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9.54 KB
  • 2023-01-17 16:57:58 发布

三年级上第三单元第4课时 千米的认识(2)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第三单元测量课题第四课时千米的认识(2)课型新授课内容分析在本节课中,估测较长的距离主要是让学生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进行推断。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估测时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出行情况来考虑,并找到与这种出行方式相适应的单位长度。通过教师的提问,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打好基础。课时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长度单位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能运用进率直接推算出结果。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验1千米,建立千米的长度观念。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估测能力。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及换算方法。教学难点掌握路程的估算。教学准备课件、卷尺。教学媒体选择PPT教学活动提问,师生讨论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巩固所学知识师: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师:你们能用手比一比1毫米有多长吗?1厘米、1分米、1米呢?1千米呢?试一试,在纸上不用尺子分别画出1毫米、1厘米、1分米的长度。师:1千米等于多少米?1米等于多少分米?……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进率。师:如果测量铅笔的长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测量教室的长度呢?完成教科书P29“练习六”第9题。独立完成后,指名学生回答,并要求学生说出判断依据。师: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2)]【设计意图】联系前面所学知识,完善长度单位的知识体系。复习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便于后面例题的解决。二、自主探索新知识,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1.学习例5。(1)课件出示教科书P27例5。学生尝试自主完成。(2)自主探索,汇报交流。师:括号里应填什么?你是怎样想的?先独立探索,再小组讨论、汇报。大部分学生能填出结果,但表达上存在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完整表达,如3千米=()米,因为1千米=1000米,3千米里面有3个1千米,就是3个1000米,所以3千米=(3000)米。(3)练一练。完成教科书P27上面“做一做”和P29“练习六”第1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并要求学生完整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设计意图】巩固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2.自学例6。(1)课件出示教科书P27例6。学生尝试自主完成,小组内交流估测方法。(2)汇报交流。师:估一估从你家到学校约有多远,可以用哪些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大部分学生能根据例题说清楚自己家到学校的距离,但仍有部分学生存在困难,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估测方法。教师小结并板书:估计较长距离的方法有步数估测法、时间估测法、站点估测法。(3)练一练。完成教科书P27下面“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汇报。学生有了例6的经验,能通过步测、找参照物等方法估出教室的长和宽。,学生汇报后,教师可组织学生用卷尺量,验证学生的估测结果。【设计意图】提高学生估测能力,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3.知识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完成教科书P30“练习六”第14题。师:常见的出行方式有哪些?步行、自行车、公共汽车、小汽车、火车、飞机等。师:如果要我们来挑选合适的出行方式,要根据什么来进行选择呢?学生会明确根据路程和时间的长短选择出行方式。师:下面请同学们找到目的地,以及各自的路程各是多少。预设1:到植物园的路程是3千米。预设2:到黄山的路程大约是1200千米。预设3:到沙湖的路程是30千米。师:请同学们挑选合适的出行方式,并说出理由。预设1:到植物园的路程不是很远,跟我家到学校的距离差不多,可以骑自行车去,还可以步行。预设2:到黄山约有1200千米,太远了,可以坐火车去,也可以乘飞机去。预设3:到沙湖有30千米,有10个3千米那么多,可以坐汽车去。只要学生的回答合理,教师都要予以肯定。如果有学生存在困难,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距离与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出行方式。师:要知道多久能到达,我们还需要哪些信息?这些出行方式每小时或每分钟能行驶多远。师:你们能根据生活经验说说吗?肯定学生有根据的判断,引导学生参与到讨论中。对于学生不了解的情况,教师要及时引导,例如火车、汽车的时速。然后让学生根据路程和所选交通工具的速度算出所需时间。师:说一说,完成这样的题目,需要注意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仔细审题,整理信息,结合生活经验解决问题。【设计意图】本题通过三组情境,提供了3千米、1200千米和30千米三种不同的出行路程,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选择出行方式并判断出行时间。对本题的仔细分析,给学生解题提供了新的方向,让学生能更加灵活地解决问题。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科书P28“练习六”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解。2.完成教科书P29“练习六”第8题。师: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有什么地方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学生交流,养成解决问题全面观察思考后再动笔的好习惯。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板演。学生能算出路程,但有的学生会没注意到单位是“千米”,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审题。3.完成教科书P30“练习六”第13题。独立完成,集体讲解。师: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吗?20个100,用乘法会比较简便,可是不会算。师:谁会算,能把你的思路分享给大家吗?预设1:有学生能表达算理。预设2:用加法计算,结果是相等的。预设3:借助计数器表达。预设4:有学生只知道结果,不能清晰表达算理。师:能不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可以把100看成1个百,20×100也就是20个百,所以就是2000,可以回答王老师的家距学校大约2000米。还可进行单位换算,也就是2千米。【设计意图】本环节的内容主要是对本课时所学内容进行巩固练习。每一题学生都很容易找到知识点,然后下笔去完成。但是每题中又都有独特的关注点,需要学生去思考。在解答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解决问题的习惯,在审题与思考中理清思路,掌握方法,优化思维。四、课堂小结师: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有什么疑惑?板书设计千米的认识(2)1千米=1000米,3千米里面有3个1000米3千米=3000米估计较长距离的方法有步数估测法、时间估测法、站点估测法。作业设计完成《核心课堂》/《一本好卷》本节课习题。教学反思,本节课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但在练习过程中,知识的应用上有的学生却出现了畏难的情绪。对于较复杂的综合性问题的分析,部分学生出现了无从下手的现象,他们习惯了去找信息解决问题,却忽视了很多时候自己的知识也是可以运用的信息。通过层层递进,逐步分析,引导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从而获得成功体验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