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78 KB
- 2023-04-05 14:48:02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专题四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
知识整合
夯基固本
考点一 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1.主要内容
(1)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2)以自由贸易代替贸易国有化和实物配给制。
(3)发展国家资本主义。
2.意义
(1)巩固了工农联盟。
(2)恢复了国民经济。
(3)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道路。
考点二 列宁关于市场与社会主义
关系的主要观点
(1)由于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建立在发达生产力基础上的,在那样的
社会主义国家不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不存在商品和货币。因此,在实施新经济政策之
前,列宁把商品货币看作社会主义社会的对立物。
(2)在实施新经济政策后,列宁对商品货币、对市场作用的认识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他不
再把计划作为资源配置的唯一手段,而主张利用价值规律,通过政府计划发展商品经济。列
宁的主张是一种“有限计划调节”,即通过政府对经济过程的一种有限干预,实现经济计划与
市场调节的相融和统一。
(3)列宁没有全面认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只是把其当作一种权宜之计,所以使其认识具
有了局限性。
考点三 《论十大关系》关于我国经济建
设的主要观点
提出的背景 中心思想 主要观点
我国对苏联经济的态度由过
去的“基本照抄”转为“以
苏为鉴”。党内对怎样借鉴苏
联经验、少走弯路,也有很
多不同意见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
调动国内外的一切积极因素
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
方针
(1)协调比例关系。正确处理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之间
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
业之间的关系,经济建设和
国防建设之间的关系
(2)正确处理各种权力和利益
关系。国家、集体和个人三
个方面,必须兼顾。正确处
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
的关系,充分发挥中央和地
方两个积极性
(3)向外国学习。正确对待外
国经验,洋为中用,对于加
速本国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
意义
考点四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
1.国家市场为主体,自由市场为补充
在总结社会主义改造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毛泽东与党和国家的其他领导人提出了著名的
“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要求。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在发挥公有制经济和计划的作用
的同时,也要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和市场的作用。
2.发展商品生产为社会主义服务
在“大跃进”的形势下,毛泽东坚持列宁关于利用商品交换巩固工农联盟的主张,坚持
斯大林关于发展商品经济不会导致资本主义的观点,并强调通过发展商品生产来为社会主义
服务。
3.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与范围
(1)原因:两种所有制的存在是商品生产存在的主要前提,但商品生产的命运,最终是和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密切联系的。即使实现了单一的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如果产品还不很丰
富,某些范围内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有可能依然存在。
(2)范围: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范围,毛泽东提出了某些生产资料也是商品的论断,
突破了斯大林认为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只有生活资料是商品、生产资料不是商品的认识。
4.价值规律的作用
毛泽东认为价值规律对生产不起决定性调节作用,主张在限制价值规律的消极作用的前
提下,运用价值规律管理经济,进行经济核算。
深度整合 系统总结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对商品经济、价值规律的认识
对商品经济、价值规律的认识
列宁
在实施新经济政策以前,列宁把商品货币看作社会主义社会的对立物。后来,列
宁认为,苏俄的生产力水平没有达到发达这一高度,不具备消灭商品经济的条
件,因此号召共产党人要学会经商
斯大林
曾经认为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不再存在商品生产。在 20 世纪 50 年代初的争论中,
斯大林改变了自己原来的看法。他认为两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和两个社会主义生产
部门的存在,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存在的根本原因。他进一步指出,保持商品生
产、发展商品交换,是使社会主义获得胜利的唯一可能的道路。斯大林还认为,
在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地方,是不能没有价值规律的。他进一步指出,价值
规律是一个很好的实践的学校,无产阶级国家要自觉利用价值规律。不过,斯大
林认为,在个人消费品流通领域,存在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在生产领域,生产
资料不是商品,价值规律不是社会主义生产的调节...
知识整合
夯基固本
考点一 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1.主要内容
(1)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2)以自由贸易代替贸易国有化和实物配给制。
(3)发展国家资本主义。
2.意义
(1)巩固了工农联盟。
(2)恢复了国民经济。
(3)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道路。
考点二 列宁关于市场与社会主义
关系的主要观点
(1)由于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建立在发达生产力基础上的,在那样的
社会主义国家不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不存在商品和货币。因此,在实施新经济政策之
前,列宁把商品货币看作社会主义社会的对立物。
(2)在实施新经济政策后,列宁对商品货币、对市场作用的认识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他不
再把计划作为资源配置的唯一手段,而主张利用价值规律,通过政府计划发展商品经济。列
宁的主张是一种“有限计划调节”,即通过政府对经济过程的一种有限干预,实现经济计划与
市场调节的相融和统一。
(3)列宁没有全面认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只是把其当作一种权宜之计,所以使其认识具
有了局限性。
考点三 《论十大关系》关于我国经济建
设的主要观点
提出的背景 中心思想 主要观点
我国对苏联经济的态度由过
去的“基本照抄”转为“以
苏为鉴”。党内对怎样借鉴苏
联经验、少走弯路,也有很
多不同意见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
调动国内外的一切积极因素
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
方针
(1)协调比例关系。正确处理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之间
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
业之间的关系,经济建设和
国防建设之间的关系
(2)正确处理各种权力和利益
关系。国家、集体和个人三
个方面,必须兼顾。正确处
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
的关系,充分发挥中央和地
方两个积极性
(3)向外国学习。正确对待外
国经验,洋为中用,对于加
速本国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
意义
考点四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
1.国家市场为主体,自由市场为补充
在总结社会主义改造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毛泽东与党和国家的其他领导人提出了著名的
“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要求。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在发挥公有制经济和计划的作用
的同时,也要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和市场的作用。
2.发展商品生产为社会主义服务
在“大跃进”的形势下,毛泽东坚持列宁关于利用商品交换巩固工农联盟的主张,坚持
斯大林关于发展商品经济不会导致资本主义的观点,并强调通过发展商品生产来为社会主义
服务。
3.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与范围
(1)原因:两种所有制的存在是商品生产存在的主要前提,但商品生产的命运,最终是和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密切联系的。即使实现了单一的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如果产品还不很丰
富,某些范围内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有可能依然存在。
(2)范围: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范围,毛泽东提出了某些生产资料也是商品的论断,
突破了斯大林认为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只有生活资料是商品、生产资料不是商品的认识。
4.价值规律的作用
毛泽东认为价值规律对生产不起决定性调节作用,主张在限制价值规律的消极作用的前
提下,运用价值规律管理经济,进行经济核算。
深度整合 系统总结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对商品经济、价值规律的认识
对商品经济、价值规律的认识
列宁
在实施新经济政策以前,列宁把商品货币看作社会主义社会的对立物。后来,列
宁认为,苏俄的生产力水平没有达到发达这一高度,不具备消灭商品经济的条
件,因此号召共产党人要学会经商
斯大林
曾经认为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不再存在商品生产。在 20 世纪 50 年代初的争论中,
斯大林改变了自己原来的看法。他认为两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和两个社会主义生产
部门的存在,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存在的根本原因。他进一步指出,保持商品生
产、发展商品交换,是使社会主义获得胜利的唯一可能的道路。斯大林还认为,
在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地方,是不能没有价值规律的。他进一步指出,价值
规律是一个很好的实践的学校,无产阶级国家要自觉利用价值规律。不过,斯大
林认为,在个人消费品流通领域,存在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在生产领域,生产
资料不是商品,价值规律不是社会主义生产的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