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9.99 KB
- 2023-10-24 13:42:02 发布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1
第 28 讲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设计与进行实验】
1. 实验原理:光的反射 ;
2.主要实验器材:玻璃板、刻度尺、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白纸等;
3. 等效替代法的应用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为了便于找到像的位置;让相同的蜡烛
(未点燃)与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找到像的位置、比较物和像大小关系;
4.为了让实验现象更明显,本实验最好在 较暗 的环境中进行;
5.实验中尽量选择 较薄 的玻璃板,实验时,通过玻璃板能看见同一支蜡烛的两个像,产
生这个的原因是玻璃板有一定的厚度,通过玻璃板的前后两个面各形成一个像,产生重影;
6.实验中像的大小始终等于物体大小,通过肉眼看见“近大远小”,这与视角有关;
7.实验中无论平面镜多小,都能使物体形成一个完整的与物体等大的像(物体上反射的光线
总有射向平面镜的);
8.玻璃板的放置要求:玻璃板要与水平桌面 垂直 ,确保物像重合,若玻璃板向点燃蜡烛
方向倾斜,则蜡烛的像总在未点燃蜡烛的上方偏高处;若玻璃板向未点燃蜡烛的方向倾斜,
则蜡烛的像总在未点燃蜡烛的下方偏低处;
9.刻度尺的作用:测量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10.观察像时眼睛的位置:与物同侧;
11. 验证平面镜成虚像 :用光屏代替未点燃的蜡烛,看在光屏上是否能承接蜡烛成的像;
12.多次测量的目的:多次改变蜡烛和玻璃板之间的间距,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13.物体移动时,像移动方向、距离、速度的判断;
【交流与反思】
14. 得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不等的原因 :①蜡烛没有垂直放置;②后支蜡烛与前
支蜡烛在玻璃板中的像没有完全重合;③玻璃板太厚;
2
15. 用灯泡代替蜡烛好处的评估 :不会由于蜡烛的燃烧而导致另一支蜡烛和像之间的高
度不等、灯泡比蜡烛亮,实验效果更明显、灯泡可反复使用;
实验结论: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正立的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
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例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
图 1 图 2
图 3
(1)实验室提供平面镜、茶色玻璃板和透明玻璃板,应选 作为实验器材,这样
做的目的是为了便于 ;实验中为了测量物到玻璃板的距离和像到玻
璃板的距离,还需要的器材是;
(2)小丁选择两只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 ;
(3)如图,蜡烛放在画有方格的平板上,像的位置在 (A、B、C、D),在该位置放
一光屏,屏上 (能/不能)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像;
(4)细心的小丁透过玻璃观察蜡烛的像时,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
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 ,此时成两个像对应的
物距分别是蜡烛到玻璃板前后两个面的距离,若玻璃板厚度为 3mm,则两个像的中心
距离为 mm。
(5)如图,小丁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板直立在桌面上,用于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
系。其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是 ;
3
(6)小丁同学实验过程中,如果在平面上无论怎样移动镜后的蜡烛,都无法与镜前蜡烛的
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 ;
(7)若将蜡烛 A放置在玻璃板前 3cm的位置,则蜡烛 B离玻璃板 cm,将蜡烛 A远离玻璃板,
观察到的像将(填“远离”或“靠近”)玻璃板,且大小将(填“变大”、“不变”或
“变小”);
(8)本实验应用到的物理探究方法是;
(9)在白天照镜子的时候,为了更清楚的看清楚自己的脸,应该镜子面对窗户还是脸面对
窗户?为什么?
答:。;
(10)图 2是小丁本人,小丁在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像,是图 3中的(填序号)。
答案:
(1)茶色玻璃板;观察像的位置;刻度尺;
(2)物体和像的大小;
(3)B;不能;虚像;
(4)玻璃板具有一定的厚度;6;
(5)A;
(6)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7)3;原理;不变;
(8)等效替代法;
(9)面对脸;人面部反射的光越多,在镜子中看到成的...
