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00 KB
  • 2023-12-06 07:30:02 发布

4.12我有一个梦想最新教研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必修二)(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我有一个梦想 马丁路德金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演讲稿写作的特点并能够写作演讲稿。 ②了解马丁路德金生平。 2.能力目标: ①培养演讲能力。 ②体会本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 3.情感目标: ①体悟马丁路德金的崇高献身精神。 ②自由、民主、平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激发学生为实现理想而不断奋斗。 二、教学重难点 1.结合背景材料深刻理解文中反映的黑人生活的严酷事实。 2.感受排比句式的表达效果,学习并应用到写作中去,提高表达能力。 三、教法学法 1.教法 ①情景激趣法。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教学情境。 ②讨论法。通过设计问题,以启发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开展积极的讨论。 2.学法 ①诵读法。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本文激情飞扬、富有感召力的语言特点。 ②“自主、合作、探究”法。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质疑”的精神。 四、课时安排:一 课时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总有一些面孔,总有一些声音,当时空过往的时候留下感动的痕迹。 也许没有伟岸的身影,却能将自由与梦想注入绝望者的心田; 也许没有豪言壮语,却能用正义的声音震撼我们的心灵。 “我有一个梦想”是二十世纪最为惊心动魄的声音。今天就让我们借助这堂课走进马丁.路德.金,走进他的梦想! (二)作者简介 马丁路德金(1929—1968年),美国黑人律师,著名黑人民权运动领袖。 1929年出生于美国黑人家庭,19岁大学毕业。26岁获得博士学位。此后他积极参加和领导美国黑人的民权运动。 1956年他组织黑人进行抵制公共汽车歧视黑人的斗争。全城5万黑人拒乘公共汽车385天,迫使最高法院宣布:公共汽车无权隔离黑人和白人。 1963年8月他率领25万人向华盛顿林肯纪念堂“自由进军”,并发表演说《我有一个梦想》。 他一生三次被捕,三次遇刺。 1964年,获诺贝尔和平奖。他将全部奖金(54600美元)献给了自由运动。 1968年,遇刺身亡,终年39岁。 美国政府确定从1986年起每年一月的第三个星期一(金的诞辰为1月15日)为全国纪念日。 (三)、题解 本文的题目是“我有一个梦想”, 题眼是哪个词? “梦想”! (四)、鉴赏课文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章中从哪一段开始正面出现梦想。 17段 把握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16 现实 第二部分17-32 梦想 (2)文章的标题是“我有一个梦想”,但文章在第17段才提出“梦想”,那么,前16段能否删去?为什么?前16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不能 文章首先从黑人遭遇的悲惨现实谈起,体现了演讲的针对性。 也正是由于遭遇的悲惨,才产生了后文的梦想,所以前一部分必不可少,不能删去。 倘若删去,会使梦想缺乏基础,感召力和说服力大大下降。 在内容上交代梦想产生的原因、斗争的方式和决心.在情感上为表达梦想的做了必要而充分的铺垫 (3)下面大家阅读文章第一段,了解其中所表达的内容,品味其中所蕴含的情感。 一百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今天我们就是站在他的雕像前集会。这一庄严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它之到来犹如欢乐的黎明,结束了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 一个伟大的美国人指的是谁? 林肯 《解放黑奴宣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废除奴隶制,让黑人在法律上获得了自由 “灯塔”“黎明”这两个比喻,在表达上有何作用? 形象的点明了《解放黑奴宣言》的伟大意义。同时也暗示着今天黑人的反抗斗争是合法的 (4)、那么《解放黑奴宣言》真的结束了黑人的漫漫长夜吗?