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9.00 KB
- 2023-04-05 18:56:01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第二课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知识体系——定内容 核心素养——定能力
政治认
同
人民当家作主,依法享有参与民主选举、民
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
权利
科学精
神
正确认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内容及优越
性,领悟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如何保障人民
当家作主的
法治意
识
采取合法方式行使监督权利,坚持实事求是
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公共参
与
树立主人翁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参与
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
和民主监督,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复习集成块一Error!民主选举与民主决策 [重难强化精讲练]
一、民主选举
1.选举方式及其制约因素
(1)选举方式[1]
角度 选民[2] 候选人
方式 直接选举 间接选举 等额选举 差额选举
含义
由选民直接投票选
举的方式
先由选民选出自己
的代表,再由他们
代表选民选举的方
式
正式候选人名额与
应选名额相等的选
举方式
正式候选人名额多
于应选名额的选举
方式
优点
每个选民都有表达
自己意愿的机会
适用于选民较多、
分布较广的情况
可以比较充分地考
虑当选者结构的合
理性
在候选人之间形成
相应的竞争,为选
民行使选举权提供
了选择的余地
局限 在选民较多、分布 选民不能直接投票 在一定程度上会影 会出现虚假宣传、
性 较广的情况下不适
用
选举自己心目中的
当家人
响选民的选择 贿赂选民等情况
适用
范围
县及县以下的人大
代表的选举;居委
会、村委会选举
县以上的各级人大
代表、乡及乡以上
各级政府的领导人
员的选举
只在极少数情况下
使用[3]
各级人大代表一律
实行差额选举
结论 四种选举方式各有利弊,不能笼统地说哪个更民主、更优越
(2)制约因素
①采取什么样的选举方式,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
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确定。
②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
(3)我国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2.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4]
原因(依据) 要求
选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
果的重要因素
要不断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行使好民
主选举的权利
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
任感的重要尺度
积极参加选举,不断增强公民意识和主人翁
意识
怎样行使选举权利,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
政治素养高低的体现
行使选举权利应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
要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现,在理性思
考的基础上审慎投票
二、民主决策
1.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5]
(1)间接方式: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
督、制定决策。
(2)直接方式:可以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社会听证制度等方式直接参与民主决策。
内容 方式 依据
社情民意
反映制度
公民向决策机关反映
意见、提出建议
电话、信函、传真、
电子邮件、新闻媒体
拓宽民意反映渠道,
是决策机关科学决策
的重要前提
专家咨 专家学者对专业性、 论证会、座谈会 专家学者掌握的专业
询制度 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
项进行分析论证
知识、相关信息
重大事项
社会公示
制度
决策机关将涉及公共
利益的重大事项进行
公示[6]
公示
公民享有对涉及公共
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
社会听
证制度
对同公共利益密切相
关的重大事项,公民
充分发表意见、提出
建议
听证会
决策机关的方案可能
存在不足
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7]
角度 意义
对决策者
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
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对公民
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
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1]巧记:直接选举:选民直接投票。
间接选举:选民→代表→投票。
等额选举:候选人名额=应选名额。
差额选举:应选名额<候选人名额。
不能笼统地说哪一种选举方式更好。
[2]辨清:选民≠公民
选民不仅具有本国国籍而且必须年满 18 周岁,而公民却只有国籍限制;选民不包括被
依法剥夺了政治权利的公民,而只要具有中国国籍,即便被剥夺了政治权利,仍属于公民;
只有依...
知识体系——定内容 核心素养——定能力
政治认
同
人民当家作主,依法享有参与民主选举、民
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
权利
科学精
神
正确认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内容及优越
性,领悟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如何保障人民
当家作主的
法治意
识
采取合法方式行使监督权利,坚持实事求是
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公共参
与
树立主人翁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参与
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
和民主监督,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复习集成块一Error!民主选举与民主决策 [重难强化精讲练]
一、民主选举
1.选举方式及其制约因素
(1)选举方式[1]
角度 选民[2] 候选人
方式 直接选举 间接选举 等额选举 差额选举
含义
由选民直接投票选
举的方式
先由选民选出自己
的代表,再由他们
代表选民选举的方
式
正式候选人名额与
应选名额相等的选
举方式
正式候选人名额多
于应选名额的选举
方式
优点
每个选民都有表达
自己意愿的机会
适用于选民较多、
分布较广的情况
可以比较充分地考
虑当选者结构的合
理性
在候选人之间形成
相应的竞争,为选
民行使选举权提供
了选择的余地
局限 在选民较多、分布 选民不能直接投票 在一定程度上会影 会出现虚假宣传、
性 较广的情况下不适
用
选举自己心目中的
当家人
响选民的选择 贿赂选民等情况
适用
范围
县及县以下的人大
代表的选举;居委
会、村委会选举
县以上的各级人大
代表、乡及乡以上
各级政府的领导人
员的选举
只在极少数情况下
使用[3]
各级人大代表一律
实行差额选举
结论 四种选举方式各有利弊,不能笼统地说哪个更民主、更优越
(2)制约因素
①采取什么样的选举方式,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
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确定。
②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
(3)我国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2.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4]
原因(依据) 要求
选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
果的重要因素
要不断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行使好民
主选举的权利
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
任感的重要尺度
积极参加选举,不断增强公民意识和主人翁
意识
怎样行使选举权利,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
政治素养高低的体现
行使选举权利应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
要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现,在理性思
考的基础上审慎投票
二、民主决策
1.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5]
(1)间接方式: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
督、制定决策。
(2)直接方式:可以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社会听证制度等方式直接参与民主决策。
内容 方式 依据
社情民意
反映制度
公民向决策机关反映
意见、提出建议
电话、信函、传真、
电子邮件、新闻媒体
拓宽民意反映渠道,
是决策机关科学决策
的重要前提
专家咨 专家学者对专业性、 论证会、座谈会 专家学者掌握的专业
询制度 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
项进行分析论证
知识、相关信息
重大事项
社会公示
制度
决策机关将涉及公共
利益的重大事项进行
公示[6]
公示
公民享有对涉及公共
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
社会听
证制度
对同公共利益密切相
关的重大事项,公民
充分发表意见、提出
建议
听证会
决策机关的方案可能
存在不足
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7]
角度 意义
对决策者
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
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对公民
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
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1]巧记:直接选举:选民直接投票。
间接选举:选民→代表→投票。
等额选举:候选人名额=应选名额。
差额选举:应选名额<候选人名额。
不能笼统地说哪一种选举方式更好。
[2]辨清:选民≠公民
选民不仅具有本国国籍而且必须年满 18 周岁,而公民却只有国籍限制;选民不包括被
依法剥夺了政治权利的公民,而只要具有中国国籍,即便被剥夺了政治权利,仍属于公民;
只有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