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5.70 KB
- 2023-04-06 13:24:02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第 42 课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伟大贡献
[考点展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的重大意义;劳动二重性学说及其意义;马克思劳
动价值论的意义;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
和根源。
考点 1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1.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商品
理论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具体劳动
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
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
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货币
理论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是商品生产、商品
交换自发发展的必然结果;货币的形式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价值
规律
①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按
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
理论 ②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③作用:自发地使社会资源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流动;促使商品生产者提高劳
动生产率,有利于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优胜劣汰
意义
马克思认为商品、价值体现的是私有制条件下生产者的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
的矛盾这种生产关系,是历史的产物;他使劳动价值论成为科学。马克思正是在
其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趋
势
2.正确认识价值规律的作用
辩证
理解
①价值规律会自发地使社会资源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流动。这一方面有利于社
会资源在各部门的配置,另一方面由于这种调节具有局限性,也会导致社会资源
的浪费
②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
展。但是,在私有制条件下,也容易形成技术垄断,阻碍新技术的推广和运用,
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③价值规律能实现优胜劣汰。这一方面会使社会资源从效益差的企业转入效益好
的企业,从而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在私有
制条件下,也会使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
启示
①要规范市场秩序,强化宏观调控,努力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②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技进步和管理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形成自己
的竞争优势
③在激发社会效率的同时,也要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避免出现两极分化
点拨 关于斯密、李嘉图、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比较
基本观点
斯密
①首次明确提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概念
②认识到了商品的交换价值不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但未能认识到没有使用价
值的东西不可能有交换价值
③二元劳动价值论——有时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
决定的;有时又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商品在交换中所能购买到的劳动量决定
的(交换价值决定价值)
李嘉图
①纠正了斯密对商品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关系认识中错误的方面,批判了斯密
的二元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只能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来决定
②对劳动价值论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③把劳动价值理论推到了古典经济学的最高峰
马克思
①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二因素,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②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
③商品和价值是历史的产物,它们体现了私有制条件下生产者的私人劳动和社
会劳动之间的矛盾的生产关系
联系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在批判地继承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学说的基
础上建立起来的。与斯密、李嘉图把商品和价值等看成是“永恒的”不同,马
克思认为它们都是历史的产物;马克思揭示了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与商品
的二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劳动价值论成为科学
典例 1 某工业大省正在兴起一股“机器人换人”的浪潮。该省某地区截至 2013 年 7 月已有
15 个“机器人换人”改造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使企业生产用工平均减少 25%,人均产出提
升 30%,产品合格率提升 2.8 个百分点。同年 1~7 月,该地区相应的技改投资达 104.42 亿
元,同比增加 60.7%,占工业投资比重的 88.6%。作为工业大国,2012 年我国已成为全球第
二大工业机器人市场,预计到 2015 年将成为全球第一...
[考点展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的重大意义;劳动二重性学说及其意义;马克思劳
动价值论的意义;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
和根源。
考点 1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1.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商品
理论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具体劳动
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
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
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货币
理论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是商品生产、商品
交换自发发展的必然结果;货币的形式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价值
规律
①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按
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
理论 ②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③作用:自发地使社会资源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流动;促使商品生产者提高劳
动生产率,有利于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优胜劣汰
意义
马克思认为商品、价值体现的是私有制条件下生产者的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
的矛盾这种生产关系,是历史的产物;他使劳动价值论成为科学。马克思正是在
其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趋
势
2.正确认识价值规律的作用
辩证
理解
①价值规律会自发地使社会资源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流动。这一方面有利于社
会资源在各部门的配置,另一方面由于这种调节具有局限性,也会导致社会资源
的浪费
②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
展。但是,在私有制条件下,也容易形成技术垄断,阻碍新技术的推广和运用,
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③价值规律能实现优胜劣汰。这一方面会使社会资源从效益差的企业转入效益好
的企业,从而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在私有
制条件下,也会使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
启示
①要规范市场秩序,强化宏观调控,努力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②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技进步和管理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形成自己
的竞争优势
③在激发社会效率的同时,也要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避免出现两极分化
点拨 关于斯密、李嘉图、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比较
基本观点
斯密
①首次明确提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概念
②认识到了商品的交换价值不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但未能认识到没有使用价
值的东西不可能有交换价值
③二元劳动价值论——有时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
决定的;有时又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商品在交换中所能购买到的劳动量决定
的(交换价值决定价值)
李嘉图
①纠正了斯密对商品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关系认识中错误的方面,批判了斯密
的二元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只能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来决定
②对劳动价值论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③把劳动价值理论推到了古典经济学的最高峰
马克思
①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二因素,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②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
③商品和价值是历史的产物,它们体现了私有制条件下生产者的私人劳动和社
会劳动之间的矛盾的生产关系
联系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在批判地继承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学说的基
础上建立起来的。与斯密、李嘉图把商品和价值等看成是“永恒的”不同,马
克思认为它们都是历史的产物;马克思揭示了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与商品
的二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劳动价值论成为科学
典例 1 某工业大省正在兴起一股“机器人换人”的浪潮。该省某地区截至 2013 年 7 月已有
15 个“机器人换人”改造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使企业生产用工平均减少 25%,人均产出提
升 30%,产品合格率提升 2.8 个百分点。同年 1~7 月,该地区相应的技改投资达 104.42 亿
元,同比增加 60.7%,占工业投资比重的 88.6%。作为工业大国,2012 年我国已成为全球第
二大工业机器人市场,预计到 2015 年将成为全球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