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1.50 KB
- 2023-04-06 00:24:01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最新考纲] 1.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哲学
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物质运动的规律:规
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考点 1| 世界的物质性
(对应学生用书第 209 页)
全国卷 5 年 1 考 命题揭秘导航
2014·卷Ⅱ·21,4 分
本考点主要结合名人名言、典型事例等考察对世界物质
性、运动和物质关系、运动和静止关系等理解。复习时,
突出对细节知识的准确把握和对重点知识的变通理解,
注意与发展观点等知识的联系。
[识记—基础知识梳理]
1.自然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①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的物
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2)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要求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时要尊重自然、顺应
自然。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产生:人类社会是②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存在(本质):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
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③客观的物
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
3.世界的物质性
(1)物质概念:物质是④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⑤所反映的客观
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⑥客观实在性。
(2)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提醒 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本原
是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
4.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⑦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⑧承担者。
(3)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
5.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1)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⑨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2)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⑩特殊状态。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解题金手指 (1)知识点“自然界的物质性”“社会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
性”,主要用于考查对世界本原问题的理解、分析人类应该尊重世界客观性的
各种问题。
(2)知识点“运动和物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主要用于分析对各种
名言的理解和对典型事例的分析。
[理解—重点难点探究]
深化理解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问题导引]
张同学说:物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李同学说:物质和意识是相互影响、不可分离的。
如何看待上述两位同学的观点?
[提示] 张同学的观点是正确的。因为物质是对各个具体物质形态的抽象概括,
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人们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是具体的物质形态。
李同学的观点是正、误并存。他看到了物质和意识的相互影响是正确的;但说两
者不可分离是错误的,因为物质是可以离开意识的。
[规律总结]
1.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
(1)物质概念
(2)弄清物质与具体物质形态的关系,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古代朴素唯物主
义的理论界限
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具体的物质形态
特性 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
自身的个别属性区
别 存在状
态
不生不灭、永恒存在 有生有灭、暂时存在
联系
物质是对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概括抽象;物质依赖于具体
的物质形态,离开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了物质。不
能用物质代替具体的物质形态,否则就看不到世界的丰
富多彩。同样,也不能用具体的物质形态代替物质,否
则会抹杀世界的物质性
[点拨] (1)物质是对物质具体形态共性的概括,与物质具体形态是共性与个性
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要明确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的关系:自然科学的物质概
念只涉及自然界中的物质形态的具体特征,而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则概括了
世界上所有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特点,即客观实在性。
(3)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意识没有这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
性,意识也具有这一属性。
细化剖析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问题导引]
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最新考纲] 1.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哲学
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物质运动的规律:规
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考点 1| 世界的物质性
(对应学生用书第 209 页)
全国卷 5 年 1 考 命题揭秘导航
2014·卷Ⅱ·21,4 分
本考点主要结合名人名言、典型事例等考察对世界物质
性、运动和物质关系、运动和静止关系等理解。复习时,
突出对细节知识的准确把握和对重点知识的变通理解,
注意与发展观点等知识的联系。
[识记—基础知识梳理]
1.自然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①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的物
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2)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要求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时要尊重自然、顺应
自然。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产生:人类社会是②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存在(本质):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
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③客观的物
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
3.世界的物质性
(1)物质概念:物质是④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⑤所反映的客观
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⑥客观实在性。
(2)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提醒 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本原
是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
4.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⑦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⑧承担者。
(3)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
5.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1)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⑨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2)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⑩特殊状态。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解题金手指 (1)知识点“自然界的物质性”“社会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
性”,主要用于考查对世界本原问题的理解、分析人类应该尊重世界客观性的
各种问题。
(2)知识点“运动和物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主要用于分析对各种
名言的理解和对典型事例的分析。
[理解—重点难点探究]
深化理解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问题导引]
张同学说:物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李同学说:物质和意识是相互影响、不可分离的。
如何看待上述两位同学的观点?
[提示] 张同学的观点是正确的。因为物质是对各个具体物质形态的抽象概括,
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人们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是具体的物质形态。
李同学的观点是正、误并存。他看到了物质和意识的相互影响是正确的;但说两
者不可分离是错误的,因为物质是可以离开意识的。
[规律总结]
1.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
(1)物质概念
(2)弄清物质与具体物质形态的关系,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古代朴素唯物主
义的理论界限
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具体的物质形态
特性 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
自身的个别属性区
别 存在状
态
不生不灭、永恒存在 有生有灭、暂时存在
联系
物质是对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概括抽象;物质依赖于具体
的物质形态,离开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了物质。不
能用物质代替具体的物质形态,否则就看不到世界的丰
富多彩。同样,也不能用具体的物质形态代替物质,否
则会抹杀世界的物质性
[点拨] (1)物质是对物质具体形态共性的概括,与物质具体形态是共性与个性
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要明确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的关系:自然科学的物质概
念只涉及自然界中的物质形态的具体特征,而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则概括了
世界上所有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特点,即客观实在性。
(3)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意识没有这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
性,意识也具有这一属性。
细化剖析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问题导引]
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