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67 KB
- 2023-04-05 14:40:02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专题二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
知识整合
夯基固本
考点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的
重大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诞生是人类经济思想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性变革。它不仅使劳
动价值论进一步科学化,而且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平均利润率理论
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实现了经济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变革。马克思、恩格斯正是由于
正确地确立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科学研究方法,才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的
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暂时性,创立了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
经济学对于无产阶级认清自己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考点二 劳动二重性学说及其意义
1.劳动二重性学说及其意义
(1)劳动二重性是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形式上各不相同的劳动叫具体劳动。人的体力
和脑力的耗费,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叫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两种劳动,也
不是两次劳动,而是生产商品的同一个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2)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由马克思创立的。这一学说不仅科学地揭示了价值的源泉,使劳动
价值论成为科学,而且为剩余价值论等其他理论奠定了基础,从而成为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
经济学的枢纽。
2.商品二因素以及与劳动二重性的关系
(1)商品二因素:商品二因素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需要的属性,
称为使用价值,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是商品
的本质属性、社会属性、特有属性。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2)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的联系: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
具体劳动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考点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1.斯密、李嘉图、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比较
基本观点
斯密
①第一个明确提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概念;②认识到了商品的交换
价值不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但未能认识到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
能有交换价值;③二元劳动价值论——有时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
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有时又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商品
在交换中所能购买到的劳动量决定的(交换价值决定价值)
李嘉图
①纠正了斯密对商品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关系认识中错误的方面,认
为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肯定没有交换价值;批判了斯密的二元劳动
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只能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来决定;②
对劳动价值论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如认识到商品生产过程
中新价值的创造和旧价值的转移问题,认识到在价值决定问题上个别
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间的区别;③把劳动价值理论推到了
古典经济学的最高峰
马克思
①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二因素,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
统一体;②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③商品的价值是历史
的产物,它体现了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生产关系;④商品的价
值量及其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2.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评价与意义
(1)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在批判地继承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学说的基础上
建立起来的。与斯密、李嘉图把商品和价值等看成是“永恒的”不同,马克思认为它们都是
历史的产物;马克思揭示了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与商品的二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劳动价
值论成为科学。
(2)马克思在其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联系及其发
展趋势,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基础。
考点四 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
1.剩余价值的生产
(1)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劳动时间,在这部分时间内创造的价
值用来补偿劳动力的价值;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时间,在这部分时间内创造的价值被资本家
无偿占有,即剩余价值。因此,只要工人的劳动时间超过必要劳动时间,就能为资本家生产
出剩余价值。
(2)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的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家提高对雇佣工人剥削程度的两种基本方
法。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在生产技术水平和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
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
知识整合
夯基固本
考点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的
重大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诞生是人类经济思想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性变革。它不仅使劳
动价值论进一步科学化,而且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平均利润率理论
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实现了经济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变革。马克思、恩格斯正是由于
正确地确立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科学研究方法,才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的
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暂时性,创立了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
经济学对于无产阶级认清自己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考点二 劳动二重性学说及其意义
1.劳动二重性学说及其意义
(1)劳动二重性是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形式上各不相同的劳动叫具体劳动。人的体力
和脑力的耗费,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叫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两种劳动,也
不是两次劳动,而是生产商品的同一个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2)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由马克思创立的。这一学说不仅科学地揭示了价值的源泉,使劳动
价值论成为科学,而且为剩余价值论等其他理论奠定了基础,从而成为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
经济学的枢纽。
2.商品二因素以及与劳动二重性的关系
(1)商品二因素:商品二因素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需要的属性,
称为使用价值,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是商品
的本质属性、社会属性、特有属性。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2)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的联系: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
具体劳动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考点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1.斯密、李嘉图、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比较
基本观点
斯密
①第一个明确提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概念;②认识到了商品的交换
价值不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但未能认识到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
能有交换价值;③二元劳动价值论——有时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
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有时又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商品
在交换中所能购买到的劳动量决定的(交换价值决定价值)
李嘉图
①纠正了斯密对商品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关系认识中错误的方面,认
为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肯定没有交换价值;批判了斯密的二元劳动
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只能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来决定;②
对劳动价值论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如认识到商品生产过程
中新价值的创造和旧价值的转移问题,认识到在价值决定问题上个别
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间的区别;③把劳动价值理论推到了
古典经济学的最高峰
马克思
①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二因素,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
统一体;②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③商品的价值是历史
的产物,它体现了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生产关系;④商品的价
值量及其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2.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评价与意义
(1)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在批判地继承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学说的基础上
建立起来的。与斯密、李嘉图把商品和价值等看成是“永恒的”不同,马克思认为它们都是
历史的产物;马克思揭示了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与商品的二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劳动价
值论成为科学。
(2)马克思在其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联系及其发
展趋势,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基础。
考点四 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
1.剩余价值的生产
(1)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劳动时间,在这部分时间内创造的价
值用来补偿劳动力的价值;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时间,在这部分时间内创造的价值被资本家
无偿占有,即剩余价值。因此,只要工人的劳动时间超过必要劳动时间,就能为资本家生产
出剩余价值。
(2)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的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家提高对雇佣工人剥削程度的两种基本方
法。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在生产技术水平和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
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