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8.38 KB
- 2023-10-31 17:30:02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上册《家乡物产养育我》评课稿
大家好,今天很荣幸听了林老师《家乡物产养育我》的课程,这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通过呈现浓厚的地方特色的物产,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感受家乡的物产与人们的生活,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对家乡生活的悦纳与责任。本节课是在上节课开展“寻访家乡物产”调查活动基础上进行的,这节课较好体现了学科课程特点,凸显新课标理念,林老师在这节课的授课上有几点非常好。
(一)聚焦目标,教学脉络清晰
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指向学生学习的重难点,使教学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品德课堂不能拘泥课内,还需要前延和后展。对小学二年级学生来说,对家乡物产不够了解,缺少观察和体验,更谈不上知道特产和当地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的关系。因而,将学生调查、寻访家乡物产及其与自己生活的关系等实践活动,作为一个内容进行课前的专门指导,在此基础上,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进一步了解家乡的特产,感受家乡物产的丰富”;“初步了解家乡本地产业的传统和特点、家乡物产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人的勤劳与智慧,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培养收集整理资料,并能与同伴交流、分享探究成果的能力”,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设计 “家乡物产交流会”——“特产节,说特产”——“出售会,寻特产”——“畅谈会,话家乡” 等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条理清晰。让学生在交流、分享活动中,感受家乡物产的丰富,认识、了解家乡的特产,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活用教材, 创设情境突破重难点
教材只是引导学生发展的范例,我们的教学应当向生活开放,向自我开放。本节课,老师能正确理解教材,并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加工、整理,创设了“交流会”、“出售会”(学生扮演特产店老板介绍家乡特产、学生填写购物券、评选幸运顾客)、播放视频故事等学习情境,鼓励学生交流、分享,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体验,畅谈感受,及时引导学生表达课堂活动中产生的新的情感体验,丰富了学生对家乡物产的了解和对家乡特产的认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较好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 突出主体,师生互动促发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创造适合学生参与的活动条件, 从学生的心理与认知特点出发,设计了“交流会”、“出售会”、知识竞赛,播放视频,讲家乡特产背后的故事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交流分享、学习探究。整堂课以学生活动为主, 各活动环节的设计、物产的选择,贴近学生,贴近生活。
孩子们乐意参与,主动学习,活动积极而有序,每个孩子都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体现了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理念。学生的情感、认知以及合作交流技能等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得到培养,获得了发展。
(四) 优化课堂,架起学生成长的桥梁
本堂课,课前,学生以“采”为预习材料。“采”就是有目的地根据需要查找资料,采集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学生根据课上要学习的内容,在课前对家乡的物产进行调查、收集,并运用“福建教育资源平台”,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以图片、文字等形式在班级的空间进行交流、分享。这为学生们营造出一个丰富的动态交流环境以及资源分享平台,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生活中的物产。
课中,学生以“享——观”为习得知识。课始,学生将自己的课前收集成果以图片、实物在小组内展示,小组成员之间对收集到的物产进行观、摸、闻,班级成员之间再进行分享、交流,一方面学生对家乡物产有更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微课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 生动可感的声音,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课中观看《小芦柑 大故事》微课,不仅让学生从视觉、听觉上了解家乡物产的故事,还让学生在课堂上领略信息技术的独特魅力。
课后,学生以“思”为巩固知识。课后,学生完成“学生学习评价”,在自评、组评、家评、师评中完成对本堂课的课后知识巩固。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上学得兴趣盎然,达到激情引趣,还要在课后以情促思,寓教于乐,...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上册《家乡物产养育我》评课稿
大家好,今天很荣幸听了林老师《家乡物产养育我》的课程,这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通过呈现浓厚的地方特色的物产,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感受家乡的物产与人们的生活,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对家乡生活的悦纳与责任。本节课是在上节课开展“寻访家乡物产”调查活动基础上进行的,这节课较好体现了学科课程特点,凸显新课标理念,林老师在这节课的授课上有几点非常好。
(一)聚焦目标,教学脉络清晰
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指向学生学习的重难点,使教学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品德课堂不能拘泥课内,还需要前延和后展。对小学二年级学生来说,对家乡物产不够了解,缺少观察和体验,更谈不上知道特产和当地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的关系。因而,将学生调查、寻访家乡物产及其与自己生活的关系等实践活动,作为一个内容进行课前的专门指导,在此基础上,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进一步了解家乡的特产,感受家乡物产的丰富”;“初步了解家乡本地产业的传统和特点、家乡物产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人的勤劳与智慧,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培养收集整理资料,并能与同伴交流、分享探究成果的能力”,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设计 “家乡物产交流会”——“特产节,说特产”——“出售会,寻特产”——“畅谈会,话家乡” 等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条理清晰。让学生在交流、分享活动中,感受家乡物产的丰富,认识、了解家乡的特产,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活用教材, 创设情境突破重难点
教材只是引导学生发展的范例,我们的教学应当向生活开放,向自我开放。本节课,老师能正确理解教材,并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加工、整理,创设了“交流会”、“出售会”(学生扮演特产店老板介绍家乡特产、学生填写购物券、评选幸运顾客)、播放视频故事等学习情境,鼓励学生交流、分享,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体验,畅谈感受,及时引导学生表达课堂活动中产生的新的情感体验,丰富了学生对家乡物产的了解和对家乡特产的认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较好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 突出主体,师生互动促发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创造适合学生参与的活动条件, 从学生的心理与认知特点出发,设计了“交流会”、“出售会”、知识竞赛,播放视频,讲家乡特产背后的故事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交流分享、学习探究。整堂课以学生活动为主, 各活动环节的设计、物产的选择,贴近学生,贴近生活。
孩子们乐意参与,主动学习,活动积极而有序,每个孩子都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体现了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理念。学生的情感、认知以及合作交流技能等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得到培养,获得了发展。
(四) 优化课堂,架起学生成长的桥梁
本堂课,课前,学生以“采”为预习材料。“采”就是有目的地根据需要查找资料,采集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学生根据课上要学习的内容,在课前对家乡的物产进行调查、收集,并运用“福建教育资源平台”,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以图片、文字等形式在班级的空间进行交流、分享。这为学生们营造出一个丰富的动态交流环境以及资源分享平台,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生活中的物产。
课中,学生以“享——观”为习得知识。课始,学生将自己的课前收集成果以图片、实物在小组内展示,小组成员之间对收集到的物产进行观、摸、闻,班级成员之间再进行分享、交流,一方面学生对家乡物产有更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微课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 生动可感的声音,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课中观看《小芦柑 大故事》微课,不仅让学生从视觉、听觉上了解家乡物产的故事,还让学生在课堂上领略信息技术的独特魅力。
课后,学生以“思”为巩固知识。课后,学生完成“学生学习评价”,在自评、组评、家评、师评中完成对本堂课的课后知识巩固。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上学得兴趣盎然,达到激情引趣,还要在课后以情促思,寓教于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5 分享真快乐》 部编版 (1)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3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 风儿轻轻吹》人教部编版
- 第四单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单元测试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