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2 MB
- 2023-10-25 12:00:03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第 3 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
教学重点:
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建立起实验与物理模型之间的必然联系.
教学用具:
凸透镜、蜡烛、火柴、光屏、刻度尺.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情景一:玩小水珠。把透明胶片放到课本上面,用手指在透明胶片上滴一个水珠,
观察小水珠下面的字。揭秘“小水珠”并进行设问:
问题:你玩过凸透镜吗?能介绍一下你以前是怎么玩的吗?还有别的玩法吗?
情景二:演示:用投影仪把细小的灯丝投影在天花板(墙壁)上。让学生观察灯丝的
像与灯丝相比怎样?
演示:灯丝开口向下,在像上开口怎样?
演示:灯丝开口向上,在像上开口又怎样?成什么样的像?
问题:如何区别像的正立、倒立?什么情况像明亮、清晰?
问题:怎样区别实像和虚像?像与原物相比有什么特点?
问题:像的放大、缩小是什么意思?
点评: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
而形成的,无法用光屏承接。
像的正立、倒立是指像的上下位置,与物体的上下位置比较是否颠倒。
“放大”“缩小”指像与物比较的结果。
“变大”“变小”指像本身的变化情况。
问题:什么是物距、像距?
点评:灯丝到凸透镜的距离叫物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像距。
问题引导:使用凸透镜产生这么多的现象,所成的像有哪些特点?成像的条件是什
么呢?能猜想一下吗?
凸透镜所成的像可能与物体的位置有关,我们这节课就用实验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
规律。
设计意图:贴近学生的心理需求及生活实际提出问题,激起学生的探究欲。让学生
从生活走向物理。
二、推进新课
探究点 凸透镜成像及其规律新
器材:光具座、光具座附件、蜡烛、火柴、凸透镜
说明:摆放顺序可以从左到右依次为蜡烛、凸透镜、光屏,也可从右到左依次为蜡
烛、凸透镜、光屏。
使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
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固定凸透镜,移动蜡烛和光屏进行观察实验。
固定蜡烛,移动凸透镜、光屏进行观察实验。
问题:根据设计方案需要记录哪些物理量及像的哪些特点?
启发学生明确要记录:物距、像距;像的性质(放大、缩小,倒立、正立,虚、
实)……
强调注意事项及实验步骤:
a.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中央,蜡烛和光屏在凸透镜的两侧,使烛焰、透镜、
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b.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的距离尽量远的位置,点燃蜡烛
c.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为止
d.记录下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大小和倒正
e.将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一段距离,重复上述操作,直到不能在屏上得到烛焰的像
f.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试着用眼睛观察像在何处,像是怎样的?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探究一:在光屏上找到物体完整清晰的实像。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启发、点拨或发提示卡片并提示学生。
请学生代表讲解找到清晰完整像的方法。
①物体、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②光屏上的像最亮最清晰时,光屏所
在位置就是像所在位置。
学生总结:光屏上可以找到倒立、缩小实像和倒立、放大实像。
探究二:探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和倒立、缩小实像的规律。
记录实验数据,得出凸透镜成像的初步规律。
1. 当 u>2f 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f<v<2f。
2. 当 u=2f 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v=2f。此点为成实像大小的分界点。
3. 当 f<u<2f 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v>2f。
4. 当 u=f 时,不成像。此点为成像虚实的分界点。
5. 当 u<f 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说明:教师应准备小组实验活动建议卡片,谁遇到疑难问题或不能继续进行时可向
教师要卡片,按提示继续实验。
实验表格
物距 成像性质 像距 应用
u>2f
u=2f
2f>u>f
u=f
u<f
分析论证:
根据成像的情况,对数据进行分类
1.焦点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物体在焦点以外成实像,焦点以内成虚像。即
一倍焦距内外分虚实。
2.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和缩小像的分界点。物体在二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
教学重点:
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建立起实验与物理模型之间的必然联系.
教学用具:
凸透镜、蜡烛、火柴、光屏、刻度尺.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情景一:玩小水珠。把透明胶片放到课本上面,用手指在透明胶片上滴一个水珠,
观察小水珠下面的字。揭秘“小水珠”并进行设问:
问题:你玩过凸透镜吗?能介绍一下你以前是怎么玩的吗?还有别的玩法吗?
情景二:演示:用投影仪把细小的灯丝投影在天花板(墙壁)上。让学生观察灯丝的
像与灯丝相比怎样?
演示:灯丝开口向下,在像上开口怎样?
演示:灯丝开口向上,在像上开口又怎样?成什么样的像?
问题:如何区别像的正立、倒立?什么情况像明亮、清晰?
问题:怎样区别实像和虚像?像与原物相比有什么特点?
问题:像的放大、缩小是什么意思?
点评: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
而形成的,无法用光屏承接。
像的正立、倒立是指像的上下位置,与物体的上下位置比较是否颠倒。
“放大”“缩小”指像与物比较的结果。
“变大”“变小”指像本身的变化情况。
问题:什么是物距、像距?
点评:灯丝到凸透镜的距离叫物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像距。
问题引导:使用凸透镜产生这么多的现象,所成的像有哪些特点?成像的条件是什
么呢?能猜想一下吗?
凸透镜所成的像可能与物体的位置有关,我们这节课就用实验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
规律。
设计意图:贴近学生的心理需求及生活实际提出问题,激起学生的探究欲。让学生
从生活走向物理。
二、推进新课
探究点 凸透镜成像及其规律新
器材:光具座、光具座附件、蜡烛、火柴、凸透镜
说明:摆放顺序可以从左到右依次为蜡烛、凸透镜、光屏,也可从右到左依次为蜡
烛、凸透镜、光屏。
使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
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固定凸透镜,移动蜡烛和光屏进行观察实验。
固定蜡烛,移动凸透镜、光屏进行观察实验。
问题:根据设计方案需要记录哪些物理量及像的哪些特点?
启发学生明确要记录:物距、像距;像的性质(放大、缩小,倒立、正立,虚、
实)……
强调注意事项及实验步骤:
a.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中央,蜡烛和光屏在凸透镜的两侧,使烛焰、透镜、
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b.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的距离尽量远的位置,点燃蜡烛
c.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为止
d.记录下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大小和倒正
e.将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一段距离,重复上述操作,直到不能在屏上得到烛焰的像
f.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试着用眼睛观察像在何处,像是怎样的?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探究一:在光屏上找到物体完整清晰的实像。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启发、点拨或发提示卡片并提示学生。
请学生代表讲解找到清晰完整像的方法。
①物体、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②光屏上的像最亮最清晰时,光屏所
在位置就是像所在位置。
学生总结:光屏上可以找到倒立、缩小实像和倒立、放大实像。
探究二:探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和倒立、缩小实像的规律。
记录实验数据,得出凸透镜成像的初步规律。
1. 当 u>2f 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f<v<2f。
2. 当 u=2f 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v=2f。此点为成实像大小的分界点。
3. 当 f<u<2f 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v>2f。
4. 当 u=f 时,不成像。此点为成像虚实的分界点。
5. 当 u<f 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说明:教师应准备小组实验活动建议卡片,谁遇到疑难问题或不能继续进行时可向
教师要卡片,按提示继续实验。
实验表格
物距 成像性质 像距 应用
u>2f
u=2f
2f>u>f
u=f
u<f
分析论证:
根据成像的情况,对数据进行分类
1.焦点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物体在焦点以外成实像,焦点以内成虚像。即
一倍焦距内外分虚实。
2.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和缩小像的分界点。物体在二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5 分享真快乐》 部编版 (1)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3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 风儿轻轻吹》人教部编版
- 第四单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单元测试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