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5 MB
  • 2023-04-21 06:04:02 发布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教案:第1单元 第2节 人口迁移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第二节 人口迁移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目标
运用资料,描
述人口迁移的
特点及其影响
因素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掌握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及
原因。(综合思维)
2.结合实例,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综合思维)
3.结合图文资料,了解我国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与流动的特点,
并能够分析其影响因素。(地理实践力)
一、人口迁移及其特点
1.概念:人口迁移指人口变换常住地的空间移动,它反映人口在地域之间的
动态变化,使人口空间分布变得复杂。
2.分类{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
3.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
阶段 影响因素 特点
人类社会
早期
自然因素 为满足生存需求而经常迁移
古代农业
社会
土地开垦的吸引、逃避灾荒、
战乱、宗教迫害等
与寻求更适宜的生活环境联系紧密;
以集团性迁移或大批迁移为主
15 世纪
至 19 世

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主义扩张
以跨越大洲、海洋的远距离国际人
口迁移为主。主流是从“旧大陆”
迁往“新大陆”
第二次世
界大战以

经济原因为主,社会性、政治
性原因为辅
趋于向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迁移;
永久性定居移民比例减少,非定居
的外籍劳工增多;人口迁移目的和
形式日益多元化
 
[特别提醒] 人口迁移的判断方法

人口迁移的定义中给出了判断人口迁移的三个标准:空间位移、居住地变更
和时间限度,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的人口移动才能称为人口迁移。
(1)空间位移:通常人们用是否跨越某种特定的行政区域界线来判断某一人口
移动现象是否为人口迁移。跨越行政区域界线的为人口迁移,否则就不是。
(2)居住地变更:通常指户籍发生变更。
(3)时间限度:只有那些居住地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变化的人口移动
才称为人口迁移,迁移的时间间隔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一般在 1 年以上。
 
[图表点拨] 1.教材第 11 页图 1­2­1,该图展示出:(1)15~19 世纪,近代欧洲
殖民者受土地、矿产资源吸引到美洲、大洋洲开发的人口迁移路线;(2)近代欧洲
殖民者贩运黑奴到美洲等地的人口迁移路线;(3)近代中国人到东南亚、美洲开发
的人口迁移路线。
2.教材第 11 页图 1­2­2,该图展示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因跨国劳务引
起的人口由东亚、东南亚、南亚以及拉丁美洲迁往欧洲、北美洲、大洋洲的路线,
以及非洲迁往欧洲、西亚及非洲内部不同国家的迁移路线;(2)因灾害等引起的环
境移民路线主要在非洲;(3)因政治原因引起的国际人口迁移路线主要在前苏联和
东欧国家;(4)因战争引起的国际难民迁移路线主要在中东地区、东南亚地区和非
洲。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人口迁移是自然、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一种有意识的行为。
2.人口迁移是各种推力和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3.具体而言,收入因素、距离因素、国家政策、文化背景、生态环境变化等
都对人口迁移产生重要影响。
[特别提醒]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很多,就整体来看,经济因素是最常见、
经常起作用的因素,经济因素往往起着主导作用,但就某一个具体的迁移行为而
言,任何一个因素都可能是导致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
三、案例:我国的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1.特点:持续时间长、规模大、迁移目的和形式复杂多样。
2.人口流动

(1)概念:人口流动是指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暂时离开原居住地
的人口移动现象。
(2)影响因素:人口流动的强度主要取决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
(3)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的人口流动
原因
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自发性地涌向
城市
方向 从农村到城市,特别是经济发达的沿海大中城市
(4)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积极
影响
促进经济发展、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等
消极
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对流入地的居住、交通、市政设施等造成压力,并带来社
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图表点拨] 教材第 13 页图 1­2­4,该图展示出:(1)我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人
口迁移路线;(2)辽宁、山东、四川为人口净迁出区,西藏为迁入、迁出平衡地区,
其他省份为净迁入地区。(3)20 世纪 50~80 年代在非县城、人口不足 2 000 人的自
然村镇基础上兴起的主要工矿城市。
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