黑人真的得到自由了吗?下面我们通过一些图片,看一下19世纪50年代, 在《解放黑奴宣言》过去100年后,黑人过着怎样什么样的生活? 从这些图片我们不难看出: 19世纪50年代黑人仍然是下等公民,挣扎在社会的底层,生活贫困,受不到良好的教育,不能进入各级各类高层机构,不能参加投票和选举,不能像白人一样享有人格自由。 在南方的许多州,黑人不能在白人开的餐馆就餐,许多公共场所挂着“仅供白人使用”的牌子,甚至在公共汽车上黑人也只能坐在后车厢,车的中部虽然允许黑人坐,但有白人上车,黑人必须给白人让座。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美国黑人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民权运动,马丁路德金就是其中最杰出的领袖。 (5).那么在马丁路德金的这篇演讲词中哪一段反映了黑人的悲惨命运和苦难生活呢? 第二段 然而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的事实。一百年后的今天,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萎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骇人听闻的情况公诸于众。 ①.这一段作者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修辞:排比、反复.比喻 ②,“物质充裕的海洋”比喻什么?“穷困的孤岛”比喻什么?这两个比喻说明了什么问题? 物质财富充裕的美国社会,生活在贫穷中的黑人世界。形象地说明黑人社会地位地下、生活贫困的社会现实。 ③,为什么作者说黑人“是故土家园的流亡者 ? 美国是黑人的故乡.家园.他们本应该是美国的主人.但现实却是他们得不到自由.民主.得不到幸福生活.没有安全感和归宿感 ④,这一段作者分别从哪两个方面揭示了美国黑人的生活处境? 物质生活贫困;精神生活备受歧视; (5),在标榜自由和民主的美国,在自由女神的故乡,怎么理解第二段所反映的事实 有力的撕破了美国政府虚伪的外衣,是对美国政府的最大的讽刺,最有力的批评 (6).这么悲惨的遭遇,这么虚伪的美国政府.这么具有感召力的演讲。如果你是当时聆听演讲的一名黑人,心中会涌现出什么情感呢? 反抗,斗争 是不是要拿起武器去对付压迫我们的美国政府和白人了呢? 不是 (7).从文章中的哪些段落可以看出,马丁路德金告诉我们的斗争方式和斗争策略? 7段和8段 斗争的方式:和平的,正当的方式。(非暴力抵抗原则) 斗争的策略:团结白人。 相对于之前激情飞扬的语言 语气更平和、理智 (8).哪些段落告诉我们黑人斗争的决心? 只要黑人仍然遭受警察难以形容的野蛮迫害,我们就绝不会满足。 只要我们在外奔波而疲乏的身躯不能在公路旁的汽车旅馆和城里的旅馆找到住宿之所,我们就绝不会满足。 只要黑人的基本活动范围只是从少数民族聚居的小贫民区转移到大贫民区,我们就绝不会满足。 只要密西西比仍然有一个黑人不能参加选举,只要纽约有一个黑人认为他投票无济于事,我们就绝不会满足。 不!我们现在并不满足,我们将来也不满足,除非正义和公正犹如江海之波涛,汹涌澎湃,滚滚而来。 采用有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决心 排比 表达了坚决,彻底的决心,只要人身受到攻击,只要生活范围受限,只要政治上不平等,就不满意.一定要得到自由. 为了得到和白人同等的生存权利,竟然成为黑人为之呐喊,为之浴血奋战的梦想,由此可见,黑人所受压迫之深.遭受苦难之深. 课堂小结 在1-16段中,在内容上交代了实现梦想的原因、斗争的方式、策略和决心,为表达梦想的做了必要而充分的铺垫。 (9):一个出身美国,曾经三次坐牢,三次遇刺,遭受重重困难和挫折的民权运动领袖,在本文中表达了怎么的梦想呢?请大家阅读17-25段 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梦想的内容. 梦想的具体内容: ①美国能真正实现人人生而平等。 ②美国以后不再有种族歧视和隔离。 ③美国能变成自由和正义的绿洲。 ④美国能成为不以肤色定优劣的国家。 ⑤黑人与白人和睦相处,亲如一家。 ⑥美国成为真正的人家乐园。 怎样用一句话概括一下梦想的内容是什么? 平等、自由、民主 26-32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 让自由之声响彻美国的每一个山岗,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五)、文章的结构 我有一个梦想 马丁.路德.金 梦想的原因(1-6) 实现梦想的方式(7-9) 深情的梦想(17-25) 对未来的美好憧憬(26-32) (六)、写作技巧 1.比喻,化抽象为具体,增强语言形象性 2.排比,增加文章气势, 激起听众的共鸣 (七)、作业 很多年过去了,你认为金的梦想实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