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5 MB
- 2023-04-21 01:44:02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学习目标] 1.理解荒漠化的含义和原因。2.知道荒漠化发生的危害。
3.理解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一、荒漠化的含义
1.概念
(1)荒漠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
(2)土地退化:
2.类型
(1)风蚀和水蚀等外力作用造成的土地退化。
(2)人类滥垦滥牧导致的水土流失和环境生态破坏。
3.分布
(1)全球:荒漠化土地约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 24%。
(2)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约占国土总面积的
28%。
4.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因素
(1)自然原因:
②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环境脆弱。
(2)人为原因:
①人口:迅速增长,加大了环境生态压力。
②生产活动:不合理,如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盲目开垦等。
二、荒漠化的危害
1.危害范围大
荒漠化是全球性的灾难,涉及范围广。
2.危害程度深
(1)经济危害:许多村庄、铁路、公路、水库以及灌渠等受到风沙
威胁,经济损失巨大。
(2)生态危害:造成表土裸露,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
(3)生产危害:导致植被和地表形态破坏,使生物的生产力持续下
降,粮食和牧草减产甚至绝收,继而引发饥荒。
三、荒漠化的防治
1.国际社会:通过了《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
2.我国: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3.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4.措施: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保护并科
学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
5.目的: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教材 P36~37 活动]
1.(1)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因素主要有:
①自然因素: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易被流水侵蚀;夏季降
水集中,且多暴雨,流水侵蚀严重;植被覆盖率低,对地面保护性差;
位于山地和平原的过渡带。
②人为因素:人类破坏了植被,加剧了水土流失。
(2)在此过程中,人类扮演了“帮凶”的角色,且起主要作用。
2.正确。因为由于植被的破坏,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大大
减弱,因雨水和流水的冲刷和侵蚀作用,土地变薄甚至缺失,土壤中
的有机物和营养元素流失,使土壤贫瘠,不能生长植物,结果就是土
地荒漠化。
[教材 P37 活动]
1.地理位置:位于我国温带内陆地区。地形:以高原、盆地、山
地为主,地势起伏大。气候:主要为温带大陆气候,夏季高温,冬季
寒冷,降水稀少。河流:河流少而短小,径流量小,含沙量大,冬季
结冰。植被:以草原、荒漠植被为主,覆盖率低。
2.荒漠化与当地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
了西北地区的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教材 P38 活动]
1.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
2.(1)红壤是我国亚热带湿润地区分布的地带性土壤,呈酸性,较
贫瘠。“红色荒漠”主要分布在湖南、江西、福建、广东等省。
(2)两者相同之处:都是植被破坏后导致的土地退化。不同之处:
“红色荒漠”是在湿润环境下,主要由流水侵蚀形成;而新疆荒漠化
是在干旱环境下,主要为风力侵蚀形成。前者人为原因主要是开山取
石、毁林开荒,后者主要为过度樵采和水资源利用不当。
3.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合理利用和保护天然植被;节约和保护水
资源等。
[教材 P40 活动]
1.(1)影响:使周边地区的气候更加干燥;气温的日较差变大,沙
尘暴天气的频率增加;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2)启示:科尔沁草原土地利用经历了放牧—垦殖—放牧—垦殖的
过程,这里的沙丘普遍有历史时期形成的三层土壤,说明该地区历史
上经历了的三次退耕还牧,保护土地资源的措施。我们现在治沙首先
要减少或禁止垦殖,要退耕还牧,退耕还林、还草,无论是耕地还是
林地、草地,做到养用结合。
2.应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位。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求得脱
贫致富,要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经济。
3.(1)“生态移民”是由于居住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而无法在当地
生存或在当地生存会对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毁灭性破坏。而自发
的或国家政府有组织的人口迁移。
(2)“生态移民”不是迁移农业,不是逃避自然,而是遵循自然规
律,尊重自然,更好地改造自然、利用自然。
