后进行汇报。学生会说到是把“增加的数量”跟“原计划的数量”比,求的是“增加的数量”占“原计划数量”的百分之几。也有少数学生可能不明白“谁跟谁比”,可以让他们结合线段图一边指一边说。师:比原计划增加百分之几,就是把“比原计划多的”跟“原计划的”进行比较。“原计划的”是标准量,求“比原计划多的”占“原计划的”百分之几。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设计意图】准确理解题意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前提,需要先引导学生阅读理解题意。“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正确解答的关键在于理解“谁占谁的百分之几”,因而,理解题意部分将这一内容作为重点进行理解和讨论。3.分析与解答。(1)借助线段图探索解题思路。,师:比原计划增加百分之几,是求比原计划多的占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在线段图上指出这两部分,说说是把谁与谁比较,谁是标准量,该如何解答。学生能够顺利找到这两部分,是把比原计划多造林的面积与原计划造林的面积比较,原计划造林的面积是标准量,将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设计意图】这一类问题的难点就在于“哪两个量进行比较”和“谁是标准量”。所以在这里,充分借助线段图的作用,让学生在指一指、说一说的活动中充分理解“把谁拿来跟谁比”,突破难点。(2)尝试自主解答。请学生尝试独立解答问题。4.展示交流,掌握方法。师:怎样解答的呢?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学生可能出现两种解答方法:一是先求出实际比原计划增加的面积,再求出增加的面积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列式为(14-12)÷12=2÷12≈0.167=16.7%;二是先求出实际造林的面积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再减去100%,列式为14÷12≈1.167=116.7%,116.7%-100%=16.7%。有可能受图形和分析的影响,学生只列出第一种解法。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师:请你们结合线段图,说一说每一步计算的是什么。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设计意图】给学生机会,让他们自己来尝试解决问题,分析解题思路。充分理解“哪两个量在比较”“谁占谁的百分之几”。三、变式与辨析1.课件出示问题。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师:刚才,我们求出了“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了百分之几”。现在请大家尝试解答“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师:先请结合线段图思考是把哪两个量进行比较,把谁跟谁比较,谁是比的标准。学生结合线段图进行交流。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应该能够结合线段图进行说明。2.尝试解答。请学生尝试独立解答问题。大部分学生应该能够独立解决。对于少数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予以指导。3.交流反馈。(1)展示第一种方法:(14-12)÷14=2÷14≈0.143=14.3%请学生结合线段图,讲解解答方法,说出每一步计算的是什么。(2)展示第二种方法:12÷14≈0.857=85.7%100%-85.7%=14.3%请学生结合线段图,讲解解答方法,说出每一步计算的是什么。,师:100%是哪里来的?表示什么意思?有了前面的经验和题意分析,大部分学生能够独立解决这个问题。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一是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用“≈”;二是追问学生为什么是除以“14”,强化学生找准标准量的意识;三是要理解清楚100%表示什么,为什么用100%-85.7%。4.对比分析。师:刚才这两个问题,即“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百分之几”和“求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有什么区别?学生可能会说“一个是求多百分之几,一个是求少百分之几”;还可能说“比的标准不一样,一个是跟原计划的数量比,一个是跟实际的数量比”;也可能会说“除数不一样”等等。教师要及时抓住这些关键点,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找准比较的两个量,谁是标准量,谁是比较量。【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的变化,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前一个问题是“实际比原计划增加的数量”与“原计划的数量”进行比较,“原计划的数量”是标准量;后一个问题是“原计划比实际少的数量”与“实际的数量”进行比较,“实际的数量”是标准量。在比较中,感悟找“标准量”的方法。四、回顾与反思(1)师: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认为哪些地方需要注意?先小组讨论,再集体交流。学生可能会说,要区分清楚“哪两个量进行比较”“谁跟谁比”;也可能会说“谁占谁的百分之几”。师:根据刚才的解题过程,说说“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可以怎么求。(2)学生小组交流后尝试回答。引导学生归纳,教师板书: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的量÷另一个数=多(或少)的百分之几。学生可能会结合上面的例题进行说明,但要总结出一般的规律来是有困难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归纳。【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与反思,引导学生归纳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基本步骤,感悟找标准量的方法,初步建构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模型。五、沟通联系1.关注本质,建立关联。师: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常常用“增加百分之几”“减少百分之几”“节约百分之几”等来表示增加、减少的幅度。你知道这些话的含义吗?结合实际例子说一说。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学生应该能够结合具体事例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结合实例理解具体含义。【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这些生活中的表述都可以归结为数学上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2.沟通与分数问题的联系。师:同学们再看看前面我们口答的分数问题,对比分析一下,你们发现了它们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交流讨论。,学生会发现这样的数量关系和分数乘除法问题的数量关系类似,只不过是将增加或减少了几分之几改成了增加或减少了百分之几。六、实践应用1.课件展示教科书P89“做一做”。师:“每月用水比原来节约了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学生会知道“每月用水比原来节约了百分之几”就是“每月用水比原来少了百分之几”。学生自主解答后,展示交流。2.课件展示教科书P92“练习十九”第1题。学生独立在教科书上填一填。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求多百分之几或少百分之几分别是把什么看作标准量?什么看作比较量?【设计意图】第(1)小题,意在让学生通过对比,明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区别。引领学生在审题的时候,注意弄清楚是哪两个量进行比较。第(2)小题,一是引导学生有步骤地解决实际问题,二是引导学生在“多百分之几”和“少百分之几”的分析中,找准谁是标准量。3.课件展示教科书P92“练习十九”第2题。学生独立解答后集中评价。【设计意图】巩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的解法,进一步构建这类问题的数学模型。七、课堂小结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这一类问题怎么解答?板书设计用百分数解决问题(1)14÷12≈1.167=116.7%116.7%-100%=16.7%(14-12)÷12=2÷12≈0.167=16.7%答: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了16.7%。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的量÷另一个数=多(或少)的百分之几作业设计完成《核心课堂》/《一本好卷》本节课习题。教学反思,求“相差率”的实际问题,是在“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基础上发展的。这种问题实际上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只是有一个条件没有直接给出,需要根据题目里的条件先算出来。学生会比较难理解这种情况,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地让学生说一说所求问题是什么意思,同时紧扣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