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1 MB
- 2023-10-27 01:06:01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1.5 物质的溶解
第 2 课时 物质的溶解度和溶液的配置
目录
1.溶解度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 100 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这种物质在这种溶
剂里的溶解度。
(2)影响因素:内因:溶质和溶剂的性质。
外因:温度。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如硝酸钾;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如氯化钠;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
(3)四要素:条件:一定温度下;
标准:在 100 克溶剂里;状态:达到饱和状态;
单位:克(g)。
(4)公式:S=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100(克)
注意:描述溶解度时一定要指明温度、达到饱和、单位为 g。
2.溶解性等级
根据物质在室温(20 ℃)时的溶解度(用 S 表示),将它们在水中的溶解性分成四个等级。
溶解性 难溶 微溶 可溶 易溶
溶解度(20 ℃) <0>10 克
3.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1)表示方法
①溶解度表(会查看)。
②溶解度曲线:以温度为横坐标,溶解度为纵坐标,形象地描绘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的曲线。
(2)变化规律
①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陡升型),代表物质是 KNO3;
②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小(平缓型),代表物质是 NaCl;
③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下降型),代表物质是 Ca(OH)2;
④气体的溶解度一般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4.溶质的质量分数
(1)定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可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
(2)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 p%=
溶质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100%=
溶质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100%。
(3)变形公式: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
。
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p%=[S/(S+100)]×100% (S 表示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S=
P
100-P
×100 g
注意: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液浓度的定量表示,溶质质量分数越大的溶液浓度越大。
(4)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
①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100 g 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溶质的质量。它有单位,单
位是克。溶解度的大小主要由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决定,与外界温度等条件有关,与溶质、溶剂的多少
无关,溶液一定要饱和。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在整个溶液质量中所占的比 例,无单位,大小由溶质、溶剂的多少决定,
与溶质、溶剂的性质无关,与外界温度等条件无关,溶液不一定饱和。
5.溶液的稀释与浓缩
依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
注意:两种溶液混合时,质量可以相加,但体积不能相加。
6.溶液的配制(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的氯化钠溶液 50 g。)
(1)器材: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药匙、胶头滴管。
(2)步骤:
①计算(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或体积):配制此溶液需要氯化钠 2.5g,水 45mL。
②称量和量取(固体:用天平称取;液体:用量筒量取):用托盘天平称取所需的氯化钠,放入烧杯中。用量
筒量取所需的水。
③溶解;将用量筒量取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里,用玻璃棒搅拌。待氯化钠完全溶解时,10%的氯化
钠溶液就配制好了。
④装瓶并贴上标签。
7.溶液稀释问题的计算
(1)原则: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将溶液稀释的方法是在浓溶液中加入溶剂水,由于加入的水属于溶剂,所以溶剂的质量和溶液(溶质+溶剂)
的质量增加,但溶质的质量不变,据此可以解决稀释溶液时的相关问题。
(2)计算公式
①m 浓·a%(浓)=m 稀·b%(稀)或 m 浓·a%=(m 浓+m 水)·b%
②V 浓·ρ 浓·a%(浓)=V 稀·ρ 稀·b%(稀)
1.理解溶解度概念要抓住四个要点:
(1)条件:在一定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不指明温度时,溶解度没有意义。
(2)标准:在 100 克溶剂里。这是概念中规定的标准,物质溶解量的多少与溶剂量的多少成正比,要比较物
质溶解度的大小,必须要等量溶剂。此处 100 克是指溶剂质量,而不是溶液质量。
(3)状态:“饱和”。规定只有在一定量溶...
第 2 课时 物质的溶解度和溶液的配置
目录
1.溶解度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 100 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这种物质在这种溶
剂里的溶解度。
(2)影响因素:内因:溶质和溶剂的性质。
外因:温度。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如硝酸钾;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如氯化钠;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
(3)四要素:条件:一定温度下;
标准:在 100 克溶剂里;状态:达到饱和状态;
单位:克(g)。
(4)公式:S=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100(克)
注意:描述溶解度时一定要指明温度、达到饱和、单位为 g。
2.溶解性等级
根据物质在室温(20 ℃)时的溶解度(用 S 表示),将它们在水中的溶解性分成四个等级。
溶解性 难溶 微溶 可溶 易溶
溶解度(20 ℃) <0>10 克
3.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1)表示方法
①溶解度表(会查看)。
②溶解度曲线:以温度为横坐标,溶解度为纵坐标,形象地描绘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的曲线。
(2)变化规律
①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陡升型),代表物质是 KNO3;
②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小(平缓型),代表物质是 NaCl;
③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下降型),代表物质是 Ca(OH)2;
④气体的溶解度一般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4.溶质的质量分数
(1)定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可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
(2)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 p%=
溶质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100%=
溶质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100%。
(3)变形公式: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
。
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p%=[S/(S+100)]×100% (S 表示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S=
P
100-P
×100 g
注意: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液浓度的定量表示,溶质质量分数越大的溶液浓度越大。
(4)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
①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100 g 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溶质的质量。它有单位,单
位是克。溶解度的大小主要由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决定,与外界温度等条件有关,与溶质、溶剂的多少
无关,溶液一定要饱和。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在整个溶液质量中所占的比 例,无单位,大小由溶质、溶剂的多少决定,
与溶质、溶剂的性质无关,与外界温度等条件无关,溶液不一定饱和。
5.溶液的稀释与浓缩
依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
注意:两种溶液混合时,质量可以相加,但体积不能相加。
6.溶液的配制(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的氯化钠溶液 50 g。)
(1)器材: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药匙、胶头滴管。
(2)步骤:
①计算(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或体积):配制此溶液需要氯化钠 2.5g,水 45mL。
②称量和量取(固体:用天平称取;液体:用量筒量取):用托盘天平称取所需的氯化钠,放入烧杯中。用量
筒量取所需的水。
③溶解;将用量筒量取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里,用玻璃棒搅拌。待氯化钠完全溶解时,10%的氯化
钠溶液就配制好了。
④装瓶并贴上标签。
7.溶液稀释问题的计算
(1)原则: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将溶液稀释的方法是在浓溶液中加入溶剂水,由于加入的水属于溶剂,所以溶剂的质量和溶液(溶质+溶剂)
的质量增加,但溶质的质量不变,据此可以解决稀释溶液时的相关问题。
(2)计算公式
①m 浓·a%(浓)=m 稀·b%(稀)或 m 浓·a%=(m 浓+m 水)·b%
②V 浓·ρ 浓·a%(浓)=V 稀·ρ 稀·b%(稀)
1.理解溶解度概念要抓住四个要点:
(1)条件:在一定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不指明温度时,溶解度没有意义。
(2)标准:在 100 克溶剂里。这是概念中规定的标准,物质溶解量的多少与溶剂量的多少成正比,要比较物
质溶解度的大小,必须要等量溶剂。此处 100 克是指溶剂质量,而不是溶液质量。
(3)状态:“饱和”。规定只有在一定量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5 分享真快乐》 部编版 (1)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3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 风儿轻轻吹》人教部编版
- 第四单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单元测试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