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24 KB
  • 2023-04-06 14:04:03 发布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政治复习讲义:第十一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微专题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单元综合提升
微专题 11 主观题审题方法揭秘
审题要做到“三审”,即:一审“范围”,二审“角度”,三审“内容”。
一、要审设问的知识范围
即明确试题所属知识模块,看它属于经济、政治、哲学、文化哪一模块。一般说来,审清问
题所属知识范围难度不大,我们不难作出正确的判断,但在审析时要注意:不同设问知识范
围的限定是不一样的。
1.有的设问知识范围限定比较具体,直截了当地指明了试题所属知识板块。例如:请你运用
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等。
2.有的设问范围是隐性的,需要根据设问中的关键词及其背景材料作出判断。如 2017 年全
国Ⅰ卷第 38 题,“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消费品供给存在什么突出问题?我国生产企业应如何
应对?”结合设问与背景材料,才能确定它是属于经济生活模块。
3.有的设问范围可能具体到某一模块的某一知识点上。如 2018 年全国Ⅰ卷第 40 题第(1)问,
“小岗村的改革发展实践证明,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答题时不能超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这个范围的
限定。
二、要审设问的角度,即审设问的指向。
政治主观题的审题,就跟语文的作文审题一样,必须吃透题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理
解试题要求回答的中心问题指向是什么,以免走题,造成答非所问的失误。
设问的基本类型(角度)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大类。角度不同回答就不同:
如果是要求根据材料归纳问题、道理或者要求分析材料所体现的某一知识等,是要求回答“是
什么”;如果是要求运用某个知识分析说明材料,则是要求回答“为什么”;如果是要求针对
材料提供的信息探讨措施、提出建议等,则是要求回答“怎么办”。
“是什么”——主要从“现象”“道理”“依据”“问题”等角度入手作答。如 2018 年全国
Ⅱ卷 38 题“(1)简要说明材料一包含的经济信息。(2)结合材料,分析企业税负降低与财政收
入增长之间的经济联系。”
“为什么”——则从“必要性”“重要性”“意义”“作用”等角度去回答。如 2018 年全国
Ⅱ卷第 39 题,“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如何做”——应该从“措施”“对策”“启示”“解决”“处理”等角度解答。如 2017 年
全国Ⅱ卷 38 题第(2)问,“玉米价格的下降,影响了一些玉米种植户的收入。政府和种植户
可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审设问,要分析问题属于哪种类型,这种类型的答题要求是什么。要抓住设问中的关键词,
弄清问题是什么,做到怎么问怎么答,才能少犯错误,精准答题。
三、要审设问内容,包括内容的主体、客体、手段和过程。
1.要审设问(或材料)的主体。设问的主体不同,答题的方向就不同。如经济生活中的主体通
常有国家、政府、企业(经营者)、个人(消费者)等;政治生活的主体通常有国家、政府、党、
政协、公民(群众)、各类组织(国内外)等。另外,试题中的相关材料也可能成为设问的主体。
同一范围、同一角度、同一对象,主体限定不同,答案组织就不一样。如 2017 年全国Ⅱ卷 38
题第(2)问,“玉米价格的下降,影响了一些玉米种植户的收入。政府和种植户可采取哪些应
对措施?”设问的主体有两个,“政府”和“种植户”,应对措施也不一样。
2.要审设问的客体(对象)。设问的客体就是设问中要求分析的对象,设问对象不同,所选用
的知识必然不同。如 2018 年全国Ⅰ卷第 38 题,“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知识分析近年来我国
马拉松热的驱动因素”,要求我们分析我国马拉松热的驱动因素;如 2018 年全国Ⅲ卷第 38 题,
“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知识,分析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则要求分析对
制造业产业的影响。
3.审材料实际内容。包括主体为实现目标而对客体采取的措施、手段及其过程。
材料内容在审析中要求做到:第一,弄清每则材料有几层含义,主旨是什么。第二,结合设
问对材料进行理论思考。 第三,弄清各材料的内在联系,概括、归纳其反映的问题。这样,
才能挖掘和提取有效的信息,建立理论与试题的链接点。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