主题一 荒漠化的含义与成因
下图为我国...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学习目标] 1.理解荒漠化的含义和原因。2.知道荒漠化发生的危害。
3.理解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一、荒漠化的含义
1.概念
(1)荒漠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
(2)土地退化:
2.类型
(1)风蚀和水蚀等外力作用造成的土地退化。
(2)人类滥垦滥牧导致的水土流失和环境生态破坏。
3.分布
(1)全球:荒漠化土地约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 24%。
(2)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约占国土总面积的
28%。
4.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因素
(1)自然原因:
②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环境脆弱。
(2)人为原因:
①人口:迅速增长,加大了环境生态压力。
②生产活动:不合理,如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盲目开垦等。
二、荒漠化的危害
1.危害范围大
荒漠化是全球性的灾难,涉及范围广。
2.危害程度深
(1)经济危害:许多村庄、铁路、公路、水库以及灌渠等受到风沙
威胁,经济损失巨大。
(2)生态危害:造成表土裸露,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
(3)生产危害:导致植被和地表形态破坏,使生物的生产力持续下
降,粮食和牧草减产甚至绝收,继而引发饥荒。
三、荒漠化的防治
1.国际社会:通过了《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
2.我国: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3.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4.措施: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保护并科
学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
5.目的: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教材 P36~37 活动]
1.(1)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因素主要有:
①自然因素: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易被流水侵蚀;夏季降
水集中,且多暴雨,流水侵蚀严重;植被覆盖率低,对地面保护性差;
位于山地和平原的过渡带。
②人为因素:人类破坏了植被,加剧了水土流失。
(2)在此过程中,人类扮演了“帮凶”的角色,且起主要作用。
2.正确。因为由于植被的破坏,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大大
减弱,因雨水和流水的冲刷和侵蚀作用,土地变薄甚至缺失,土壤中
的有机物和营养元素流失,使土壤贫瘠,不能生长植物,结果就是土
地荒漠化。
[教材 P37 活动]
1.地理位置:位于我国温带内陆地区。地形:以高原、盆地、山
地为主,地势起伏大。气候:主要为温带大陆气候,夏季高温,冬季
寒冷,降水稀少。河流:河流少而短小,径流量小,含沙量大,冬季
结冰。植被:以草原、荒漠植被为主,覆盖率低。
2.荒漠化与当地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
了西北地区的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教材 P38 活动]
1.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
2.(1)红壤是我国亚热带湿润地区分布的地带性土壤,呈酸性,较
贫瘠。“红色荒漠”主要分布在湖南、江西、福建、广东等省。
(2)两者相同之处:都是植被破坏后导致的土地退化。不同之处:
“红色荒漠”是在湿润环境下,主要由流水侵蚀形成;而新疆荒漠化
是在干旱环境下,主要为风力侵蚀形成。前者人为原因主要是开山取
石、毁林开荒,后者主要为过度樵采和水资源利用不当。
3.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合理利用和保护天然植被;节约和保护水
资源等。
[教材 P40 活动]
1.(1)影响:使周边地区的气候更加干燥;气温的日较差变大,沙
尘暴天气的频率增加;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2)启示:科尔沁草原土地利用经历了放牧—垦殖—放牧—垦殖的
过程,这里的沙丘普遍有历史时期形成的三层土壤,说明该地区历史
上经历了的三次退耕还牧,保护土地资源的措施。我们现在治沙首先
要减少或禁止垦殖,要退耕还牧,退耕还林、还草,无论是耕地还是
林地、草地,做到养用结合。
2.应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位。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求得脱
贫致富,要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经济。
3.(1)“生态移民”是由于居住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而无法在当地
生存或在当地生存会对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毁灭性破坏。而自发
的或国家政府有组织的人口迁移。
(2)“生态移民”不是迁移农业,不是逃避自然,而是遵循自然规
律,尊重自然,更好地改造自然、利用自然。
主题一 荒漠化的含义与成因
下图为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