第 28 讲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设计与进行实验】
1. 实验原理:光的反射 ;
2.主要实验器材:玻璃板、刻度尺、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白纸等;
3. 等效替代法的应用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为了便于找到像的位置;让相同的蜡烛
(未点燃)与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找到像的位置、比较物和像大小关系;
4.为了让实验现象更明显,本实验最好在 较暗 的环境中进行;
5.实验中尽量选择 较薄 的玻璃板,实验时,通过玻璃板能看见同一支蜡烛的两个像,产
生这个的原因是玻璃板有一定的厚度,通过玻璃板的前后两个面各形成一个像,产生重影;
6.实验中像的大小始终等于物体大小,通过肉眼看见“近大远小”,这与视角有关;
7.实验中无论平面镜多小,都能使物体形成一个完整的与物体等大的像(物体上反射的光线
总有射向平面镜的);
8.玻璃板的放置要求:玻璃板要与水平桌面 垂直 ,确保物像重合,若玻璃板向点燃蜡烛
方向倾斜,则蜡烛的像总在未点燃蜡烛的上方偏高处;若玻璃板向未点燃蜡烛的方向倾斜,
则蜡烛的像总在未点燃蜡烛的下方偏低处;
9.刻度尺的作用:测量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10.观察像时眼睛的位置:与物同侧;
11. 验证平面镜成虚像 :用光屏代替未点燃的蜡烛,看在光屏上是否能承接蜡烛成的像;
12.多次测量的目的:多次改变蜡烛和玻璃板之间的间距,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13.物体移动时,像移动方向、距离、速度的判断;
【交流与反思】
14. 得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不等的原因 :①蜡烛没有垂直放置;②后支蜡烛与前
支蜡烛在玻璃板中的像没有完全重合;③玻璃板太厚;
2
15. 用灯泡代替蜡烛好处的评估 :不会由于蜡烛的燃烧而导致另一支蜡烛和像之间的高
度不等、灯泡比蜡烛亮,实验效果更明显、灯泡可反复使用;
实验结论: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正立的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
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例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
图 1 图 2
图 3
(1)实验室提供平面镜、茶色玻璃板和透明玻璃板,应选 作为实验器材,这样
做的目的是为了便于 ;实验中为了测量物到玻璃板的距离和像到玻
璃板的距离,还需要的器材是;
(2)小丁选择两只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 ;
(3)如图,蜡烛放在画有方格的平板上,像的位置在 (A、B、C、D),在该位置放
一光屏,屏上 (能/不能)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像;
(4)细心的小丁透过玻璃观察蜡烛的像时,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
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 ,此时成两个像对应的
物距分别是蜡烛到玻璃板前后两个面的距离,若玻璃板厚度为 3mm,则两个像的中心
距离为 mm。
(5)如图,小丁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板直立在桌面上,用于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
系。其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是 ;
3
(6)小丁同学实验过程中,如果在平面上无论怎样移动镜后的蜡烛,都无法与镜前蜡烛的
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 ;
(7)若将蜡烛 A放置在玻璃板前 3cm的位置,则蜡烛 B离玻璃板 cm,将蜡烛 A远离玻璃板,
观察到的像将(填“远离”或“靠近”)玻璃板,且大小将(填“变大”、“不变”或
“变小”);
(8)本实验应用到的物理探究方法是;
(9)在白天照镜子的时候,为了更清楚的看清楚自己的脸,应该镜子面对窗户还是脸面对
窗户?为什么?
答:。;
(10)图 2是小丁本人,小丁在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像,是图 3中的(填序号)。
答案:
(1)茶色玻璃板;观察像的位置;刻度尺;
(2)物体和像的大小;
(3)B;不能;虚像;
(4)玻璃板具有一定的厚度;6;
(5)A;
(6)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7)3;原理;不变;
(8)等效替代法;
(9)面对脸;人面部反射的光越多,在镜子中看到成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5 分享真快乐》 部编版 (1)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3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2 干点家务活》 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8 大自然,谢谢您》人教部编版)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 风儿轻轻吹》人教部编版
- 第四单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 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单元测试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