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0.50 KB
  • 2023-04-07 11:36:01 发布

高考政治考点一遍过专题47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含解析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
专题 47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1.联系的普遍性
(1)联系的含义: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
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知识透析
首先,联系既包括事物之间的联系,也包括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其次,联系不
是单向的,而是诸要素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哲学上的联系与社会生活中人们所讲的具体联系是不同的。哲学上的联系是一个高度抽
象的辩证法范畴,是对世界上万事万物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这一共同属性的概括和总结。
二者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2)联系的普遍性
①表现
a.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这种联系是该事物存在
和发展的条件。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b.每一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正是这种联系才使事物构成一个有
机整体。
c.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②方法论要求: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内部诸
要素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
2.联系的客观性
(1)含义: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表现: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
的联系。自在事物中的种种联系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存在了,它们当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的产物,“人化”的特点,但仍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的。因为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够形成,形成之后便独立于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
人的意识之外。
!误区警示
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
(1)自在事物中的种种联系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存在了,它们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
客观的。
(2)人为事物的联系虽然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具有“人化”的特点,但仍然是客
观的。因为,其一,人为事物的联系以自在事物的联系为基础;其二,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
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形成;其三,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
之外。
人们不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新的联系
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们在事物之间建立新的联系,只能以事物固有的联系为基础,改变
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从而建立联系的新的形式。
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是不矛盾的
(1)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
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2)对联系问题,我们既要坚持唯物主义,又要坚持辩证法。人们改变事物联系的状
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必须要以坚持事物的客观性为前提。
(3)所谓人们可以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只是改变了事物联系的具体形式,并不是从
根本上取消了事物自身的客观联系。如果否认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任何新的具体联系都不
可能建立。所以,联系具有客观性,并不意味着人们不能改变联系。
(3)方法论要求
①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离开事物的真
实联系,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是诡辩论的一个重要特征。
②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
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知识拓展
联系的客观性及其根源
(1)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既不是“上帝”强加给世界万物的,也不是人主
观臆想出来的,是客观的。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
(2)联系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事物的客观性决定了事物联系的客观
性,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在联系观上贯彻了唯物主义思想,否则就是唯心主义思想。
3.联系的多样性
(1)表现: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的联系和间
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2)方法论要求: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