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5.09 KB
  • 2023-04-06 03:20:02 发布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第十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29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复习讲义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第 29 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课标要求] 说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阐释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表达无神论
立场。
[试判断]
1.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  )
分析:错误。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客观实在”的东西一定是物质。“客观存在”
的东西既可能是物质,也可能是意识。
2.哲学上的物质与具体事物是客观与客体、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
分析:错误。哲学上的物质与具体事物是抽象与具体、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3.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
分析:错误。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4.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观点。(  )
分析:错误。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5.静止是事物的质变状态。(  )
分析:错误。静止是事物的量变状态,此时构成事物的矛盾主次方面的地位没有改变。
6.“承认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
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

分析:错误。“承认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承认绝对运动,否认
相对静止”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7.规律是客观的,因而规律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  )
分析:错误。规律随着事物存在的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具体规律的存在和发生
作用是有条件的,把规律看作是永恒不变的,是形而上学的静止的观点。
8.人类在自然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
分析: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在规律面前并非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规律的基
础上利用规律,改造世界。
9.认识和改变规律是克服困难的条件。(  )
分析:错误。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创造、改变、消灭规律。
10.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能否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
分析:错误。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是能否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是否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
办事情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核心考点一 世界的物质性                   
1.世界是物质的
原理内容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自然界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是
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产生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类
社会 构成要素
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物质
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
会的物质性
原因
人的
意识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注意 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
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
(1)物质概念

提示 物质的外延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万事万物的总和。客观存在≠客观实在。客观实
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
性的精神、意识现象。
(2)弄清物质与具体物质形态的关系,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理论界限。
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具体的物质形态
特性 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
身的个别属性


存在状态 不生不灭、永恒存在 有生有灭、暂时存在
联系
物质是对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概括抽象;物质依赖于具体的物质
形态,离开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了物质。不能用物质代替
具体的物质形态,否则就看不到世界的丰富多彩。同样,也不
能用具体的物质形态代替物质,否则会抹杀世界的物质性
提示 (1)物质是对物质具体形态共性的概括,与物质具体形态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是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要明确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与哲学的物质概念的关系: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只涉及自然界
中的物质形态的具体特征,而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则概括了世界上所有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
特点,即客观实在性。
考向 1 自然界的物质性
典例 1  (2014·全国Ⅱ)地球上生物细胞的直接能源为三磷酸腺苷。最近,研究人员将含磷陨
石放置在模拟的早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