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9.40 KB
- 2023-04-06 10:16:02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第 26 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考点展示]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016、2018·选择,2015·探究);中华文化的包容
性(2013、2015、2017·选择);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2013·简析)。
[试判断]
1.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
分析:错误。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
载体。
2.拥有 3 000 多年历史的甲骨文正式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
分析:错误。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3.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
分析:错误。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4.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前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体现。( )
分析:错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前列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体现。
5.南方人偏爱咸粽子,北方人青睐甜粽子,这从侧面反映出中华文化具有民族性。( )
分析:错误。南北方人端午习俗的不同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特点,表明了
南北地区文化的差异。
6.中华文化是中华各地域民族文化的总和。( )
分析:错误。中华文化是由中华各地域文化和中华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的。不能认为是各地
域和各民族文化的简单相加。
7.中华文化中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而日趋同一。( )
分析:错误。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的
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8.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在于汉字和史书典籍。( )
分析:错误。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一个重要原
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9.文化的包容性是指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
分析:错误。文化的包容性是指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既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又能
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10.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增强对其他民族文化的认同,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 )
分析:错误。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考点 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1)源远流长:古代辉煌的历程(春秋战国雏形、秦划时代、汉儒学确立至尊地位);薪火相传,
一脉相承(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是中华文化的
基本载体、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史书典籍是重要见证);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保持民族
性,体现时代性)。
点拨 源远流长的见证
汉字 史书典籍
作用
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
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意义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
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
料积累起来
特点 汉字文化内涵丰富,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 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通用
(2)博大精深
独特性
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文学艺术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而绚丽、风格鲜
明而独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区域性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
区域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
着各自的特色
民族性
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
自的民族特性。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
出了重要贡献
点拨 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比较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字面含义
历史悠久,根底深厚,
没有中断而延续着
广博丰富,深奥精微
角度
从中华文化发展历程
上讲(纵向)
从中华文化的成就和魅力上讲(横向)
侧重点
侧重于历史悠久,相
对于其他文明的衰落、
消亡而言
侧重于丰富厚重,表现为独特性、区
域性、民族性
关注 历程、动态、纵向 内涵、静态、横向
...
[考点展示]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016、2018·选择,2015·探究);中华文化的包容
性(2013、2015、2017·选择);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2013·简析)。
[试判断]
1.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
分析:错误。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
载体。
2.拥有 3 000 多年历史的甲骨文正式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
分析:错误。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3.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
分析:错误。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4.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前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体现。( )
分析:错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前列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体现。
5.南方人偏爱咸粽子,北方人青睐甜粽子,这从侧面反映出中华文化具有民族性。( )
分析:错误。南北方人端午习俗的不同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特点,表明了
南北地区文化的差异。
6.中华文化是中华各地域民族文化的总和。( )
分析:错误。中华文化是由中华各地域文化和中华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的。不能认为是各地
域和各民族文化的简单相加。
7.中华文化中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而日趋同一。( )
分析:错误。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的
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8.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在于汉字和史书典籍。( )
分析:错误。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一个重要原
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9.文化的包容性是指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
分析:错误。文化的包容性是指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既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又能
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10.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增强对其他民族文化的认同,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 )
分析:错误。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考点 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1)源远流长:古代辉煌的历程(春秋战国雏形、秦划时代、汉儒学确立至尊地位);薪火相传,
一脉相承(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是中华文化的
基本载体、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史书典籍是重要见证);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保持民族
性,体现时代性)。
点拨 源远流长的见证
汉字 史书典籍
作用
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
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意义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
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
料积累起来
特点 汉字文化内涵丰富,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 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通用
(2)博大精深
独特性
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文学艺术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而绚丽、风格鲜
明而独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区域性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
区域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
着各自的特色
民族性
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
自的民族特性。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
出了重要贡献
点拨 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比较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字面含义
历史悠久,根底深厚,
没有中断而延续着
广博丰富,深奥精微
角度
从中华文化发展历程
上讲(纵向)
从中华文化的成就和魅力上讲(横向)
侧重点
侧重于历史悠久,相
对于其他文明的衰落、
消亡而言
侧重于丰富厚重,表现为独特性、区
域性、民族性
关注 历程、动态、纵向 内涵、静态、横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