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7.46 KB
- 2023-10-27 07:30:02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第 1 章 物质及其变化
1.1 物质的变化
1.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没有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如:水的二态变化、玻璃破
碎、石蜡熔化、铁丝绕成各种形状、铁布高炉里熔成铁水、酒精挥发、硫酸铜晶体溶解在水中等都是物理
变化。
(2)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如:火柴燃烧、
植物的光合作用、绿叶变黄等都是化学变化。还有下列变化也是化学变化:
①硝酸铅和碘化钾反应
②硫酸铜晶体加热变成无水硫酸铜
③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
④电解水
【注意】①有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或生成沉淀等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加热时
水变成水蒸气、灯泡通电发光放热等均属于物理变化。
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木质区别在于:变化前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③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了新的分子。在化学变化过
程中,原子未变,而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如下图
水蒸发的微观示意图 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
水蒸发过程中分子本身没变,是物理变化;水电解过程中分子发生了改变,变成了其他分子,是化学
变化。
(3)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
检验水:白色的硫酸铜粉末一遇到水就会变成蓝色,故常用白色的无水硫酸铜粉末来检验水或作为吸
收少量水分的干燥剂。硫酸铜晶体含有结晶水,呈蓝色;加热时硫酸铜晶体失去结晶水变成白色的硫酸铜
粉末。
检验三价铁离子(Fe3+):在氯化铁溶液中加入硫氰化钾溶液后溶液变成血红色,生成了新物质,发生了
化学反应,利用这一性质,可以用硫氰化钾溶液检验三价铁离子的存在。
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变化时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变化时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
本质区别
宏观:没有新物质生成
微观:构成物质的粒子不变,只是粒子间间隔
可能改变
宏观:有新物质生成
微观: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
新的分子
外观特征
状态、形状、大小的改变 常伴随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
沉淀等
举例 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等 镁条燃烧、硫酸铜晶体脱水等
区分依据 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取系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往往同时发生,在化学变化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
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注意】发光、放热、变色、气体的放出、沉淀的析出等现象能帮助我们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但
不一定是充分的依据,有的物理变化也有发光、放热现象,如电灯发光、放热属于物理变化。
爆炸不一定是物理变化,如轮胎爆炸属于物理变化。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是看有没有新物质
生成。
3.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概念:不需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的性质属丁
物质的化学性质。
(2)常见性质分类:颜色、气味、味道、状态、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等属于物
质的物理性质;酸碱性、氧化性、可燃性、还原性等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3)物质变化和物质性质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①区别:变化强调的是物质的某种运动过程,是正在进行着的或已经发生了的过程,重在“变”,因此变
化往往用动词表示;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无论变化是否正在进行,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因此性
质往斜用“能”“不能”“可以”“不可以”“会”“容易”“难”等描述。
②联系:物质的性质是物质发生变化的内因,而物质的变化则是物质性质的具体体现。二者之间的关
系如下:
1.观察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三阶段)
(1)变化前:记录物质的名称,观察并记录物质的形态、颜色等。
(2)变化中:观察并记录物质的形态、颜色、能量变化等现象。如:蓝色硫酸铜溶液中滴人无色氢氧化
钠溶液,生成蓝色沉淀。
(3)变化后:记录生成物的形态和颜色等。
观察和实验等方法是探究物质变化的基本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法,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物质
的状态、形状、颜色是否改变,温度(吸热或放热)是否变化,变化中有无沉淀或气体生成。
根据物质变化中所获得的信息对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推测,是我们认识物质并进一步探索物质变化规
律的基本方法。
【...
1.1 物质的变化
1.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没有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如:水的二态变化、玻璃破
碎、石蜡熔化、铁丝绕成各种形状、铁布高炉里熔成铁水、酒精挥发、硫酸铜晶体溶解在水中等都是物理
变化。
(2)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如:火柴燃烧、
植物的光合作用、绿叶变黄等都是化学变化。还有下列变化也是化学变化:
①硝酸铅和碘化钾反应
②硫酸铜晶体加热变成无水硫酸铜
③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
④电解水
【注意】①有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或生成沉淀等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加热时
水变成水蒸气、灯泡通电发光放热等均属于物理变化。
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木质区别在于:变化前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③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了新的分子。在化学变化过
程中,原子未变,而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如下图
水蒸发的微观示意图 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
水蒸发过程中分子本身没变,是物理变化;水电解过程中分子发生了改变,变成了其他分子,是化学
变化。
(3)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
检验水:白色的硫酸铜粉末一遇到水就会变成蓝色,故常用白色的无水硫酸铜粉末来检验水或作为吸
收少量水分的干燥剂。硫酸铜晶体含有结晶水,呈蓝色;加热时硫酸铜晶体失去结晶水变成白色的硫酸铜
粉末。
检验三价铁离子(Fe3+):在氯化铁溶液中加入硫氰化钾溶液后溶液变成血红色,生成了新物质,发生了
化学反应,利用这一性质,可以用硫氰化钾溶液检验三价铁离子的存在。
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变化时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变化时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
本质区别
宏观:没有新物质生成
微观:构成物质的粒子不变,只是粒子间间隔
可能改变
宏观:有新物质生成
微观: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
新的分子
外观特征
状态、形状、大小的改变 常伴随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
沉淀等
举例 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等 镁条燃烧、硫酸铜晶体脱水等
区分依据 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取系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往往同时发生,在化学变化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
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注意】发光、放热、变色、气体的放出、沉淀的析出等现象能帮助我们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但
不一定是充分的依据,有的物理变化也有发光、放热现象,如电灯发光、放热属于物理变化。
爆炸不一定是物理变化,如轮胎爆炸属于物理变化。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是看有没有新物质
生成。
3.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概念:不需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的性质属丁
物质的化学性质。
(2)常见性质分类:颜色、气味、味道、状态、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等属于物
质的物理性质;酸碱性、氧化性、可燃性、还原性等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3)物质变化和物质性质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①区别:变化强调的是物质的某种运动过程,是正在进行着的或已经发生了的过程,重在“变”,因此变
化往往用动词表示;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无论变化是否正在进行,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因此性
质往斜用“能”“不能”“可以”“不可以”“会”“容易”“难”等描述。
②联系:物质的性质是物质发生变化的内因,而物质的变化则是物质性质的具体体现。二者之间的关
系如下:
1.观察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三阶段)
(1)变化前:记录物质的名称,观察并记录物质的形态、颜色等。
(2)变化中:观察并记录物质的形态、颜色、能量变化等现象。如:蓝色硫酸铜溶液中滴人无色氢氧化
钠溶液,生成蓝色沉淀。
(3)变化后:记录生成物的形态和颜色等。
观察和实验等方法是探究物质变化的基本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法,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物质
的状态、形状、颜色是否改变,温度(吸热或放热)是否变化,变化中有无沉淀或气体生成。
根据物质变化中所获得的信息对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推测,是我们认识物质并进一步探索物质变化规
律的基本方法。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5 分享真快乐》 部编版 (1)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3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 风儿轻轻吹》人教部编版
- 第四单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单元测试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