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 KB
- 2023-01-19 11:36:09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第五单元圆课题第五课时圆的面积课型新授课内容分析本节课主要是通过猜测、操作、验证、讨论、归纳等活动引导学生理解、掌握了圆的面积公式及推导过程,并进一步深化了他们对圆的认识。同时要还注意引导学生合理地应用“转化”思想,将圆转化成学过的直线图形来研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课时目标知识与能力经历操作、观察、验证、讨论和归纳等过程,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能应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提升问题解决能力,感悟极限和模型思想,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面积。教学难点理解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准备课件,圆规,剪刀。教学媒体选择PPT教学活动提问,师生讨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大家看,一匹马被拴在木桩上。马在它活动的最大范围内走一圈。(出示课件)师:那马最多能吃多大面积的草呢?由于这里没有给出具体的数据,不能直接用数据回答。学生可能不知道怎么表述,如果没有学生回答,也不要强求。师:马在它活动的最大范围内走一圈的长指的是图中的哪一部分?马最多能吃到的草的部分是圆的什么?学生说出马在它活动的最大范围内走一圈的长是图中圆的周长,马最多能吃到的草的部分是圆的面积。【设计意图】没有给出具体的数据,主要是借助具体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周长和面积的区别,初步感受面积的意义。2.明确圆面积的含义,揭示课题。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圆的面积吗?引导学生表述: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就是圆的面积。师:老师这里有两个圆,哪个圆的面积大一些?为什么?(出示课件)学生都知道左边的圆的面积大一些。因为在圆的认识中已经知道半径决定圆的大小,这里学生都应该知道左边圆的半径大一些,所以面积大一些。师:同学们都认为圆的面积大小与它的半径有关,那么圆的面积和半径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圆的面积)【设计意图】用动画情境引入学习内容,既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涉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让学生通过观察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初步感知圆的面积大小与圆的半径有关,为后面研究圆的面积的知识奠定基础。二、合作探究,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1.讨论并提出圆的面积的研究方法。师:前面我们学习过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图形的面积,还记得我们是怎样推导它们的面积公式的吗?学生会说以某个图形为例,如用“割补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师:研究圆的面积我们可以采取怎样的方法呢?同学们先思考一下,然后将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大部分学生会根据前面的学习经验,想到用“转化”的方法。师:谁来汇报一下讨论的结果?通过讨论,少数学生可能想到将圆平均分成若干份,将圆“化曲为直”转化为近似的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对想不出来的学生,教师要适时引导。【设计意图】让学生提出研究方法,更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变过去指令性探究活动为自主设计探究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2.分组探究将圆转化成学过的图形。(1)启发思考。师:如果我们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每一份都是这个样子的。同学们,你们觉得它像一个什么图形呢?(出示课件),师:如果我们继续平均分,把一个圆平均分成16份,其中的每一份都是这个样子的。这时你们觉得它像一个什么图形呢?(出示课件)师:对比两次平均分,你发现了什么?平均分得的每一份都是一个近似的三角形,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越接近三角形。师:请同学们再想一想,这个近似三角形跟圆有什么关系呢?引导学生观察,明确这个近似三角形的两条边其实都是圆的半径。师:想一想,三角形跟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又有联系?那圆可以转化为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呢?学生会畅所欲言,说三角形跟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甚至梯形都有关系。圆可以转化为学过的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师:通过刚才的讨论,大家认为可以将圆转化为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甚至梯形,再来研究圆面积的计算,同学们的猜想和推理是否正确呢?小组合作,自主探索,将圆转化成学过的平面图形。学生利用近似三角形拼组图形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加强巡视和有针对性地指导。如果有小组转化成了不规则的图形,教师应及时引导他们转化为已学过的平面图形,既要鼓励学生拼出自己想象中的图形,又要引导他们拼出最简单、最容易计算面积的图形。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学生会拼出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少数学生会拼出三角形、梯形。(2)展示交流。教师有意选取一组剪拼成长方形的来交流。师:大家观察,拼成的图形像什么图形?为什么说它像长方形而不是长方形?谁有办法把边变得更直些?把这个近似长方形变得更近似长方形?学生会想到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课件动画演示将圆平均分成4份、8份、16份、32份后拼成的近似平行四边形。师:把圆分成64等份,拼接后的图形它的边会怎么样?图形会怎么样?师:闭眼想象,如果把圆面等分成128份、256份……一直这样下去分成很多很多份,剪拼后的图形是什么情形?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设计意图】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新的问题可以转化成旧的知识,利用旧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先让学生想象出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再借助电脑课件的演示,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化曲为直”的剪拼过程。在想象的过程中蕴含了另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极限思想。3.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1)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师:下面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观察、讨论后回答以下问题。(出示课件)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师:仔细观察剪拼成的长方形,它与原来的圆之间有什么联系?师:能否根据我们熟悉的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学生汇报结果。预设1:转化后,长方形的长近似于圆的周长的一半,宽近似于圆的半径。,预设2: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圆的面积=πr×r。师:如果用S表示圆的面积,那么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就是S=πr2。强调r2=r×r(表示两个r相乘)。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圆的面积=πr×rS=πr2师:计算圆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半径)师:你们真了不起,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观察、推导得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2)数学文化。师:我国早在魏晋时期就有数学家用“割圆术”来计算圆的面积。课件出示教科书P68“你知道吗?”。【设计意图】给学生介绍数学文化,不仅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数学成就,还让学生初步了解“割圆术”,产生继续探究的兴趣。(3)知识拓展,加深印象。师:如果转化成三角形或梯形,推导出的公式也是这样吗?学生交流汇报。【设计意图】这里将另外几种情况进行演示、推导,一方面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另一方面渗透数学研究的思想,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三、运用公式,解决问题1.课件出示教科书P68例1。(1)指名学生读题,分析题意。(2)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思路:要求铺满草皮的价钱,就要先求出草坪的面积。(3)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上台板演,集体订正。20÷2=10(m)3.14×102=314(m2)314×8=2512(元)答:铺满草皮需要2512元。【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掌握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可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解答,从而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解答课前问题。师:开课时,我们讨论了马吃草及马绕一点走一圈的问题,现在你们能自己解决了吗?要想求出马最多能吃多大面积的草,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出示课件)用一条3米长的绳子把ー匹马拴在桩子上(接头处不计),马在它活动的最大范围内走一圈,这一圈的长是多少?马最多能吃多大面积的草呢?学生自主解答后展示交流。【设计意图】首尾呼应,验证学生开课时的思考,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四、巩固练习,深化提高1.课件展示教科书P68“做一做”第1题。,(1)学生自主解答。(2)展示交流。问题中告诉的是直径,学生往往会忽略,直接把直径当作半径计算。2.课件展示教科书P71“练习十五”第2题。学生自主解答后展示交流。计算周长和面积时,学生一般都会计算,但是有的时候容易弄错单位。【设计意图】本节课是圆的面积的第1课时,主要是理解并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此处设计两道基础题,重在应用公式计算,并将面积与周长同时解答,加深对面积的理解。五、课堂小结,激励评价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板书设计圆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长×宽20÷2=10(m)圆的面积=πr×r3.14×102=314(m2)S=πr2314×8=2512(元)答:铺满草皮需要2512元。作业设计完成《核心课堂》/《一本好卷》本节课习题。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大量的课件演示及学生动手操作,把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自主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教学效果很好。通过练习可以看出,学生对圆的面积的计算掌握得比较到位。由于时间有限,在推导的时候应该多让学生说说,特别是几位把圆转化成三角形和梯形的同学,应多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推导过程,这样更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